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舉行伏羲女媧祭祀大典 尋找中華文化根脈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大眾網濟寧·海報新聞4月7日訊(記者 孔令俏)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開啟中華文明之先河。農曆三月初三,己亥年祭祀伏羲女媧大典在濟寧鄒城市郭裡鎮羲皇廟遺址舉行,全球任氏宗親會代表、海外華僑華人、伏羲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等近1萬餘名海內外人士祭拜中華始祖伏羲和女媧。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上午10時,低沉而肅穆的牛角號響起,樂師槌響陶鼓,舞者拊摸石磬,他們身穿草裙,手持火把、石矛,用最原始的音樂和舞姿再現祈福祭祀場景,伴隨時光轉換到文明社會,舞者跳起禹步舞、六小舞,三獻官就位,有司謹具、迎神,盥洗,奠幣,洗爵,酌獻,讀祝,賜酢,送神、望瘞,徹禮饌,禮成。整個祭祀儀式神聖、莊重、肅穆,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原生面貌,讓人追憶伏羲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畫八卦,造書契等功業,感悟千年文化傳承,體會民族、哲學、民俗、農耕等文化內涵。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已經是第三次來到郭裡鎮的任氏家族代表任向梅全程參與了祭祀活動,他對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說,大典很震撼,尤其是六小舞的演出,讓自己對伏羲文化的瞭解更加透徹。“郭裡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和文化的傳承地,伏羲文化源遠流長,今年是郭裡恢復伏羲和女蝸祭祀的第四屆大典。”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副會長魏衍華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祭祀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和感恩,旨在尋找中華文化的根脈,為當下的文化建設服務。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現場瞭解到,參與此次祭祀活動中的部分舞者就是當地的中學生。“祭祀伏羲並不是為了表演給大家看,用當地的學生參與六小舞、當地的民眾參與八藝舞,目的是希望讓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的教化和規矩。”民間伏羲文化研究專家馮彬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引導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形成緬懷先祖的風氣,做好傳承。

據《魏書地方誌》記載,鄒城郭裡伏羲廟已具很大規模。後唐長興三年(931年)重修,經宋元明清多次維修擴建,形成了東中西路、殿、廡閣樓一百餘間,佔地三萬多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共有大小42座廟宇,內供1300多尊神像,廟中碑刻百餘塊,古柏三百餘株,“鳧嶺古柏”為古鄒城十二景之一。1929年毀於戰火,現僅存5根八稜石柱和5座龜馱石碑。目前鄒城爺孃廟遺址是魯西南最大的祭祀伏羲古建築群。

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如今,三月三伏羲女媧祭祀以及傳承千年的爺孃廟會已成為一道文化特色濃郁的民間文化盛宴,“文化也是生產力”的觀念正在鄒城市郭裡鎮生根。以羲皇廟遺址保護和異地恢復重建為基礎建設的伏羲文化產業園,是一個集遺址展示與保護、文化教育與傳承、公眾休閒與遊憩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園區,下一步也將成為更多海內外朋友瞭解、認識伏羲故里文物旅遊資源的良好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