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只有鲜花不见烟火


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只有鲜花不见烟火


清明节是小长假首日,受之前雨雪天气的影响,今年我市的清明节祭扫流相对集中,据我市各祭扫观测点合并统计,3月30日至4月5日期间,我市约有16.8万人次、2.8万台车辆前往殡葬服务场所开展祭扫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禁烧”效果明显,祭扫人群多以鲜花代替烧纸,各大殡葬场所花香弥漫,一片肃穆温馨。

文明祭扫形式多样

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小长假的第一天,很多群众选择出行祭扫使得清明节当天祭扫流量激增,造成了通往各殡葬服务单位部分路段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但在交警部门及时疏导下,有效缓解了路面压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节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文明祭扫氛围极为浓厚,祭扫服务区域内焚烧冥纸冥币行为已不见踪迹,更多人选择以鲜花代替烧纸,以卡片寄托哀思。为了落实文明祭祀“五禁止”的要求,市殡葬部门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倡导文明祭扫、错峰祭扫,并联合各城区相关部门,开展公祭活动,以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代替祭祀旧俗,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各殡葬服务单位也在此期间,相继推出多项新颖、文明的创新服务。记者看到,市第一殡仪馆在原有“寄思墙”和“忆亲屋”的基础上,新推出“室外无烟祭祀区”一处,内设多处独立祭祀台,可摆祭品、鲜花祭奠;“室外追思墙”两处,配备多种样式新颖的寄思卡。市第二殡仪馆新设立了“心语墙”、“祈福树”、“祈愿墙”,制作了精美的木制追思卡。市龙凤公墓推出了精美的通用祭文和心愿卡供祭扫群众抒发情感。对这些新的文明祭扫方式,群众普遍认可,大家也更注重于在无烟、无火、静逸的环境中追思故人,寄托哀思。

摊贩不卖纸钱卖鲜花

清明节期间,不少流动摊贩也来到各大殡葬场所附近售卖祭扫用品。与以往不同,摊位已不见冥纸冥币,取而代之的是鲜花。

“10元一小束,这个菊花15元一大束……”在龙凤公墓入口处,一位摊贩时不时向过往的市民介绍价格,鲜花的价格很亲民,和市区花店的价格差不多,吸引很多市民在此挑选。

售卖祭扫用品的摊主胡大姐是附近的村民,每年的祭扫时节,她都会摆上几天摊,卖点自家产的土特产,还有就是祭扫用品。从过去花样繁多的祭品,到现在只卖鲜花,她对这种变化有深刻的体会。去年中元节“禁烧”政策实施后,前来扫墓的市民开始用鲜花这种更绿色的方式寄托哀思,这就让商贩不得不做出改变。

胡大姐介绍,过去人们买烧纸花费都挺多,怎么也得几十元钱,现在一束鲜花只要十元钱就可以了。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示,采用文明祭扫后,祭扫成本确实降下来了,“既节省资源和开销,对空气、环境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多数市民赞成文明祭扫

在母亲的墓碑前,刘女士放上一束鲜花,低声轻语:“妈,我们来看你了。”

过去,刘女士和家人都会到龙凤公墓的集中焚烧处烧些纸钱。今年,纸钱不烧了,墓区不再是纸灰漫天。安静的氛围下,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心境和逝去的亲人表达情感。

墓园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家庭对于文明祭扫的看法,他们都表示支持,认为这样更绿色、文明,有利于环保,也不影响寄托哀思,“墓园变干净了,环境更好了,人多的时候也不会乌烟瘴气,我们就放上一束花,安安静静地跟老人说说话,感觉多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殡葬管理部门设立了服务台,绝大多数市民都自觉携带鲜花前来祭扫;不了解规定的也可以免费用烧纸换取鲜花。相信在不久以后,鲜花换烧纸这种服务也会因祭扫方式的完全转变而最终消失。

穆宝锋 吕慕涵 晨报融媒体记者 陈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