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写下的名句。元稹本是以此诗纪念先他离去的妻子韦氏的,篇名即为《离思》。随后的两句分别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究其义,元稹是说经历过沧海水、看到过巫山云的人就不会再以其他地方的水和云为美了;经过美丽的花丛也懒得看上一眼——这是因为元稹心目中的妻子,被认为就是天下最美的佳丽;除此之外的美丽女子,在元稹的眼中看起来,也就算不上美了。

仅此一句,流传千古,已然使得巫山这座渝东边城负有极大的盛名。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云雨巫山古城。1994年。

1、204万年的他

巫山县城地处瞿塘峡与巫峡之间的大宁河宽谷。春秋时期,巫山隶属夔子国;战国时期,楚在此设立了巫郡,置巫县;三国、南北朝时期,曾在县境内先后置建平郡、泰昌县等;隋开皇三年(583年),建平郡被罢,巫县开始改称为巫山县。

巫,在巫山当地曾有一个形象的解释。老人们总是对着孩子们一代一代地传讲:县城对岸的南陵群山沟壑纵横,如果将群山之顶看作笔划一横,那么中间的那道深谷就是笔划一竖,与长江江面平齐的江岸就是封底的笔划一横了;如此这般,形成一个“工”字,而左右山间的沟壑再构成两个“人”字形,这就是巫。

1997年,巫山县全年接待游客突破一百万人次,跃于广西桂林阳朔县之上。2007年,巫山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成为重庆市唯一上榜的地区。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辉映暮港。2001年。

在巫山县的南端,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点: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了距今约204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雄辨地证明了三峡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而长江和黄河一样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这个地点就是庙宇镇龙骨坡。

在前后一共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万县博物馆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长江三峡古生物联合考察队对庙宇镇龙骨坡进行了规模化的考古发掘,专家们在此一共发现了14个巨猿牙齿,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段带有下第四前臼齿和下第一臼齿的左侧下牙床以及一个上内侧门齿。考古专家由此推测:两件化石材料一个是老年古人类,一个是幼年古人类。二者经过古地磁测定,其年代距今约204万年。

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震惊!

而在2003年之后,黄万波等考古专家又在此进行了系统而规律化地考察,继续发掘出一批重要的古人类活动遗存。考古专家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后大胆地认为:巫山龙骨坡古人类化石材料与东非早更新世能人处在同一个水平上,标志着中国有了直立人属中最早的代表。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同时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北京猿人完整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教授于上个世纪50年代所作出的“北京猿人的祖先在三峡”的预言。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这些孩子,拥着这块神奇的土地。2004年。

龙骨坡迅速地被圈了起来,由文化部门重点保护。后来,巫山龙骨坡文化正式确立,龙骨坡遗址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镇的孩子们可真闲不住,他们自由地在龙骨坡上下追逐玩乐。他们都是龙的传人,尽管尚未真正地明白: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着我们共同的祖先。

2、云雨之乡

高唐是巫山云雨的发源地。

早在战国时代,大才子宋玉在他的《高唐赋》中讲叙了一段楚怀王巡游至巫山境内,梦遇一美艳女子自愿为其同床共枕的浪漫故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宋玉将这段序文写在赋前,记录了楚怀王在巫山的奇遇。楚怀王在这位与自己自愿共忱一晚的巫山之女临走时询问她来自何方,此女轻声回答:我在巫山的高唐,早晨变为朝云,傍晚就化为了绵绵细雨……所谓朝朝暮暮,云雨之欢,就由此而得来。巫山云雨这个成语因此而蒙上了一层香艳奇情的色彩,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从新城远眺巫山云雨,变化莫测。2005年。

在三峡蓄水前,高唐踞于巫山旧城西缘,主要地貌为一座地势较高的山丘,被开垦为田野菜畦。三峡蓄水后,巫山新城就地后靠而建,新城的马路贯通了高唐左右,高唐也就成为新城中一个古老的点缀。

走过人声鼎沸的市政广场,经广东路进入高唐街,残留着旧时的古典建筑——高唐观的后殿。虽然后殿已经破旧,但是高屋建瓴,骨架宽大,历史的风霜雨雪并没有改变它独特而强健的先宗品质。

高唐观曾名“楚王宫”,当地人民也称它作“细腰宫”,最初建于战国晚期,距今历史已有2200多年。相传,楚襄王曾访道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塘之上,楚人世代而在此祭祀。高塘观内曾经有一座神女坛,也是楚人谒拜巫山神女的地方。而据史家考证,关于高唐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唐五代时期。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三峡·丰年。2004年。

据《巫山县志》记载,先前的高唐观山门左右两侧还刻有一对楹联:仙鬟枕峡水三千休谈宋赋,古刹迎巫峰十二可访唐碑。经文人考证,这对楹联为清代巫山廪生任显甲所书。在巫山民间,老百姓们以为神灵的是:在高唐观内还有一方龙蟠石,每逢早上石中所暗藏的湿气汇成白雾而袅袅地升起,看上去异常玄秘;而到了傍晚,这石头苍然收束,默默无语,居然在石表面凝结出无数粒亮晶晶的露珠来!巫山城里人结合历史典故,为它起了个美妙的名称曰:朝云暮雨。朝云暮雨,正好对应了楚怀王的奇遇,于是乎,这石头、这绝景成为古代“巫山八景”中最为奇特而神秘的构成。

高唐后殿正对着巫峡的西口。那里正是烟云集中萌生之地。巫山正好地处大巴山、巫山山脉及湘黔山地的夹合处,巫峡峡谷山高壁陡,阳光总有直射不到的地方,因而常年蕴积着阴湿的空气,云雾恣意弥漫。每当从异地飞拂而来的暖热气流从巫山上空经过,冷暖云层在巫山上空不断地碰撞、切合,继而绘凝成漫天云雨挥洒下来,绵延多变,其情其景,叹为观止矣!尤其是到了夏季,冷暖云层在巫山上空交汇得快,游移得也快,天色陡变,暴雨稀里哗啦地来得异常迅猛。城里,江中,水雾迷蒙,而山间云层雷雷滚动,云腾雨落。峡江豪雨如注,来得快,走得也及时,太阳光复又从云层中挣扎着挤出,划过长空与大江,扭变着角度,吐泄着光影,如梦如幻。云层游移,雨滴也会奔跑跳动,巫山的山野天地间因而时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自然奇观。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蓄水前的巫山港船只众多,乃不折不扣的渝东门户。2001年。

三峡蓄水后,长江江面扩宽,巫山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水面骤然扩大近十倍。云雨相拥,更加散漫无际……

天与地,自古就是中国人顶力膜拜的对象。在古代国人的心中,天地有灵,而云雨皆是天地的妆扮,是天地在不同时间里的表情罢了。

巫山,三峡的腹心之地,因为地理的缘由,而成为云雨的萌生、演化场地。后来,有了宋玉的浪漫书写,元稹的真诚比喻,巫山与云雨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巫山云雨”一词超越了自然地理的现实意象,而指代了一种空灵而奇幻的缠绵迷境。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走过旧城老街,这一切已成追忆。2002年。

1995年,国产电影《巫山云雨》浮出水面。它讲述了三峡边的信号台上,一个叫麦强的人30岁仍单身。三峡旧城中,小旅社陈青年纪轻轻成了寡妇,独带幼子苦度时光。一天,一个人酒后偶然的一句玩笑话,使这两个顺着各自的轨道生活的孤独人意外地在巫山县城里相遇……

这个由南京作家朱文编剧的故事真有点像当年宋玉讲给楚襄王所听云雨故事之现代版。影片有着生活的奇遇,当然没有少掉男女之情。该片由从巫山籍第六代电影人章明执导,先后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不经意中成了“巫山云雨”这个古老词汇的影像新注脚。

影片充满了一种不安、暧昧、将来的气息,它的英文译名为:在期待之中。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云雨笼罩中的巫山新城。2003年。

蓄水前的巫山老城道窄人稠,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正是恰如其分。蓄水后,从长江巫峡西口远远地看去,巫山新城就像在山地上搭起的积木建筑,团团簇簇,彩色新奇。老城的居民大多是2003年春节前搬到新居的,那一年的除夕,巫山新城里绽放了绚丽的烟火。

千年巫山,迎来了历史上的新纪元。

独步三峡之三:巫山云雨

这些台阶,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完整地走过,对小山城就能有个深入的体会。2004年。

行旅巫山,岂能不思云雨?

喝点小酒,指点着平湖与山城,再将人置于期待之中,那种感觉刚刚好。

未完待续。

图文作者:陈文([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