南疆的紅棗產業如何發展?請為新疆的大棗產業支招?

天山植保


前幾年一公斤七八十100的紅棗,這兩年變成四五塊錢一公斤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所造成的。因為新疆土地面積,而且基本都安裝了滴灌,只要新疆能規模化種植的經濟作物,不出兩年勢必造成價格的急劇下跌。紅棗黑枸杞核桃。都是這樣的。大棗有深加工產品,大棗酒大棗醋。大棗汁,但是沒有一個全國叫得響的品牌,我們這裡的深加工企業也停產了。產業盈利模式需要很大的資本,很大的投入,生產加工營銷都要跟上跟上。從現在的情況看,三五年之內大棗沒有什麼好的價格。


天山農哥


南疆的紅棗產業如何發展?請為新疆的打造產業支招?

本人從2015年做農產品電商以來,也銷售過新疆的紅棗,也去過產地調研,多少對新疆的紅棗產業有一些瞭解。今天村小二農村電商就從個人的角度來談談南疆紅棗產業的現狀和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截止到三月份在河北滄州、廣州如意坊、浙江義烏等國內主要的紅棗批發市場,特級棗的價格都在12元/公斤以上,三級棗價格5元以上。日出貨量1000噸左右。2018年新疆紅棗產地收購價通貨5元/公斤左右,價格不高。

南疆的紅棗產業情況如何呢?

要為新疆的紅棗產業支招,我們就要首先了解新疆紅棗的發展現狀。天山將新疆一分為二,南疆農業資源豐富、北疆西域風景優美,南疆獨特的氣候為紅棗提供了優越的生長環境,新疆的光照條件賦予了紅棗的香甜,天山雪水的純淨養育了紅棗的營養豐富。新疆紅棗皮薄果大、核小肉厚、肉質細膩、富有彈性,樹上風乾、手工採摘,鑄就了新疆紅棗的品質。

從“絲綢之路”開始,新疆就開始種植紅棗了,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南疆的玉田縣、庫車縣等有很多百年以上的紅棗樹。新疆的紅棗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0多萬畝,不愧為世界紅棗主產區。

2018年南疆大部分紅棗種植戶畝收入在2000元左右,種植成本在1500元左右,由此數據可以看到南疆棗農的收入不是很高,基本處在一個持平的水準。南疆紅棗產業效益近幾年持續走低,如何讓新疆紅棗產業再展輝煌呢?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提升新疆的紅棗產業。

一、精準定位打造爆款產品

農產品如何走出原產地地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互聯網+農業紅紅火火的今天,讓每一個農產品都有了一個上網的機會,開網店簡單,但是如何打造成爆款產品獲取源源不斷的訂單就不是件容易事了。

1、規範化種植提升產品品質

南疆地區棗農大部分為少數民族,受各方面因素影響農村基礎差、經濟條件相對落後,棗農的綜合素質較低一些,目前的棗園管理以粗放管理為主,成本投入不足,導致紅棗但產量較低,品質無法統一,產品沒有標準化等問題。

建議採取合作社+棗農的發展模式,紅棗種植連片管理,標準化、現代化種植。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引進林果紅棗方面的種植專家、技術人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杜絕農藥、化肥等高危化學農資的使用。加強紅棗標準化產業種植,提升產量與品質。

2、精心策劃延伸產業鏈

產品定位,粗放化的種植管理導致紅棗的粗放化,紅棗收貨後簡單銷售,市場定位不明確。根據市場需求,將紅棗分類定位,針對不同消費人群,從品牌註冊、包裝設計、產品加工做不同的定位。細分市場。

深加工,抓住各地援疆的契機與擴大招商力度,引進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延伸紅棗加工產業鏈,開發紅棗深加工製品,如紅棗汁、紅棗果糕、紅棗脫水片、紅棗酒等,只有通過深加工才能提高紅棗的附加值,增加果農收益。大量消化南疆紅棗。

二、避免同質同類創新模式

我國大部分農產品都存在同質化的競爭,南疆的紅棗也同樣存在問題。如何打造紅棗的差異化應該從紅棗的種植源頭開始做到不一樣,當大家都在用化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有機肥。杜絕劇烈農藥、激素類藥物流入果園。

有機種植模式可以孕育出高品質的紅棗,生產出來的紅棗一定要讓消費者知道,要通過兩個途徑來證明產品的品質讓消費者知道,一是通過溯源系統、網絡直播把有機種植模式展示給消費者,二是將產品送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出具檢測報告,重點包括農藥殘留和重金屬。

做到以上幾點的前提還要有一個自己的品牌。讓消費者知道你、記住你。與眾不同的種植模式、高於同類的產品品質、朗朗上口的品牌,做到這三點就應該與大部分紅棗產品就有了差異化。

三、拓寬銷售渠道 做強區域鏈供應

好的產品有了,消費者也知道了,不管原棗還是棗製品都需要一個載體,這個最合適的載體就是電商平臺了。電商平臺也要多渠道下手阿里巴巴、一畝田批發平臺,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零售平臺,社群營銷等都要下手。一方面在網絡平臺開設旗艦店,另一方面通過分銷發展分銷商,全力打造紅棗國內專業的原產地供應鏈。

歸根結底農產品品質化是制約農產品發展的主要因素,新疆紅棗產業也是如此。新疆紅棗產業要發展,就要發掘出地域特色、品種的特色、種植方式特徵等與眾不同的方面,做好做強供應產業鏈。內功練好,產業的發展就不會太難。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村小二農村電商專注於農產品營銷、農村電商領域探索,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一起為三農發展助力。


i村小二


1 若羌紅棗產業發展現狀

若羌縣紅棗產業發展分為三個時期,1978年~1990年為紅棗種植的起步探索時期;1991年~2000年為紅棗種植的徘徊、緩慢發展時期;2001年以來,通過對若羌紅棗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若羌紅棗產業進入迅猛發展時期。

1.1 若羌紅棗種植的起步探索時期(1978年~1990年)

1978年3月若羌縣第一次引種紅棗,從巴州林業局調運400株山西駿棗苗種植;1988年若羌縣林業局從河南省新鄭調進紅棗苗5.25萬株,品種以灰棗為主,栽植模式為2 m×10 m、2 m×4 m,推廣糧棗間作種植237 hm2;1978年~1990年若羌縣累計引進紅棗苗12萬株左右,據檔案記載,引種棗樹存活少,收益甚微,不被眾人所接受和重視,未能形成規模。

1.2 若羌紅棗種植的徘徊、緩慢發展時期(1991年~2000年)

1991年~2000年若羌縣從外地(河南新鄭、阿克蘇、庫爾勒等)調運棗苗110餘萬株,經調查存活棗樹14.1萬株,成活率12.8%,沒有品種要求,栽植模式為3 m×6 m,採取棗棉間作、棗糧間作等種植,因管理粗放,存活棗樹少,品質不高,效益比較低。紅棗種植徘徊緩慢發展時期,有組織地推廣紅棗種植的經驗和教訓,對後來若羌紅棗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尤其有效解決的重大問題和矛盾,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才能開闢紅棗發展的創新之路。


1.3 若羌紅棗產業迅猛發展時期(2001年~至今)

2001年以來,若羌紅棗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若羌紅棗產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若羌縣委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強有力提出大力發展紅棗產業,統籌城鄉全面協調發展,實現大幅度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和打造若羌精美綠洲的雙贏目標,矢志最終破解“三農”難題,開創了若羌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從此若羌紅棗產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2001~2005年若羌縣從外地(河南新鄭市、河北贊皇縣、陝西佳縣等)調運棗樹苗855萬株,種植面積 5 334 hm2,栽植模式為 4 m×1 m、4 m×1.5 m、4 m×2 m等矮化密植,主栽品種為灰棗,輔以冬棗、駿棗等品種。紅棗種植規模實現以最少人口創造四年紅棗栽種面積及株數名列全國前茅、位居全疆第一,分年度紅棗栽植量位居全疆第一,農民人均擁有棗樹位居全疆第一的三項創舉,提前兩年完成“十五”計劃種植任務的2.5倍,是“九五”期末全縣棗樹總量的61倍,以綠色食品為載體,以“樓蘭紅棗”為主體品牌的產業品牌戰略的成功實施,以“樓蘭紅棗”為代表的若羌紅棗,2004年11月被評為中國紅棗優質產品一等獎,中國最優幹食紅棗基地的建設目標初步得到確立,使若羌紅棗發展的歷史成為若羌“三農”工作變遷發展歷史的縮影。

若羌縣堅定不移實施“棗業富民”戰略,目前,全縣紅棗種植面積15 346.7 hm2,栽植模式為4 m×1 m、4 m×1.5 m、4m×2 m 等矮化密植, 主栽品種為灰棗,輔以駿棗、冬棗等品種,2016年紅棗總產量9.93萬 t(幹棗 6.95萬 t),產值達 10.5億元,紅棗產業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佔的比重達到68.54%以上。在紅棗產業的強勢拉動下,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2 216元增加到2016年的30076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連續8年蟬居西部12省市區首位,紅棗產業成為若羌農民致富的“紅色銀行”和“搖錢樹”。預計2017年若羌縣紅棗產量達到10.57萬t(幹棗7.4萬t)。

2 紅棗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紅棗產業生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 林果產業樹種單一

樹種為紅棗,主栽品種為灰棗,輔以冬棗、駿棗等品種,農牧民收入70%左右來源於紅棗產業,增收渠道比較單一。

2.1.2 果品產量、品質下降

原種植模式棗樹株間過密,沒有按時疏密;棗樹管理粗放,樹體過高,科學修剪程度不高;隨著棗樹齡增加、冠幅增大、樹體間出現鬱閉,通風透光性能變差,光合效率下降、結果部位外移、樹勢減弱、易發病蟲害,造成果品產量和質量下降。

2.1.3 果園管理成本加大

為抑制樹冠逐年擴大,棗園加大修剪程度的過程中,從而增加了棗樹修剪、抹芽、摘心等技術措施的頻次;因種植密度較大,給棗園在實施田間翻地、施肥、噴藥等技術的機械化作業帶來極大不方便,從而造成生產管理的勞動成本明顯增加。


2.1.4 病蟲害發生趨勢加重

原種植密度過大,樹體的通風透光能力變差,光合能力下降,有害生物的生態營造林防治措施難以實施,病蟲害加重,果品質量受到嚴重挑戰。

2.1.5 肥料投入減少

近三年,因農民從紅棗產業中收入比前幾年相比減少較多,對紅棗管理投入減少,農家肥料或有機肥施入量不足,不利於綠色有機紅棗產業健康的發展。

2.1.6 病蟲害監測預報網絡需要完善

縣、鄉、村、組四級病蟲害監測預報網絡建設尚未完成,病蟲害及災害的預測預報能力和防控能力仍然制約紅棗產業健康穩步的發展。

2.2 若羌紅棗加工、銷售存在的問題

2.2.1 紅棗銷售面臨嚴峻考驗

隨著疆內外紅棗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國紅棗市場已呈現供大於求的趨勢。若羌紅棗銷售價格優勢與南疆地區差距逐漸減小,價格優勢越來越不太明顯。據有關資料統計全疆紅棗面積達533 333 hm2,2014年以前南疆紅棗未大面積進入盛果期,產量不高,品質也較差;2015年、2016年南疆紅棗主產區開始大面積進入盛果期,產量增加非常明顯,對若羌紅棗市場及價格衝擊比較大,若羌縣紅棗銷售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2.2.2 紅棗附加值不高

縣域企業及合作社精深加工能力不高,深加工水平低,產業鏈短,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初加工,簡單包裝後銷售。品牌培育創建能力不強,營銷推廣渠道較窄,營銷主題品牌保護產權制度建設滯後,外銷能力弱,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3 紅棗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認真做好棗樹疏密及整形修剪等工作

若羌紅棗面積應穩定在15 333 hm2,品種以灰棗為主,輔以駿棗、冬棗等品種。針對若羌縣棗園多為15年左右樹齡密植棗園,發展紅棗初期栽植模式,目前已嚴重製約紅棗產業的穩步健康發展,必須狠抓紅棗提質增效工作,大力推廣紅棗簡約化栽培技術,加大棗樹間移疏密力度,將紅棗種植模式4 m×1 m和4 m×1.5 m調整為4m×2 m或4 m×3m;棗樹落頭,降低高度,樹高控制在3.5m;通過種植密度調控、樹體整形修剪等技術,培養合理樹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便於機械化操作,減少農民田間勞動強度成本,紮實推進綠色有機紅棗發展,提高棗果質量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3.2 進一步完善紅棗災害防控體系建設

3.2.1 加大防控基礎設施建設

高度重視以防治有害生物、防範低溫凍害、防禦大風沙塵為主的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認真完善編制綜合防控體系建設;在全縣建立3個監測預報點,增強預測預報能力和防控能力;以315國道瓦石峽鎮塔什薩依和218國道蘭幹檢查站為依託,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檢查力度,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要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報,增加監測點,提高準確性;要善於總結和綜合運用各項防凍措施,制定和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完善紅棗基地林網化配套,提高防護林網水平,增強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3.2.2 加強防控隊伍建設

加強鄉鎮林業工作站、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的技術隊伍建設,每鄉鎮站配備不少於5名技術人員,縣森防站配備5名專業技術人員。

3.3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紅棗的綜合效益和整體水平

3.3.1 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工作

積極與農林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聯繫,緊緊圍繞紅棗生產關鍵技術環節,著眼於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培養紅棗技術人才,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採取行政措施推動、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的辦法,進一步開展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紅棗科技培訓,努力把廣大棗農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林果經營者。

3.3.2 建立健全紅棗科技服務體系

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調整紅棗技術專家組,研究制定技術措施,全縣紅棗統一規範化管理;聘請農林院校、科研院所的紅棗專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縣鄉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圍繞紅棗基地的生產管理,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承包和技術培訓;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撥付專項經費,進行試驗研究和指導生產;進一步加強紅棗技術推廣機構建設,穩定推廣隊伍,保障工作經費,提高人員素質,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3.3.3 強化科學管理,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

常規紅棗管理技術普及與現代紅棗新技術推廣應用、點上示範和麵上覆蓋相結合,重點圍繞提高紅棗品質和綜合效益,積極推廣科學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生態養禽、分級包裝和精深加工等技術,科學合理採收,做好晾曬、制乾等產後商品化處理,提高商品率。

3.4 加快有機紅棗示範縣認證創建工作

為確保紅棗有機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確定一個技術支持單位、一個認證機構,組建若羌縣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專業化局,專職負責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縣創建工作。積極組織農業、林業及鄉鎮負責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的領導,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機產品認證中心及陝西陽縣全國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標杆縣,學習有機農產品認證及基地管理、規劃、營銷、農牧民增收的典型經驗,指導若羌縣有機紅棗示範縣創建工作。


3.5 加快外銷平臺建設,提升市場開拓能力

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加快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引導紅棗企業、農民理性銷售,促進紅棗的價格平穩、銷售渠道暢通。進一步深入提煉和宣傳“樓蘭紅棗文化”,積極參加亞歐博覽會和內地相關林果品展會,展示展銷若羌紅棗,開展農產品外銷平臺建設,大力支持企業、合作社建立更多的紅棗品牌旗艦店和電子商務網店,若羌紅棗銷售渠道遍佈全國各省區市,從而進一步提升若羌紅棗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隨著庫爾勒-若羌-青海格爾木和若羌-和田鐵路及高速公路建設,若羌將成為新疆通往內地交通樞紐和各類物資重要集散地。儘早在若羌縣火車站附近建設完成66.7hm2倉儲、物流、餐飲、住宿、金融等市場配套的南疆紅棗交易中心,依託若羌區位優勢,打造新疆主要果品集散地和南疆紅棗交割市場。

3.6 積極培育龍頭,提高產品加工轉換能力

龍頭企業通市場、連基地、帶農戶,是推進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要始終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已擁有羌都棗業、好想你棗業、三海瓜園及農業部認定的定點市場-樓蘭果蔬綜合交易市場等紅棗產業化企業20餘家,可形成年加工5萬t紅棗的生產能力。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民轉變觀念,培養髮展一批懂管理、會經營、帶動作用強的經紀人,鼓勵紅棗合作社企業收購若羌紅棗,制定政策貼息。通過合同、訂單、技術服務和返還利潤等形式,逐步形成了“企業+農戶+基地”的產供銷相銜接的機制。同時積極探索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離為基礎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機制。加快農產品加工轉化,爭取2020年紅棗就地加工量達到5.2萬t,加工轉化率65%以上,實現精深加工增加值30 000萬元。積極與科研機構、院校強強聯合,開展“名、優、特”精品研發及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紅棗產品附加值。


天山植保


紅棗產業的發展不斷的擴大,和當地政府部門的決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新疆的氣候與土質,非常適合紅棗的生長,而前些年的紅棗也確實讓農民嚐到了甜頭。為了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政府扶貧項目,也都會選擇去推廣,大面積種植紅棗,現在的結果就是供大於求,只是單一的擴大了種植面積,而忽視了銷售渠道。最終導致紅棗低價還滯銷。

怎麼樣讓紅棗有好的銷售渠道呢?這真的是南疆大多棗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就以一個旅遊方面的服務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不管對錯,就當是集思廣益,供大家參考。

第一,真的要改變銷售模式,就等每年紅棗豐收去賣,那樣肯定不行。所以要提前銷售,在春節開花的時候,就開始預售,方法肯定也要別出心裁,利用互聯網一些平臺,可以在自己的地裡,架起一些攝像頭,24小時實時畫面轉播,吸引一些對紅棗感興趣的人,可以讓他們付一定的費用,認領一顆棗樹,你可以看見這個棗樹的開花與結果,這顆樹當年所有的果實,都會在成熟以後,免費郵寄給你。

第二,還是要改變銷售模式。你是不是會問,怎麼還是改變銷售模式?如果第一是在產初銷售的話,現在我要講的是產中銷售,我們一定吃過冬棗,又脆又甜的是不是?紅棗剛成熟的時候,我嘗過,真的口感不亞於冬棗的口感,只是大家只知道紅棗就是成熟後曬乾食用,很多人真的不知道,紅棗剛成熟又脆又甜的口感,這其實就是另外一種銷售的時機,把這種新鮮口感特殊的紅棗,第一時間送到消費者的手中,這就需要政府和運輸部門的介入了,可以通過快速冷鏈物流,送到內地城市,這樣成本一定會高一些,這時候政府部門,一定要有很好的優惠政策和補貼,爭取打開一種新的市場需求,當大家都認可你的鮮紅棗後,每年不用等年底,就可以先銷售出去一定的紅棗,減輕年底大量紅棗上市,造成的價格危機。

這只是我個人看法,更多的銷售渠道,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努力開發!大美新疆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幫助,先謝謝大家,也祝我們美麗的新疆,更加和諧,更加團結,更加富強!





阿湯31361176


南疆紅棗滯銷的原因有好多,首先量大是根本。這是一般人的意識,也是大部分人的跟風造成。因為新疆的土地面積佔了內地幾個省的面積,可人幾才能多少本人不大清楚。這個優勢土地資源,那裡能比得過。不過本人去過兩次,弟一次是12年,哪時紅棗價格若羌偏高與每個地區且末縣3至5元每公斤屬於正常現象。比:阿克蘇地區貴三分之一。那時的收購流程若羌是第一站,因為且末縣還有周邊的一些縣沒有多少產量。可是現在那裡產量品質沒有優勢的品質,就是產量。以前團部都不能出團。本來那裡土地肥沃,果樹生長就快。18年在若羌停了停,在三十六團,當時有各別農戶賣的價格九快多,只是內地人的個體消售者。由於前幾年價格影響。我們只是在那裡看棗的質量,覺得價格適中。因為不太乾,大部分人到了且末縣。且末縣的有機紅棗的質量就不一樣了。從定園到長價,可能今年且末縣棗價格賣的還可以。只是後來其他產地有了新價格,沒有賣的棗農就要滯銷了。有機紅棗的消量也相應可以了。這就是,量,質,價的方面解決了。怎樣控制好。本人無力丁。


海闊天空174419355


家裡也在阿拉爾種了十幾年棗樹了。從40塊一公斤到現在的五塊一公斤。主要還是供過於求。

紅棗深加工可能有點用,但解決不了問題,很多紅棗產品,用不了幾個棗子,還有是市場銷路問題。


Show新疆


挖掘棗產品作為食品配料的功能;提升棗粉的生產工藝和品質;加快棗飲料產品的研發應用;多元開發棗發酵製品和休閒食品。


易會林


我是四川人不懂紅棗產業情況,但是我喜歡吃。

沒法回答。


胡友玲168


我在新疆工作生活十五年,也深刻感受了這個紅棗價格的變化,我本身是從事棉花行業的,十五年來棉花價格也有過劇烈波動,但相比紅棗的價格波動來說,是小巫見大巫,剛來新疆那二三年,南疆和田大棗市場上零售價格賣到過150以上一公斤,太貴了,一袋子紅棗就150元了,特級大棗,批發估計也要80多元了,這兩年同樣大小的紅棗市場零售價才60左右一公斤,便宜太多了,低等級的灰棗通貨更不用說,在田間地頭也就是三四元一公斤的白菜價,平時零售價十幾元一公斤的紅棗感覺就相當便宜了,批發價才3-5元一公斤,造成這種原因主要就是兩點,這些年電子商發務發展迅猛,新疆大棗通過電商平臺廣為人知,一時貨源跟不上,造成價格奇高,價格高漲的同時,吸引很多資本進入紅棗種植,我們公司一些本身做棉花生意的老闆也投入資金包地種起了紅棗,每年都會送上一些紅棗給我們辦公室,南疆的紅棗種植面積在二三年迅速擴大,而且在擴大的同時,在施肥各方面也和過去不一樣了,在過去都是用的農家肥,現在很多都是用的化肥,產量上去了,但紅棗口感質量確實不如十來年前了,棉花可以今年不掙錢明年就改種別的玉米小麥了,紅棗不行,紅棗是要種樹結果有一個時間週期,現在產量是短期內降不下去的,要有一個時間消化。現在要解決賣棗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只能是農戶組成合作社的方式,統一產品質量,一起組團聯繫當地政府,通過媒體和一些電商平臺合作的方式進行宣傳銷售,單打獨鬥的方式根本難以消化大量的紅棗,只能是組團的方式,通過電商平臺直接到消費者!比如現在的拼多多就相當好,還有一畝田等,但一般的農戶雖然有這個想法,但現實中存在很多瓶頸,只能是組團方式,再借助政府和媒介,直接通過電商平臺發到疆外客戶手中。


西域暖陽


有啥招呀!能人千千萬,也排洩不通大棗市場,供大於求呀!

你們快到新疆來看看,只要有綠洲的地方,紅彤彤的大棗遍地都是,在新疆你就是不種棗,到家裡瞧瞧,哪一家不是過了夏新棗沒下來,都扔掉幾桶,吃夠了,種夠了。就連內地我們的親朋好友都說,前些年新疆大棗備受青睞,超市大幾十塊錢一斤,現如今超市價格還行,就是賣不動,多了,不稀罕了。況價格又貴,不如吃新鮮水果。特別是棗農備受煎熬,辛苦幹一年不說,光成本都收不回來,你說這日子要過,要吃要喝,這樣拖下去,再努力幹也白搭,棗農苦於無計,忘廣大有志之士給我們新疆棗農獻計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