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明星 牛振华:一路走来千里牛(2)

牛振华说:“去呀,我就去。一切都无所谓,只要能让说相声。”就这样,1978年9月,牛振华就离开了邮电系统,来到了北京青年曲艺团,成为回婉华老师的弟子,回老师与侯宝林先生是同辈的,因此,牛振华在当今相声界的辈分颇高。

牛振华说:“回婉华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教我如何做人,回老师对我说曲艺演员都是文艺工作者,一切做人做事演戏都要遵从这个标准,过去这个行当的一切陋习都不要去学。回老师告诉我,要扎扎实实地把传统节目学下来,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创作一些新节目,这使我以后从事任何文艺工作都无法忘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创新。”

在青年曲艺团的三年,牛振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随着曲艺团去巡回演出。三年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每年的演出都有二三百场。在演出的间隙,牛振华还不忘记学习。一听到哪里说好相声,就背个大录音机去听,录下来后回家仔细琢磨。

在这巡回演出中,当一名军人的梦想依然没有磨灭。为了圆梦,1981年,牛振华以超龄四岁特招进入空政文工团。当年牛振华二十五岁。

回婉华老师知道他要离开青年曲艺团时说:“要说从师生感情真不想让你走,但那里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我还是放你走吧。”

1981年,牛振华就来到了空政文工团,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很快,他就去了老山前线。当时自卫反击战还没有结束,即使不打仗,还经常有流弹飞过。但牛振华还是坚决地要站在友谊关前照一张相。在广西三个月总共演了一百多场,除了给战士们表演外还给当地的老百姓演。十年时间,牛振华走遍了除西藏和台湾之外的天涯海角,他的足迹留在了各地的边远山区,留在了各地的边防哨卡。在空政文工团期间,对牛振华影响最深的还有著名演员、编剧赵连甲老师。牛振华当时的喜剧小品都出自他的手,“我和他合作的时候,赵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中国影视明星 牛振华:一路走来千里牛(2)

牛振华说:“1981年之后这十年是事业发展的十年,是成家立业的十年,是艺术上不断前进的十年,是我艺术生涯走向成熟的十年。”此言不虚。十年来,牛振华总共创作表演过相声作品八十余篇,其中他创作的相声作品《放心地飞吧》、《一路风波》、《阴差阳错》、《产房门前》、《新货郎》等先后在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所创作表演的相声荣获多项全国性大奖。

尤其是他和蔡明等合演的喜剧小品《牛记包子铺》,与冯巩合演的《面的与皇冠》等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影视:三个男人一台戏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大家比较喜欢的喜剧演员牛振华;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我艺术道路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还在食堂里做饭,我永远感谢他们。———牛振华

牛振华的伯乐不仅在曲艺界,而且还在影视界。在影视界,牛振华的第一个伯乐是著名导演谢添。1987年,冯巩、牛振华等数人一起到导演谢添家去玩。当时谢添正在执导电视剧《那五》,正在跟副导演商量该剧配角索七的人选。谢添问:“这个配角怎么现在还没定?”副导演说:“很难找呀。”这时冯巩、牛振华一行到了。谢添看了牛振华一眼:“你不是很合适吗?就你来演吧。”牛振华说:“我行吗?我没有演过戏。”谢添说:“没事,没事,你回去把头剃了就行了。”牛振华把头剃了之后再去找谢添,谢添一看说:“行了,行了。”于是牛振华就进入了《那五》剧组。牛振华说:“这是我第一次‘触电’,真是没有底,好在谢导在现场手把手地教我。谢导说:‘肥牛,你表演不错,很松弛。’他这句话让我觉得找到感觉了:影视表演是这样的。”既然牛振华“找到感觉了”,他片约如潮,于是有了在《悲栗情》《人间万象》《定时炸弹之谜》《大马路小胡同的爱情故事》《都市和尚》《开心阿Q》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牛振华越拍越上瘾,欲罢不能。

但一个矛盾出现了。因为此时牛振华还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空政文工团规定不允许团里的演员随便接戏。经常有人找牛振华拍戏,牛振华说:“行,但你要经过我团领导同意。”于是剧组制片主任拿着合同和介绍信,去找文工团领导,希望配合。团领导说:“不行。”对方问:“为什么不行?”答曰:“牛振华在待命。”

在多次沟通无效后,牛振华最终选择了离开。谈起当时的感受,牛振华说:“我虽然有点舍不得这身军装,但是我还是觉得必须离开这里,我在部队的十年,是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我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部队,我觉得无愧于部队了。”

1991年,牛振华正式转业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转业的时候多少有点伤感,因此他没有领转业费,但特地领了一套军装,作为戎马生涯终结的永久纪念。

1992年,就在他离开部队的第二年,牛振华的影视生涯中的第二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著名导演黄建新。

1992年,牛振华、冯巩一行到导演黄建新家去玩。黄建新正在执导电影《站直啰,别趴下》,冯巩是主演。谈到配角个体户张永武的人选,黄建新说,“副导演给我找了一个叫什么华的胖子。”冯巩说:“不会就是牛振华吧。”黄建新看着这个牛振华说:“应该是吧,我觉得挺合适的。”就这样,牛振华随着剧组到了西安。副导演一看牛振华对导演说:“我给你推荐的不是他,而是北京人艺的梁冠华。”但此时似乎“生米煮成了熟饭”,也就将错就错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凸现了,这部电影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居然由两个相声演员担任了,究竟是在拍电影还是演相声呀,于是有人建议把牛振华换掉。但黄建新说:“我相信这个‘肥牛’绝对能演好这个角色!”黄建新的信任、牛振华的天赋才情和不懈努力,消解了别人对“相声演员”的怀疑,使该片在1993年先后荣获哈尔滨电影冰雪节银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艺术节金奖,1993年中国电影“十佳”第一名,中国电影政府奖,香港电影首届十大华语片奖等众多奖项。

谈起《站直啰,别趴下》张永武这个角色,牛振华说:“他是改革开放后的最早的个体户,他辞职下海经商逐渐取得成功。在他身上,有很多市民的陋习,也有勇于开拓、为人善良的一面,人物比较丰满,这个角色是在此之前电影史上没有的,所以我怎么演都可以。”

黄建新对牛振华的评价是:“牛哥相声不错,演戏也不错。我的下一部片子《背靠背,脸对脸》就由你来主演吧。”

中国影视明星 牛振华:一路走来千里牛(2)

牛振华马上被《背靠背,脸对脸》的剧本吸引住了,但该剧迟迟不开机。牛振华很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是我生平的第一个主角,绝对不能错过。”怎么办?一个字:等。因为怕错过该片拍摄档期,牛振华在整整一年时间里推掉了所有工作任务以外的演出和其他纷至沓来的片约。

牛振华说:“该片根据著名作家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改编。黄导对人物心理的把握非常准确,整个影片组合起来后让你感到非常舒服,带给你立体的视觉冲击,我觉得比原著更好,该片深刻在哪儿?深刻在它揭示了人的生存状态,恰恰写了一群小人物,相互之间的争斗,但当‘我’一切都看开了,不再指望由副科转为正科时,突然之间戏剧性地被‘转正’。”

牛振华说:“《背靠背,脸对脸》片长为两小时十三分钟,你只要坐下来看,一点都不觉得长。看完后就沉默,人怎么会这样,但仔细一想,人就是这样。该片最闪光的地方,就是真实,真实就有魅力。”

牛振华凭借《背靠背,脸对脸》的出色表演,先后获得1995年中国电影家协会表演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首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上海“十佳”影评人最佳男演员奖等众多奖项。

接着,牛振华又跟黄建新合作了《红灯停,绿灯行》。

牛振华说,他在影视界的第三位伯乐就是著名导演杨亚洲。他所演的那些影片是黄建新和杨亚洲联合执导的,后来杨亚洲还成功执导了他策划的《牛哥的故事》、《伴儿》、《别了冬天》等电视剧。

黄建新导演的“牛振华三部曲”吹响了牛振华在影视领域纵横驰骋的号角。他先后在《狂吻俄罗斯》、《西门警事》、《宋氏三姐妹》、《谁说我不在乎》、《阿郎在北京》、《浪子大钦差》、《伴儿》、《财神传奇》、《七品钦差》、《好梦可圆》、《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谈》、《别了,冬天》、《福星高照》等影视作品中有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前,牛振华和吴奇隆、李绮虹、景岗山等人联袂出演的大型武侠剧《丝路豪侠》,牛振华首次在剧中演一个武林高手。

回顾自己的演艺经历,牛振华说:“对于我这样一个演员来说,我的天赋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我是属于比较勤奋的,勤奋在哪些地方?眼勤、耳勤、手勤,这些地方弥补了我的缺憾。我觉得我在演艺界还是比较成功的。”

谈起下一步打算,牛振华说:“下一步打算有两个项目,第一是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一部现代都市轻喜剧《快乐牛哥》;第二是和中国妇联下属的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联合拍一部百集的关爱儿童的节目《为了明天》。”

牛振华在演艺圈的日子是不断遭遇伯乐的日子。谈起众多的伯乐,牛振华说:“圈里人说牛哥运气好,或者说牛哥人缘好,我想这些都是朋友、老师、前辈对我的无私帮助,这就是所谓的贵人相助吧。我感谢杜湘、郭海泉、刘兵、回婉华、赵连甲、谢添、黄建新、杨亚洲等和其他所有的真诚帮助我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大家比较喜欢的喜剧演员牛振华;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我艺术道路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还在食堂里做饭。我永远感谢他们。”

———谨以此文悼念英年早逝的牛振华,他的胖胖的笑脸将永远活在我们广大观众心中。

中国影视明星 牛振华:一路走来千里牛(2)

牛振华艺术小档案

汉族,1956年出生。

学历大专,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

1978年考入北京说唱艺术团从事相声创作及表演。

1981年考入空政文工团继续从事专业相声创作及表演。

1991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

十几年来共创作表演过相声作品八十余篇,在《曲艺》、《辽宁群众文艺》、《天津演唱》等刊物上发表过;《放心地飞吧》、《一路风波》、《阴差阳错》、《产房门前》、《新货郎》获1986年全国相声大赛“荧屏奖”,《阴差阳错》荣获1986年全国相声大赛优秀奖。

在表演上,获过1983年全国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最佳表演奖;1985年全国专业相声大奖赛“荧屏奖”;1989年全国专业相声大奖赛优秀奖;1989年全国青年相声大赛金奖。

电视剧、电影

1987年《开心阿Q》十八集

1988年《悲栗情》十二集饰演金凤的丈夫

1988年《那五》六集饰演索七

1988年《人间万象》六集饰演侯可人

1988年《定时炸弹之谜》两集饰演王科长

1990年《大马路小胡同的爱情故事》十二集饰演摄影师

1991年《都市和尚》饰演厨师长

1992年《站直啰,别趴下》饰演张永武

获奖情况

1987年《那五》获全国优秀电视连续剧一等奖

1989年《掌声磁带》获全国优秀短篇电视剧一等奖

1993年《站直啰,别趴下》获哈尔滨电影冰雪节银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艺术节金奖中国电影“十佳”第一名,中国电影政府奖,香港电影首届“十大华语片奖”

1995年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中国电影家协会表演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首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荣获上海“十佳”影评人最佳男演员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