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汉和帝刘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勇敢坚强ygjq


▲汉和帝刘肇剧照

汉和帝刘肇登基时年仅十岁,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心智还未发育完全、对朝政权谋毫无经验的孩子。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在短短四年内就剿除了势力庞大的窦氏外戚,亲政后更是亲手开创了一代盛世。刘肇本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其生母为梁贵人,然而诞下刘肇没多久便因窦皇后和蔡伦的联合诬陷忧郁而死。于是,没有生育皇子的窦皇后顺理成章地因此得到了对刘肇的抚养权。

▲东汉时期太后剧照

刘肇四岁时,窦皇后又故技重施,设计诬陷太子刘庆,汉章帝一怒之下将刘庆废黜为清河王,并改立刘肇为储君。章帝晚年时,以窦皇后为首的外戚势力在东汉朝堂根深蒂固,没有窦氏发话,一些朝政甚至无法实行,但汉章帝毕竟已身患重症,无力剿除外戚,只能放纵其危害朝堂。章帝病逝后,年仅十岁的刘肇登基,养母窦皇后晋升为太后,同时以皇帝年幼为名临朝摄政。在此期间,大量窦氏族人被许以要职,窦太后一时间也颇有高后吕雉之风。

▲汉匈战争绘画

至于窦太后的兄长,则是大破匈奴的一代名将窦宪,受封武阳侯、食邑两万户。说起窦宪,还有个“燕然勒石”的典故——窦宪领兵征伐匈奴期间,一路获胜,遂效仿西汉冠军侯霍去病故事,在匈奴圣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说起来,当年窦宪之所以远征匈奴,其实只是为了戴罪立功,谁知最后真的大败匈奴单于,班师回朝后威望逐渐增高,再加上又获得窦太后的支持,越发骄横膨胀,有些不将年幼的汉和帝放在眼里。

▲东汉时期宦官剧照

此时刘肇已年岁渐长,并非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明白如果任由窦氏这么专权跋扈下去,不但自己会丧失皇帝威严,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眼见朝廷百官大多屈服于窦氏权势,不肯仗义执言,刘肇只能选择静静隐忍。在此期间,汉和帝悄悄联系宫中不愿与窦氏勾结的中常侍郑众等人,在这些宦官的帮助下,汉和帝利用窦氏集团内部矛盾,于宫中成功设下埋伏,将其骨干全数抓获,并命人收回窦宪军印。因窦太后的缘故,刘肇不忍处死一众窦氏外戚,下诏将他们放回各地的封地,最后窦氏外戚纷纷选择自尽。至此,汉和帝终于将权力尽数收归中央,而做完这一切时,他年仅十四岁,距离登基不过短短四年。

▲班超饮马雕像

剿除窦氏后,刘肇正式亲政。由于之前的隐忍,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每逢重要朝政一定事必躬亲,统治期间唯才是举,不仅多次下诏各地官员宽待百姓、减免赋税,还建立仓库以便在饥荒之年救济灾民。在匈奴西迁后,汉和帝又派遣班超重新疏通西域,恢复贸易。在刘肇的统治之下,东汉王朝国力鼎盛、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是当之无愧的盛世。可惜的是,这位英明皇帝只活了27岁就因病逝世,后世史家将其在位的十七年称为“永元之隆”。在汉和帝死后,东汉王朝日益衰落,再也不复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后汉书·卷二十三》《后汉书·帝纪第四》


趣观历史


汉和帝刘肇是一个被严重忽视与低估的东汉皇帝,如果不是死得早,他的事业势必非常辉煌。十四岁发动政变,一举夺回皇帝大权,这一少年英雄壮举,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皇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以窦宪为首的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窦太后非但不是刘肇的亲娘,而且是害死他亲娘梁贵人的元凶。此时的刘肇,不过是尊木偶皇帝罢了,汉室江山与其说是刘姓,不如说已改为窦姓。

当时,外戚窦宪的权力如日中天,内有太后撑腰,外有爪牙为羽翼,自以为可高枕无忧矣。然而,一起突来其来的政变,把窦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发动政变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视为木偶的汉和帝。

十四岁的刘肇,当了四年的木偶皇帝。小皇帝表面上无所事事,心里却燃烧着复仇的烈火。他暗中用一双慧眼观察判断,朝中之臣谁是可以信赖的人。种种迹象表明窦氏集团正在策划一个天大的阴谋,在他们眼中,刘肇虽是个木偶,可终究有一天会长大,到时就得还政于皇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了刘肇,再立一个更小的皇帝,江山就一直掌控在窦氏手中。

谁都没想到,刘肇非但不是傻瓜,反倒是个绝顶聪明的少年。他能接近的人,只有内宫宦官。在众宦官中,有一个人十分机灵,有心计,此人名叫郑众。更难得的是,郑众是少数不愿屈服于窦氏的宦官。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加上一个没权没势的宦官,想要推倒窦氏集团,可能吗?

这时,刘肇找到第二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异母兄弟、清河王刘庆。刘庆的母亲宋贵人也是被窦氏陷害致死。如何铲除窦氏呢?久居深宫的刘肇没有任何经验,但他善于学习,知道西汉多数外戚都没有好下场,先皇们是如何对付外戚呢?他托刘庆设法弄到《外戚传》,送入宫中。

“读史使人明智”,对多数人来说是一句套话;对刘肇来说,读史让他找到了一把击破外戚集团的钥匙。要扳倒外戚集团,最重要的一点,要得到军队的支持,特别是北军的支持,这是守卫皇城的禁卫军。除北军之外,还有一支武装,就是执金吾统领的警卫队。汉和帝刘肇不露声色在窦宪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争取到军方多数将领的效忠。

永和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政变爆发。

小皇帝发布诏令,命令北军以及执金吾所属部队保护皇宫,全城戒严,关闭城门,捕杀窦党。这一系列大动作,事先没有走漏一点风声。仅一天的时间,京城形势就发生大逆转,窦氏集团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场政变,迅雷不及掩耳。势力庞大、盘根错节的窦氏外戚集团,一日之间灰飞烟灭。政变的许多细节都不为后人所知,这也许是刘肇有意为之,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独家心得公之于众。只有高深莫测,别人才不敢窥视皇帝的权杖。

十四岁的少年木偶皇帝,能一举扳倒权臣,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两千年来,除了刘肇之外,能做到这点的,只有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十五岁时智擒权臣鳌拜,与刘肇颇有类似,但难易程度是不同的。窦宪擅权程度要超过鳌拜,更重要的是,鳌拜根本没有叛反之心,而窦宪实有谋逆之意。故而刘肇之杀窦宪,实比康熙之擒鳌拜更难。单此一事,就足以见刘肇具备一代雄君的条件。

汉和帝刘肇并不为人所熟悉,因为他是一位短命的皇帝,只活了仅仅二十七岁。刘肇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如果说明帝、章帝的功绩在于文治,那么和帝的功绩则在于武功。东汉之武功,除开国的光武帝外,以和帝一朝为最。

汉和帝时代有三大武功:

其一,汉帝国彻底打败匈奴,终结三百年争霸战。东汉连续发动北伐之战与金微山之战,拒绝归顺的北匈奴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退出与大汉争霸的舞台。其二,平定迷唐羌乱。第三,超级英雄班超凭借智慧与勇气,完成了平定西域五十余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壮举。


君山话史


汉和帝刘肇是东汉第四个皇帝,汉章帝的儿子,母亲是梁贵人,不过汉和帝刘肇是过继给窦皇后为继子的!

汉章帝生前,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太子,汉章帝驾崩后,刘肇登基为帝,是为汉和帝。但是他的养母窦氏临朝听政。

同时窦氏大封她娘家的窦家之人,可谓是满门皆荣,权倾朝野。特别是窦宪更是位高权重。这些窦氏兄弟都被安排在皇帝身边,并且都是重要的位置!

由于窦氏兄弟掌握大权,汉和帝不能和内外大臣接近,一同相处的就是一些宦官而已,汉和帝认为大臣大多数是归属于窦氏,只有宫里的宦官不是窦氏的人。

于是就向宦官郑众密谋,决定杀掉窦宪,由于当时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当时没有行动。

后来刘肇联合等一批宦官,消灭了窦氏家族的外戚。汉和帝因为窦太后的原因,没有正式处绝窦宪,而是选择严苛的人进行监督,然后再强迫命令窦宪,窦笃,窦景三人自杀。

亲政之后的汉和帝开始励精图治,使东汉国力达到鼎盛。这段时间被人称为“永元之隆”!

不过汉和帝却是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七就驾崩了!

汉和帝刘肇驾崩后,出生仅一百多天的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年龄不大的汉殇帝肯定没多大的权利,同时汉和帝生前重用宦官。

于是就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然后又外戚夺权的局面!


中孚鉴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

刘肇的老爹是汉章帝,与其父汉明帝共同创造了“明章之治”,但是汉章帝身子骨不硬朗,31岁就挂了,留下年仅10岁的刘肇和养母窦皇后。

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年幼的他无法处理政事,便由养母窦太后执政。

窦太后临朝处理政务,太傅邓彪性情懦弱,明哲保身,不问政事,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等人也都没有实权,国政大权都落入窦太后手中。

窦太后一人是没有办法治理一个国家的,她需要帮手,而她选择帮手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亲戚,另一个是听话。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提拔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又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侍卫,还有窦景、窦环等人也身任要职。一番安排下来,皇帝身边的显要位置都是窦家人,国家政治的中枢落入窦家之手,东汉进入外戚专权时期。

外戚专权时,外戚往往都不安分,有时更是敢明目张胆地与大臣甚至皇族发生冲突。窦宪就是如此,他见都乡侯刘畅很受窦太后喜欢,怕其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竟然派刺客刺杀了刘畅,还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

真相很快大白,窦太后一气之下,把窦宪关在宫内,说要严厉处罚他。但也就是说说而已,窦太后根本没给哥哥治罪,还想着在如何给他洗脱罪名,毕竟杀皇族可不是小事,她也不能毫无理由地包庇窦宪。

正好,这时候漠北发生蝗灾,北匈奴没了粮食,大量南下,已经归附汉朝的南匈奴抵挡不住,请求东汉出兵,合击北匈奴。窦太后不顾朝臣反对,派窦宪出征北匈奴,以期将功赎罪。

永元元年(89年),窦宪和耿秉率军由朔方出塞,会同南匈奴单于万余精锐骑兵,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窦宪勒石记功而还。永元三年(91年),耿夔又大败北匈奴,将匈奴势力彻底赶出漠北地区。北匈奴残部西逃,开始了民族大迁徙。

远征北匈奴胜利,窦宪的前罪再无人提及,还被升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还诏封窦宪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怕反响太大,辞去了封爵,但不可避免的,窦氏集团如日中天,气焰更加嚣张。

像什么强抢民女、搭建豪宅什么的都是小儿科,窦宪甚至搞起特务政治,监视、刺杀什么都来,就连他的门客,也敢恐吓大臣,关键是,有关部门,根本不敢管!

时间很快来到永元四年(92年),刘肇已经14岁了。他逐渐不满于无权的生活,打算夺权。窦氏惊惧,窦宪等人甚至密谋想要弑君。刘肇听到风声(可见窦宪等人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差),加紧谋划,可窦太后专权已久,时间又不充裕,刘肇无法接触到忠于他的大臣,无奈,他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

刘肇与自己最信任的宦官郑众密议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刘肇出其不意,亲临北宫,命令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搜捕窦宪党羽,并将他们全部处死。同时他又派谒者仆射率兵包围了大将军府,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

因为顾忌到老妈窦太后(刘肇不知道他是被收养的)的感受,刘肇没有直接杀窦宪,而是封他为冠军侯,责令他和他的兄弟回自己的封国,再命令地方官逼迫他们自杀。其他窦氏党羽或杀或贬,一下子便一扫而空。

这场政变说着简单,事实却惊险万分,在政变中,刘肇处变不惊,机智、敏锐、干练、稳重,完全不像是一个14岁的少年。经此一役,刘肇成功掌权。

掌权后首要大事,当然是肃清余孽,其次就是封赏那些在政变中出了大力气的功臣。首功自然是郑众,刘肇升其为大长秋,允许其参政。

而郑众也不负帝望,精明强干,谦虚谨慎,也不贪功,愈得刘肇信任。有什么国家大事,刘肇往往先同郑众商量,然后再交大臣们讨论。一个隐患,就此埋下。

亲政以后,刘肇每天起早贪黑,从不荒怠政事,而且他为政宽缓,很有他老爸汉章帝的作风。在他的统治下,经济增长,人口暴增,对外多次击败少数民族侵袭,对内平定境内少数民族叛乱,西北有班超大破焉耆,汉朝复置西域都护,东北则收归辽东,置渤海郡。同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科技文化也有不小的发展。这个时期,东汉的领土、经济、人口等都达到顶峰,史称”永元之隆“。

就刘肇本人而言,他可以说是一个有为之君,对得起他的谥号——”和“。但因为他做的两件事,史家又把汉亡的原因溯源到他。这两件事,一是开宦官干政之先河,毕竟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像郑众,刘肇之后的几朝,大多效仿他,给宦官封官,造成宦官专权。二是在他死前,没对后族进行限制,致使他死后,东汉再一次陷入外戚的统治之中。

刘肇做皇帝不错,作为儿子亦是孝顺。窦太后还在世时,没人敢说出刘肇的身世,永元八年(96年),窦太后去世,刘肇生母梁贵人的族人跳出来说明刘肇的身世,得知真相的刘肇眼泪掉下来。三公联名进言,请求刘肇废除窦太后的尊号,刘肇心念养育之恩,没有同意,依然将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

为了追念生母,他追封梁贵人为皇太后,追封外公为侯,至于那些还在世的舅舅们,也大多封侯,赏赐众多金银。东汉势力最大、祸害最巨的外戚集团梁氏从此崛起,又一个隐患埋下。

公元108年,刘肇改元“元兴”。刘肇自掌权后就勤勤恳恳地治理着国家,选贤任能,试图把已露出颓势的汉朝拉回来,他做到了,把东汉带到了顶峰,但他本就不好的身体终于还是被繁杂的政务拖垮了。改元同年,年仅27岁的刘肇在章德前殿去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然而,在刘肇去世以后,东汉陷入了外戚和宦官相继掌权的混乱时期,不论哪方登场,国家都没受到半点好处。最终,国家崩塌,群雄并起,东汉末年分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