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汽車質量的好壞該怎樣去判斷?是車身越重車子越安全嗎?

賴俊生


汽車質量的好壞只能通過車主的反饋信息綜合評價,安全性可以與重量掛鉤但需要區分等級。

汽車質量如何很難判斷,每一個品牌都有其優秀的車型但也有問題車,一臺車的不同年代款質量也有可能懸殊很大,某些車的額核心部件質量足夠穩定但裝配工藝過差也有車身附件頻繁出現故障的案例。

所以不具體到某款車,通過該車的發動機變速箱類型以及市場反饋的信息,則很難客觀的判斷質量優劣。不過還有一個辦法是在買車時到售後看一看,與老車主聊一聊也能得到一些參考。

至於安全與重量是有一定關係的,但不可一概而論。

車輛的被動安全以車身結構、框架設計以及材質的選擇有很大關係,某些車在設計非常精準合理則不需要通過大量的高強度大質量的鋼材彌補不足,只需要在核心為主進行加強即可。

中高端汽車還會使用輕量化的高強度鋁合金或碳纖維作為車架主體或部分區域的材質,這類車的重量會很輕但強度卻比使用高強度鋼的車架抗扭剛度還要高。

所以這些車並不能以重量判斷安全,但入門級包括部分消費級車型重量和被動安全結構是成正比的。

輕量化材料的成本非常高,普通的高強鋁合金在5萬一噸左右、碳纖維材料更是昂貴的離譜;低價車領域品牌競爭幾乎到了白熱化程度,車價整體越走越低、車企的利潤也在逐漸被壓縮,只有合理控制成本才能有持續競爭力,所以這類車並不允許去使用這些高成本的輕量化材料。

在沒有使用這些材料條件的前提下車身重量不會輕,一臺車如使用一定比例的高強度鋼對底盤、頂棚、A/B柱以及前後碰撞保護區域進行加強,這臺車的重量自然會高一些。如果同級車型重量懸殊過大,可以大致預測這些車在關鍵部位的保護或鋼材的使用上會有縮水,實際拆車看到的結果也基本印證了這種說法。(不是鋼材密度差、而是指用量)

所以對於低價車而言重量確實能說明安全等級,尤其是能在被動安全方面明顯簡配的車輛在主動安全上也會簡配,比如很重要的ESP車身穩定系統、安全氣囊等。

不過駕駛安全還是以駕駛意識決定,再安全的車沒有穩健的駕駛風格也是白搭,主動被安全的升級屬於多一份保障,選擇時要以有比沒有強的心態判斷。



天和Auto


想判斷一輛車好壞和判斷它是否安全,這應該是兩個方面。而且也不是用車身重量來衡量的。

一、先來談談怎麼判斷好壞。

車子的質量如何,要分為靜態體驗和動態體驗。靜態體驗又分為一看二摸三感受。

1、車子停在陽光下,看它整體的漆面顏色和鈑金工藝如何。

車漆整體一定要均勻無色差,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是一種顏色。鈑金工藝如何,可以查看鋼板的厚度,打開發動機蓋和車門,查看那些焊接點,從細節上能看出工藝水平如何。

2、車身縫隙也是一個標準,整體造型要流暢連貫,縫隙要均勻,不能一頭3毫米,一頭5毫米還多,那就是工藝較差。

3、用手觸摸材質,比如內飾塑料板,搪塑板,皮革軟包,座椅材質等,好的材質手感更好,細節處理更到位。

4、體驗。坐在座椅上,體驗它的柔軟和支撐性,包裹性如何,一定要軟硬適中。

二、動態體驗

也就是動力體驗,體驗發動機的性能,動力輸出是否連貫有爆發力,變速箱的調校是否平順,有無頓挫感,駕駛時底盤的調校如何,濾震減震如何,整體連貫性如何,彎道會不會推頭和甩尾。而這比較考驗一個人的駕駛功底。

車身重量對它有什麼影響?

車越重,說明用料越多,可能是因為車身更大,鋼板厚度更厚等原因。但是跟安全關係不大,安全與否跟車身框架球籠有關,使用的材料強度和抗壓力,抗變形的力量有關。也跟安全配置是否夠多有關。

車子越重越費油,與經濟性和環保不符,所以現在車企追求更輕量化的車身,更高強度的材料,在保證安全下能減重。

所以一輛汽車的安全與否不是用車身重量來評定的。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友會


車重重就開坦克,坦克安全嗎?炮彈依然可以炸掉,安全分主動和被動安全,安全分車身不一定車重,智能系統也可以規避一些安全發生或發生後的傷害,再安全車需要安全的駕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