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老百姓有机会吃肉吗?

要努力的鹿九渊


古代老百姓不但有肉吃,而且品种丰富,敢吃你不敢吃的肉。

猪普通家庭的肉食

人一开始就是食肉动物。远古时期,还不懂得种植技术的原始人,与兽互相为食,谁胜利了,就可以把对手当食物。后来神农氏领导大家进入农耕文明,开始了养殖业,马、羊、牛、猪、狗、鸡六牲是最早的肉食来源。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字——家,这个字拆开是宝盖头+豕,本意是百姓在自己家里用猪祭祀。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宗庙,只能将烧熟的全猪放在家里祭祀。也有学者解释为屋子里有猪,才能称之为家。不管是哪种解释,猪已经被普通百姓养殖、食用了。

有了阶级后反而受到限制

商周时期,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享乐物资,阶级层次分明,不但从政治上划分严格,生活中也有严格的礼仪,后来形成了规定,在《周礼》中,规定了各阶层衣食住行等一整套礼仪,如果谁敢僭越,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猪),诸候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豚,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贵族也不是天天能吃到肉,《礼记 王制》中有记载,在物质匮乏时期,天子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养,士朝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从记录可以看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享乐,限制了官僚的食肉品种及数量,更不用说老百姓了,那么百姓吃什么肉?

狗屠盛行

狗屠,这个行当现在几乎消失了,只在少数地区存在,但在当时却是一个相当火的职业。春秋第一刺客聂政,杀人后跑到齐国杀狗为业;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玩音乐是兼职的,他的职业是狗屠,专职杀狗;刘邦的得力干将樊哙也是狗屠出身,为啥这么多有名气的人在杀狗?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先秦时期老百姓不能吃牛、羊、猪肉,只能吃狗肉过过嘴瘾。

记得“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吧,当时狗的主要任务是打猎用,狗在贵族的菜单中等级低,没有对百姓食狗肉大肆限制,因此狗肉汉朝之前一 度成了普通人家肉食来源。


吃牛肉是演义中过嘴瘾

我们在小说中总能看到,英雄走进馆子,一拍桌子:“小二,来半斤牛肉一壶酒。”这个情节绝对是作者在过嘴瘾,因为牛作为当年主要的农业生产畜力,是不能随意宰杀的。汉代已经制订了严厉的法规控制宰杀耕牛,“宰杀少齿”者是杀头之罪,要为小牛抵命的。

宋朝规定,耕牛只有老死或病死才能剥皮吃肉,因此《水浒传》中吃牛肉的描写,绝对是杜撰。

地域不同老百姓吃的肉不同

在宋朝,猪肉已经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备肉食。《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天有上万头猪从四川送入东京,生猪被当街屠宰,分成不同的部位肉,满足京城百姓的菜蓝子。苏轼看到百姓吃猪肉方法太粗放,暴殄天食,于是研究出大块猪肉,加姜、葱、酱油、料酒、红糖等,用小火慢炖,出来的猪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被民间称之为“东坡肉”。

但是在北方辽金朝,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合养猪,猪肉是贵族专享食品,普通百姓只能吃羊肉。羊肉在大宋却早贵族食品,于是宋辽边境地区猪、羊买卖十分红火。

野味丰富了百姓餐桌

当年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虎、熊、狼、狍子、野猪、野鸡,甚至鹤、鹭鸶等等野味,都成了普通百姓的肉食来源。“焚琴煮鹤”为大煞风景之事,但也表现了当时的毫无顾忌食野味的社会状况。

《水浒传》有很多打虎英雄,猎户解珍、解宝兄弟打了一只老虎,反被毛太公陷害,被逼造反。在虎豹横行的年代,野味为百姓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一直到解放前,我国山区猎户很多。

没有珍稀动物保护法,没有动物保护组织,古人食谱一定很丰富,早上仙鹤汤,中午早牛、野驴、野羊一锅烩,晚上清炖虎鞭补一补,想吃啥打一只使劲造,烧个熊猫掌也是有可能的。


聋王侃史



路上有心人


古代平民百姓吃肉有现在这么方便吗?答案是当然没有,不仅不方便而且一不小心还会被判刑。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无论是商周秦汉还是唐宋时期对老百姓吃什么肉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周礼规定士大夫无故不吃羊,就是说士大夫这些当官的家里要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需要庆祝是不准吃羊肉的,士大夫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民百姓了,像六畜的肉在古代都是不能随便吃的,只能在年终岁尾祭祀完祖先快要变质坏掉的时候才可以拿下来吃。像《水浒传》里那种动不动就二斤牛肉更是不可能的,因为宋朝及以前严禁杀耕牛,宋朝最为甚,如果私自宰杀耕牛吃耕牛是要发配充军的。这种现象直到明清时期生产力提高才有所改善。以前听家里的老人讲过去能吃上白面馒头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肉了。

那么古代普通百姓想吃肉的时候都可以吃哪些肉呢?

首先是猪肉,不过古代的猪可不像现在出栏这么快生长周期长所以肉比较贵,《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只不过是个杀猪卖肉的也敢说自己是个有头有脸的人。《水浒传》中的郑屠户更是敢自称镇关西,从杀猪卖肉的地位就可以看出猪肉的价格不是老百姓随随便便就能消费得起的。

猪肉可以吃但买不起,那还有别的肉可以选择吗?当然有,古时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肉类就要数狗肉了,现在住楼房养狗不方便,但古代都是民院平房家家都有几条狗看家护院,没事还可以拿来吃肉,像姜子牙、苏秦、樊哙早期都是以屠狗为生,而且姜子牙还因为杀狗技术不好被嘲笑为“朝歌废屠”,由于狗的数量众多古代又没那么多爱狗人士,所以狗肉一直是老百姓口中最实惠的肉类,也因此被达官显贵们所不齿,为了跟穷百姓们区分开所以才有“狗肉不上正席”的说法。

像现在常见的鸡肉在古代也不是随便吃的,首先母鸡要留着下蛋,公鸡要留一两只打鸣,剩下多余的还要留着卖钱,不过平时鸡蛋还是吃得起的。而且只有在临河的地方才有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像鱼也是一样,只有靠河靠海才可以做到吃鱼无忧。古代老百姓平日里大鱼大肉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吃肉远没有今天容易,牛肉不可以吃,羊肉平时不能吃,猪肉也得攒钱买,鸡要留着下蛋打鸣,不靠河吃鱼也不方便,只有狗肉、鸡蛋才是古代平民能接受的。


SHEIKEI


人类从原始社会以釆摘野果,野菜到载培农果,种植五谷蔬莱,捕获野生陸地动物,渔捕水产 …用勤劳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一代代衍生下来。这是人类能求生存,能劳作区分与其它高等哺乳动物标志。

自古以来,可以讲作为世上每个人,99.99%都吃过肉,少有万分之一的人没吃过肉,但一定看过猪牛羊马走路,鸡鸭犬叫,鱼游虾跳。

人大有出家人,出家人可不能犯戒,吃荤是不准的,可又碰上鲁达话,虽在五台上坐禅,但他在吃斋方面不遵守规范,自己吃狗肉不算,还把卤熟狗肉朝师兄弟和尚嘴里塞。

现代庙观也就更好玩了,什么酒肉穿腸过,佛祖在心窝。初一,十五去拜香,看看那位佛家弟子不是肥胖达壮一个。

在《水浒传》中,这些没任命天地星之前,有算阮三兄弟,总为北宋年间穷苦老百姓吧,可大小鱼肉总有吃吧,鸡鸭鹅总要养几只下下蛋,这可是活命人家必须的。

刚解放时,城里人和乡人一样,有在茅蓬房养猪,养狗,养禽鸡鸭的,剩点饭菜,淘米水都是动物专用极品饲料,还有专上门讨馊水的,到日给几角花边,正常交易,没有浪费。

小时,大人老在耳边吹风:要好生子读书,大了当官接福,天天有糖拌饭,肉耽头的好日子过。因为平时没有肉吃,只有过大年才能吃得到鱼和肉,有只子鸡,特别是立夏节气这天吃得到蒸米粉肉。


易家巷


古代百姓很少吃肉,证据有三,一,有诗为证; 县太爷郑板桥诗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以看出既使县太爷能否吃上肉都要计划度日,二,有史为证,战国时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分三等以待,上等食客待之以师礼,出入有車馬,三餐有肉食,可以看出既使孟尝君门下的二、三等食客平时也无肉吃,三,民间腊肉为证,民间将春节殺的猪肉进行腊制,原始的用意是为了长期储存,平常舍不得吃,只有过节或家中有事时才能少量意思一下,以上三证,可证明古代百姓很少食肉。



滏水漁家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古代未经过官府同意大口大口吃牛肉跟定要获罪的!!而且是很严重的罪哈!中国古代的牛是耕牛,不能私自宰杀,即使牛干不动活了,也得经过官府同意!关于古代老百姓能不能吃上肉,答案是平常吃不起,好几年偶尔吃一次罢了!!


小陈天天有故事


不说建国前在五六七十年代,作为普通农民能在春节期间吃上一饨水饺和一点肉就好不错了!只有非农业人口每月才给二两油和半斤肉票!就好不错了!就高于农民一等!


惠民141473888


机会多多,小说里老百姓吃肉是没有问题的。从东坡肉故事背景,猪肉为劣等肉,说明当时猪肉还是充足的。中国真正的大范围的食物不足出现在清朝中期以后的人口膨胀,人多地少,无以为继!


麟州捉鬼


得看什么肉,牛驴马等劳动牲畜的肉可不是随便吃的,一不小心就犯法了,但是野猪,兔子等野味,应该是没问题的,所以,回归题目,吃肉的机会肯定有,像水浒传写的那样,每个人进来就点半斤肉那么多,个人觉得有点夸张。


会翻跟斗的蓝星


古代老百姓很难吃上肉的,但动物内脏还是很便宜的,所以像卤煮火烧,羊杂汤在民间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