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來了,為什麼股民卻更“難受”了?

上週四個交易日(4月1日至4月4日),A股市場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趨勢的力量。“牛市信仰”帶來的做多熱情,讓A股連漲四天。算上3月29日的長陽突破,滬指已經“五連漲”了。

有些提前“下車”的股民,一直在等著“二次上車”的機會。這會兒覺得自己踏空了,心裡難受。

不過,你以為,已經上車的股民就很快樂嗎?滬指早已超越3129點前高,股價還沒超越前高的個股比比皆是。一旦持倉的品種不對路,股民就會體驗到什麼叫“滿倉踏空”,什麼是“賺了指數不賺錢”。從這一點來看,已經上車的股民心裡也難受。

展望後市,從基本面和政策面來看,減稅降費給市場帶來很強的信心,而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的結果也值得期待。提前“下車”的投資者也不必焦慮,雖然牛市中的“趨勢信仰”已經出現,但市場向上運行並不會一步到位。如若出現震盪回調,則是“二次上車”的時機

賺了指數不賺錢

從3月29日到4月4日的五個交易日裡,滬指從3000點漲到3246點,漲幅8.4%。真的,連一次像樣的回調都沒有。

最近導致行情居高不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缺熱點”。

比起前段時間市場上那些看不懂的、名字稀奇古怪的熱點,最近的熱點可以說是戴維斯雙擊的。特別是漲價概念——實體產品的上漲,帶動股票市場的上漲預期。

就像前段時間的豬肉、雞肉股,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導致肉類食品的消費出現供給缺口。豬肉、雞肉都成了漲價概念。

最近可以看到的是,江蘇泰興市應急管理局通報,4月3日晚9時許,江蘇中丹技術化工有限公司汙水車間廢水儲罐發生一起火災事故。截至當晚9時30分,明火已經撲滅,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首先是事故導致供給減少,其次是事故之後的安全整治進一步加劇供給減少。兩者疊加對於整個化工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為化工股的炒作提供了一個在中期階段內比較持續的邏輯。

然而,縱觀近期A股市場,有些特徵值得說道說道。比如熱點切換太快,股民跟不上節奏;金融和消費白馬領漲,小票卻不跟風。一旦持倉的品種不對路,投資者就會體驗到什麼叫“滿倉踏空”。

從3月29日到4月4日的五個交易日裡,滬指從3000點漲到3246點,漲幅8.4%。但是,在這五天裡,滬深兩市近3600家上市公司裡面,有3300家公司的股價根本沒怎麼漲。

資金的搖擺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雖然只有4個交易日,但兩市成交金額有3天突破萬億元,短期市場熱情進一步釋放。


牛市來了,為什麼股民卻更“難受”了?


從近一週的資金流向來看,券商、銀行、家電、保險等板塊獲得資金大幅流入。尤其是資金對於券商板塊的追捧,也表明了對“牛市”行情的認可。

另一方面,我注意到最近樓市回暖的消息開始多了起來,二手房突然火了。擾動市場的是3月份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數據——

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為16051套,環比增加1.4倍,成交量是2018年5月後的最高值;

上海二手住宅網籤量為25931套,環比增加142%,創2016年10月以來的新高;

深圳二手住宅成交4551套,環比上升127.9%,成交量為近半年新高。

在A股大漲的時候,資金搖擺分流到股市和房地產,也是一種現實。刷一刷朋友圈,勸你開戶的和勸你買賣房產的信息,都很密集。

理性點說,這一波上漲,資金多空反覆較量而得,3000點、3100點整數關口都不是一蹴而就。

總結

3月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暴動”大漲近百點,一時間“流動性寬鬆預期、短期PMI數據好轉、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等樂觀預期再次交疊,4月開盤更是“雙長陽”突破關鍵點位,“估值整固調整”的等待,似乎轉瞬被“趨勢信仰”的做多熱情所替代。

全月來看,在上旬市場過度演繹盈利觸底的“景氣”預期後,4月下旬PMI和PPI等判斷盈利的關鍵指標還會反覆,企業盈利尚未真正見底。理性來看,行情想要走得更長更遠,則離不開基本面趨勢的驗證。對於投資者而言,當前市場更多是牛市驅動邏輯切換的過程,市場可能會有回調和震盪,但在方向上應該積極而為。在震盪中可以關注估值相對歷史中位數較遠的板塊,如鋼鐵、房地產、商業貿易、有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