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陽春三月,北方還是萬木蕭瑟,咋暖還寒,而南方已經開始鶯飛草長,滿目花海了。在這充滿希望的季節裡,筆者夫婦與另一對同樣喜歡攝影的好友夫婦相約,要出去走走,看看春天裡的南國花海青山碧水。雖然我們都已經年過六旬,但依然有顆年輕的心。

2019年3月13日從北京出發,25天行程6000餘公里,周遊安徽、福建、江西三省,一路行攝。賞春花,遊名川,尋古村,訪古鎮,住民宿,吃海鮮。吃喝玩樂,縱情攝影,不亦樂乎!

4月6日回到北京,25天的自駕歷歷在目,令人難忘。今天,特將此次名曰“煙花三月下東南”的皖閩贛自駕旅行的經歷整理出來,向各位看官報告。一來請大家分享我們的快樂,二來也為準備外出旅行的朋友們提供一點路書參考。(由於篇幅較長,特分為上下兩篇,此為上篇)

第一天(3.13.)北京——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

從北京出發,一路南下900公里抵達安徽淮北市濉溪縣的臨渙鎮。

車子駛入臨渙鎮,已經是燈火闌珊時了。賓館門口側面的臨街燒烤攤生意正旺。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入住澮臨商務快捷旅館,80元/標間,天)

第二天(3.14.)臨渙鎮——績溪縣加朋鄉坎頭村

選擇在這裡作為第一站,是因為這是一座千年古鎮,一個本來不是茶葉產地的地方,卻演繹了歷史久遠,連綿不衰的茶館文化。原汁原味的茶館文化,保留了明清以來的古老飲茶風俗,反映了淮北地區的風土人情。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茶灶映滄桑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喝早茶

臨渙馬蹄燒餅,外酥裡內,香氣四溢,讓人胃口大開。因外形似馬蹄而得名,是安徽準北當地有名小吃。到臨渙品嚐馬蹄燒餅,果然好吃。臨走又專門多買幾個路上吃。賣燒餅的攤主自豪地告訴說,臨渙馬蹄燒餅在本地只賣一塊一個,到了上海,要賣三塊一個呢!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拍攝完茶館,品嚐了馬蹄餅,驅車上高速繼續向南,直下皖南,來到屬於宣城市績溪縣的加朋鄉,據說這裡的油菜花梯田特別好看。傍晚時分趕到加朋鄉所在地坎頭村,眼前的景色有些令人失望,滿山綠油油,偶爾才見黃,我們來的早了!既來之則安之,夜住坎頭村民宿。

(住坎頭村平頂山客棧,75元/標間,天)

第三天(3.15.)加朋——坎頭水街——龍川——歙縣

由於地處績溪北部山區深處,交通不太便利,知名度也不高,績溪縣加朋鄉的坎頭古村落並不被太多的旅行團所關注,但卻備受自駕遊的鐘愛,除了典型的皖南古村聚落風情,在村子周邊有連綿的群山和層層疊疊的梯田,春來秋往,家朋的油菜花海和金色稻田也吸引來大批的自駕遊和攝影愛好者。我們到達的可能早了幾天,油菜花剛剛開始吐蕊,漫山遍野的金黃還要過幾天。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加朋,梅乾嶺下

水街是指坎頭村的老村區。發源於村南山裡的雲川溪穿村而過,整個村莊沿溪水兩邊而建,大都是民國以前建築,溪兩岸的兩條街道,名為“水街”,用花崗岩條石鋪成,是典型的徽州古道,街道隨溪流落差而設臺階,房屋沿街隨形就勢而建,村落依山傍水而成,白牆黑瓦鱗次櫛比,高大的馬頭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是一個典型的皖南古村落的佈局風格。更為難得的是這裡沒有其它熱門古村落景點的喧鬧和滿街的商業店鋪吆喝,古樸而原汁原味。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坎頭水街

從加朋前往歙縣,途徑龍川風景區,皖南績溪龍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世居胡氏,明末抗倭名將胡宗憲乃胡氏36代。該村地勢獨特,村前有龍鬚山高大巍峨,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綿長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現。網上介紹得很不錯,宣傳圖片也很驚豔,但是進入一看,就是一條溪流和兩邊的名居,還有幾個大的牌樓和祠堂,與坎頭村的水街相比,雖然氣派卻少了古樸,多了許多商業喧鬧。景區不大,門票卻有些貴,感覺不值得。

繼續南行就到了聲名遐邇的徽州古城。徽州古城位於歙縣的練江北岸,始建於秦朝,唐代以後成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湯顯祖的一句“一生痴絕夢,無夢到徽州”使多少人對它魂牽夢繞,城門、牌坊、以及府治特有的府衙,至今猶存,遊客依然能領略到古徽州府的遺風。

古城內有多處古蹟,還有許多居民,城內古街古巷縱橫,主街和古街區旁邊又建了徽式風格的商業建築,新舊交錯,古今雜陳,古街古巷與現代商業街區共存。本地居民可以自由出入,逛街購物。外地遊客卻要花100元購買門票才能進古城,美其名日是古城內景點的套票,但不買票不讓進古城,這種捆綁式強制消費實在不厚道!只是在晚上六點後,工作人員下班了,外地遊客才能不花錢進古城逛逛。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徽州之夜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夜巷

(住歙縣東全商務賓館,100元/標間,天)

第四天--第五天(3.16.-17.)歙縣周邊

三月的古徽州,粉牆黛瓦馬頭牆,漸次開放的油菜花為青山綠水增添了幾多的亮麗。如詩如畫,美不勝收。眾多古村古鎮藏匿其中,看似不起眼,卻個個都是一幅水墨丹青,令人魂牽夢繞。已經開發的知名景區自有成熟的風光與景觀,但一些知名度並不高的景區甚至沒有很開發為景區的地方,其更加原生態的自然山水與人文風情更令人痴迷留戀。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滿目油菜花盛開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棠樾牌坊群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許村古村落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漁樑壩晚照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石塘之晨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新安江山水畫廊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淮源村即景

(住歙縣東全商務賓館,100元/標間,天)

第六天(3.18.)歙縣——查濟古村——黟縣

離開歙縣,頂著綿綿細雨,驅車尋訪古村查濟。對這個並不太知名的古村,還是旅途中偶遇的熱心人的推薦後引起的注意。雖然這個地處皖南黃山山脈的北部涇縣山區的古村落很偏遠,但查閱網上介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華寫生第一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AAAA級景區……一系列名頭令人神往。

走進查濟古村,果然名不虛傳。村子極大,至今已有1380餘年的歷史。溪流小橋,倚山臨水,白牆黛瓦,馬頭高牆,古宅祠堂,雖然沒有宏村西遞的名氣,卻不缺精美的徽派聚落風格,古韻悠長,文化醇厚。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裡除了進村的一條仿古商業街外,村裡的商業氣息並不濃厚,較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這裡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美術人就在此逗留寫生,也為這個古老的村落增添了許多藝術的氣息。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溪流小橋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畫中畫

探訪完查濟古村,有去了附近的桃花潭,。這個據稱因唐代詩人李白曾於此地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唱而出名的地方,卻根本沒有想象中的詩情畫意,桃花潭就是一片平平常常河面,不問根本看不出來。景區裡景點很分散,沒有明顯的指路標誌,可能由於人少,景區內的電瓶車乾脆停運。大門口距景點很遠,步行走得人腿快斷。這個桃花潭太令人失望了!

帶著失望離開桃花潭,夜幕降臨時,趕到了黟縣的西遞。夜宿西遞民宿。

(住徽青舍西遞之家,100元/標間,元)

第七天(3.19.)西遞——宏村——篁嶺

皖南古村落,以黟縣的西遞村、宏村為代表。西遞村有90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現存明、清古建築137幢,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西遞村和宏村均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又均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雖然對西遞村和宏村的商業化嚴重吐槽憂慮,同時也對那裡的人滿為患心有餘悸,但當與之擦肩而過時仍心有不甘,不能免俗,前往遊覽一番。幸好不是節假日,正值油菜花開的季節,兩地的風景和管理服務還是很不錯的。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西遞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宏村

游完西遞宏村,車行進入江西婺源,在篁嶺下住宿。

(住慄木坑容源酒店,100元/標間,天)

第八天(3.20.)篁嶺——鉛山河口古鎮

春天裡最火爆的旅遊目的地,江西婺源無疑是首選之一。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徽派建築古老村落構成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畫卷,令多少人魂牽夢繞。而篁嶺則是婺源的濃縮和典型代表。

篁嶺以梯田花海和曬秋民俗而著稱。萬畝梯田的油菜花此時正值花期,花海展示驚豔的“大地藝術”。 獨特的的曬秋民俗,雖然季節不對,沒有秋天時的壯觀,但也有部分展示性的曬秋情景,讓人領略到這一獨特文化的魅力。為避開高峰,我們早七點趕到乘首班索道上山,待到遊覽完畢,中午時分下山時己經磨肩擦蹱,人滿為患了。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花如海,人如潮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篁嶺最著名的“嗮秋”場景在這春天裡也能領略,不過其規模與色彩就遜色一些了。

中午下山,趕赴鉛山縣尋訪河口古鎮。位於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河口古鎮,歷史上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河口鎮還保存著較完整的明清古街及大量建築。河口古街被省、市文物專家稱為江西第一古街。2013年6月,河口鎮明清古街入選中國國曆史文化名街。2014年3月,河口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河口古鎮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河口古街

這裡還是歷史上有晉商開闢的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萬里茶路從福建崇安(現武夷山市)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從伊林(現二連浩特)進入現蒙古國境內、沿阿爾泰軍臺,穿越沙漠戈壁,經庫倫(現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程約4760公里,茶道在俄羅斯境內繼續延伸,傳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使茶葉之路延長到13000公里之多,成為名符其實的"萬里茶路"。

山西茶商每年深入到江南產茶的省份收購茶葉,並在當地投資設廠加工成磚茶,運至鉛山的河口鎮,再水運經信江、鄱陽湖、九江至漢口集中再北運。河口古鎮成為“萬里茶道第一鎮”。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萬里茶道第一鎮”

(住鉛山環江商務賓館,100元/標間,天)

第九天(3.21.)鉛山河口古鎮——武夷山下梅古村

一大早,繼續穿行在河口古鎮的老街古巷裡,尋訪晉商茶道當年的遺蹟頗費周折,當年顯赫一時的關帝廟即晉商會館已經變成一座現代住宅樓。只剩下幾根當年的大殿的石頭立柱在角落裡孤然而立,令人唏噓。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晉商會館遺址

中午時分,離開河口古鎮,趕赴晉商萬里茶路的重要的起始地——武夷山的下梅古村。

福建南平武夷山市的下梅村,是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做為此次東南行的重點之一,尋訪晉商萬里茶路,下梅首當共衝。出江西進福建,驅車直奔下梅村。這裡已經將晉商萬里茶路起點作為招牌主題包裝進行旅遊開發,幾處晉商當年在此經營的古蹟顯得彌足珍貴,村裡保留著清代建築特色的古民居。這裡的旅遊商業化不太嚴重,還可以讓瞭解武夷山的茶文化,現村子還居住著500多戶2000多人。2006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下梅,晉商販茶第一站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遊覽期間遇雷陣雨,在村中當溪兩岸的風雨廊廓上欣賞雨中的下梅古村,別有一番味道。

(住興梅一水間民宿,130元/標間,天,含早餐)

第十天(3.22.)下梅——霞浦——福州

雲厚雨淫,穿行在武夷山的濃霧裡。起早準備坐竹筏,見天氣不好,遂收棄原計劃,奔襲300公里來到霞浦看灘塗壯景。老天不給力,興致全無,再行160多公里趕到福州。

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城內的三坊七巷正是這個千年古城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佔地四十公頃,白牆瓦屋,佈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同時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近現代名人輩出,一座三坊七巷,見證半部近現代歷史。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雨中夜遊三坊七巷,更增添幾多浪漫與神秘氣息。

(住福州華貿賓館,128元/標間,天)

第十一天(3.23.)福州

早上打車前往福建省博物館,路上與司機聊天,司機介紹,除了三坊七巷,還有一個叫上下杭的地方值得一去,隨後上網一查,果然不錯。參觀完博物館後即按圖索驥,幾經打問,終於找到了上下杭。

位於福州臺江區的上杭路和下杭路一帶,早年是 福州 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商賈雲集,“杭”其實是從“航”音衍化的,古時這片曾經以商業的繁華而聞名的古老街區,鼎盛之時,這裡彙集了14個商會、260多家商行、500多種商品,演繹著福州版“清明上河圖”。這裡一直是民俗、史學專家們研究 福州 商業發展歷程的重要內容。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正在修復中的上下杭

(住福州華貿賓館,128元/標間,天)

第十二天(3.24.)福州——惠安——泉州

邊遊覽邊發微頭條,有關三坊七巷和上下杭的內容以來網友廣泛關注,紛紛留言。有網友指出,三坊七巷代表的是福州的士大夫文化,上下杭則是代表福州的商賈文化,此言堪稱經典。一大早醒來網友留言,有網友指點,福州的真古董在煙臺山。這條留言啟發了筆者,上網查詢,原來是位於倉山區的煙臺山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本來準備一大早離開福州,果斷決定,先去尋訪煙臺山。在手機地圖的指引下來到煙臺山,慶幸沒有遺漏這個有意思的人文景觀。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福州作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正式開埠,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國率先在福州設立領事館,此後陸續有十七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此後的百餘年裡,外國僑民先後在福州開設洋行、醫院和學校,大多設在煙臺山一帶,現存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築163處,除了眾多外國領事館、教堂、洋行、別墅等西洋老建築外,還有數十座中式園林古厝。從2016年開始,福州對煙臺山歷史風貌區開始保護修繕工作,不久的將來,這裡會成為展現承載了福州近現代歷史,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革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與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共同構成福州歷史文化發展的多角度立體化畫卷。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探訪煙臺山

粗略探訪煙臺山後,驅車向西南,來到了泉州所轄的惠安縣,惠安以獨具風情的惠安女而聞名,同時,這裡還有一個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臺灣海峽,始建於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朝廷為抗擊倭患,在萬里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邊的崇武古城,原來是海防前線。用石頭砌成的城牆依舊很完整,城牆內也都是石頭砌成的房子,基本上保留了歷史的痕跡,雖顯破落,但桑滄感很強,古韻悠悠。古城裡還有居民,生活氣息很濃。廟宇眾多,皆修茸一新,氣派非凡。與古城內的破舊石頭民居形成鮮明對比。古城城牆內免費參觀,只有城牆到海邊的一段才做為景區收費進入。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崇武古城

提起惠安女,她們奇特而美麗的服飾,吃苦耐勞的品行,己經成為當地的一道靚麗風景。走進福建泉州惠安縣,目及所見,在日常生活中,傳統的惠安女服飾己經不多見,大多隻有一塊花頭巾而己,但婦女吃苦耐勞的精神依舊。海邊的惠安女風情園乏善可陳,充其量是個海邊的望海喝茶的地方。園內的幾個女工作人員身穿惠安女服飾,倒是個亮點,也沾了點惠安女風情的邊。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生活中的惠安女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吃苦耐勞惠安女

25天6000公里自駕皖閩贛,兩對60多歲老夫婦的春遊行攝日記(上)

景點惠安女

參觀完惠安女風情園,前往泉州城裡住宿,計劃看看泉州的老街——西街。進城很擁堵,找住處和停車也比較費勁。所以自駕遊儘量不要住城裡,這是經驗之談。等安頓停當來到西街已經很晚,很多店鋪已經打烊。看西街除了陳舊一些,沒有過多的特色。也許是匆匆而過,沒有領悟到其中的風韻。

(住泉州縣後商務賓館,100元/標間,天)

(上篇結束,下篇待續,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