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弘治娇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及价值

黄釉瓷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颜色釉瓷器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以其迷人的色彩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

解读弘治娇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及价值​​

明弘治 黄釉龙纹葵口盘

为何黄釉瓷器如此珍贵?

黄色在中国一向是“帝王之色”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座。”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史料记载,明清时,全黄釉瓷只有皇帝,太后和皇后能用。往下数,皇贵妃用“白里黄釉瓷”,贵妃、妃就用“黄地绿龙瓷”,嫔用“蓝地黄龙瓷”,地位再低级,就与“黄”无缘的,黄釉瓷的霸道和尊贵简直是瓷中无敌。

“落选之次色内有黄器,并五爪龙等件,民间未便使用。”在残次瓷器处理上,乾隆皇帝批复说:有五爪龙的残次品在地方上处理就算了,黄釉瓷的残次品一定要拿回宫中销毁,不容他人亵渎了。清代的黄釉瓷,不仅造型完美,做工精细,更有十足的皇家气派,而且不断有新釉色创烧出来,如蜜蜡黄、柠檬黄等,让人耳目一新。

黄釉瓷器的烧造历史

黄釉:我国传统低温黄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颜色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多有烧造。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均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明代景德镇生产的低温黄釉瓷器则为瓷胎上挂釉,呈色深浅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趋于明黄色。自明初至明末万历年间,未停止生产过,到弘治时,低温黄釉的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弘治黄釉较宣德、成化颜色要鲜亮,且深不少,较之正德黄釉,则又淡一些,属于深浅适中。此时的黄釉多施于盘、碗上,圈足较宣德、成化时期明显变矮,并且向底内收,胎釉交汇处往往有一丝较为浅淡的火石红,另外盘碗之底釉多呈现如湖水绿色般的青灰色。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在器型、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明弘治 姣黄釉云鹤纹瓶

可以说黄釉瓷器发展到了明中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单色釉的各种难关已被攻克,预示着瓷器生产最辉煌阶段的来临,特别是弘治黄釉的烧造成功,极大丰富了瓷器的美学语言,拓展了多层次的审美途径,当身心疲惫之时,能捧起弘治黄,视觉上定会突地着了魔一般,久久凝视,赏心悦目,俗念顿收,令人“忘乎所以神仙、不忍释手”。

为何弘治娇黄釉是黄釉瓷的最高水平?

弘治中兴

公元1488年,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朱佑樘18岁时继位,年号弘治,在位18年。弘治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创造出"弘治中兴"的盛世。

除了优秀的政绩之外,这个弘治皇帝创下过一项中国古代皇帝的纪录:只有一位皇后,一夫一妻制。而且,他一生节俭,清心寡欲,也许,只有内心纯净、生活真正简朴、无欲无求的皇帝,才能营造出这样一个诞生娇黄瓷的氛围吧。

解读弘治娇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及价值​明弘治 黄地青花栀子花盘

弘治朝瓷器在造型、纹饰风格与成化比较接近,素有“成弘”不分之说,稍有变化的是弘治的琢器器型种类比成化较为丰富,出现兽耳瓶、葫芦瓶等新器,造型敦厚,不及成化器精巧。像成化那样薄胎小件器物已大为减少,工艺也不如成化讲究。但弘治官窑的杰出代表——黄釉和黄釉青花器,堪称明代瓷器中最著名的颜色釉品种。

明弘治时的黄釉烧造达到了低温黄釉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弘治浇黄瓷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为明朝六大名贵器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斗彩、弘治浇黄)之一。从烧造工艺、烧造器型,还是烧造数量看均为明代黄釉器的楷模。此时黄釉是在白釉的瓷器或素烧涩胎上,用浇釉的方法施釉,被称为“浇黄”。又因其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成为弘治单色釉中最负盛名的陶瓷品种之一。娇黄釉,烧成温度850-900℃之间,稳定性比其它低温釉要高。透明度出较高,使刻在胎上的图案花纹能透过釉层显现出来。

解读弘治娇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及价值​明弘治 黄釉碗

明代弘治时期,娇黄釉釉面光亮,淡雅悦目,公认为历史最高水平,与宣德时期娇黄釉相比,更精细油润。且烧造工艺要求极高,后仿根本达不到弘治当朝的水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弘治娇黄釉当之无愧代表着黄釉瓷的最高水平!

黄釉瓷器市场价值

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就都有烧制,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不是真正的黄色,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黄釉瓷到清代达到顶峰。

黄釉瓷分等级决定价值

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据史料考证,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皇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普通透明釉的器物,贵妃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则不可以用黄釉器。因此,在投资黄釉瓷的过程中,对认知黄釉瓷的种类很重要。不同的黄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级,但藏品的稀有性也很重要。比如一些黄釉彩瓷:在黄釉彩瓷中,绿彩瓷价格略低外,而其他黄釉彩瓷级别虽低,但因存世量有限,在艺术品市场中并不多见,且工艺繁琐反而价高一些。

明嘉靖 黄釉铃铛杯 (一对)

在黄釉瓷市场中,比较常见的明代黄釉瓷品种主要有单色釉黄釉盘、黄釉青花器、黄釉绿彩瓷。

单色黄釉瓷首推弘治朝;黄釉青花器则以明中期的黄釉青花花果纹盘最有代表性,1996年翰海秋拍中以286万元成交的明弘治黄釉青花花盘据行家估计,目前的市场价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嘉靖时期的黄釉彩瓷的艺术价值也较高,也很值得投资。此时期最为出名的是嘉靖黄釉绿彩龙纹器和黄釉多彩云龙纹器,这些器物全身带着“皇气”,为藏家所欣赏。

纵横上下五千年,在中国文明史上华夏民族被誉为龙的传人,龙的图案因此变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带有龙案的器物为皇家专用,民间不可使用,除此之外,最高统治者还垄断了黄色色彩,也许是“黄”“皇”“王”谐音的缘故,也许是道教“五行”中的中央戊己土为黄色。

解读弘治娇黄釉瓷器的时代特征及价值​皇家居中的原由,居住选金碧辉煌,穿戴使用皆为金黄或黄色,黄色和龙纹一样受到历代帝王之推崇,黄釉器尤其是明清时期为皇家专属,成为御用或祭祀专用,民间不可冒犯。自明初至清末每位皇帝都下旨御窑厂为自己制作精美的黄釉瓷器,但出类拔萃当之无愧的应是“大明弘治年制”,不管是“明成化”还是“清雍正”都无法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