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一、“生活才剛開始”

1985年7月13日,倫敦城內,女王(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在溫布利體育場內一開口就驚豔了全場,《紐約時報》盛讚他們,稱之為“最精彩的一次現場”。而這次演唱會就是全球矚目的“拯救生命”演唱會。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在影片的一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將這場演唱會準備的臺前幕後交代的十分清楚,真實生動的展現了女王(皇后)樂隊最巔峰的狀態。

正如他在演唱會中所唱的那樣“生活才剛開始”,的確,在經歷了重重波折之後,女王(皇后)樂隊重新相聚在一起,這是他們再一次展開的新生活。但無論對於影片中的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還是現實中的他來說,生活所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二、“曾被多次提醒,前方道路多荊棘”

實際上,我一直不怎麼喜歡看音樂電影,尤其是那種帶有搖滾性質的音樂電影。本身我就會對這些搖滾抱有天生的牴觸,因為他們似乎從根子上就有一種非常讓人不安的感覺,有一股躁動,有一股衝勁,所以搖滾樂我從來都不會聽,更別說和搖滾樂結合的電影了。

在我潛意識裡,似乎電影和音樂本身就是兩碼事,怎麼能湊在一起,讓音樂喧賓奪主呢?如果說電影是依靠畫面來組織人物和事件、情節的藝術,那麼音樂則是依靠旋律來組織和表現創作者情感的藝術,這根本就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如果湊在一起就會顯得有些臃腫不堪。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尤其是像一些喜歡經常動不動就要唱要跳的電影,我常常會嗤之以鼻。

但是,在我看到《波希米亞狂想曲》之後,才意識到,這不是一部普通的音樂電影,因為劇中的音樂,不是作為電影的陪襯,不是作為活躍氣氛、渲染情感的背景,而是女王(皇后)樂隊的生活,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生命。

三、“對我來說,一切都無關緊要了”

在整個影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音樂而展開敘事的,甚至整個電影人物活動的背景都在播放音樂。音樂,貫穿於電影始終。即便如此,我仍然不認為它是一部音樂電影,而是一部傳記電影。它所講述的,是一位用生命真正在創作音樂的人,一個為音樂而活著的人。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在這部影片裡,音樂以及圍繞音樂所產生的故事、牽涉的人物是主線。並且,這部電影在融合電影敘事以及音樂敘事上,是相當成功的,每一首音樂和他背後創作的故事都配合的相當貼切,像一個講故事的人再向你娓娓道來,從容不迫,卻趣味無窮。

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非常美好,它不會讓你感到絲毫的厭煩或者贅餘。每一個音符和節拍似乎都能跟隨著情節的推動而自然生髮出來,而又能體現人物情感變化。

所以,在電影院裡,整個電影帶給我的感受就是,它就像一場演唱會,讓我享受到了一場空前絕後的音樂洗禮。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很慶幸自己能在人生最焦慮無助的時候遇到這部電影,在經歷了一系列考研失敗、調劑失利的狀態下,我終於把自己逼出病來了,每天喝著苦澀的藥水在研招網上查看各種調劑信息,遭到各種永遠打不通、打通了也對你永遠不耐煩的諮詢人員的冷漠,那種無助和焦慮是非常讓人痛苦的。

而遇到了這部電影,在看到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人生經歷後,我才稍稍有些釋然。

四、“你若不愛我,我偏偏愛你”

在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中,主角也是先後經歷了種種波折,從對妻子坦白性取向、遭到小人算計、疏遠親友和染上艾滋,他的人生似乎已經跌進了低谷。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但是,在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心中,在他的生活中,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件事情,從來沒有停止繼續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他的音樂事業。

前妻雨夜來訪,最終幫助他認清了現實,讓他遠離了一直企圖挑撥他關係的小人。音樂是他最後的救贖,是他和他的家人們唯一可以為之奮鬥並且讓他們團聚在一起的事物。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除了音樂之外,他還有家人,他還有可以幫助他不斷取得音樂事業進步的好友兼樂隊成員,有他死板傳統但是默默關心、愛著他的爸爸媽媽,有他一直關心呵護他的前妻。他們之間也許有過爭吵、不合甚至是憤怒。但是在經歷了一切痛苦的抉擇和現實打擊之後,家人永遠是你可以給你溫暖和庇護的人。

他們或許曾經有過“不愛”,但是他們在內心深處還是深深的“相愛”。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五、“世間只有一剎那甜蜜為你我保留”

影片中後部分有一個小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去醫院尋求幫助,諮詢醫生,在得知身患艾滋的他已經沒有可能治癒了之後,他似乎好像很落寞,戴著墨鏡和太陽帽走出了醫院。在醫院走廊上,一位身上已經傷痕累累,看樣子奄奄一息的艾滋病友似乎認出了他,並且用它標誌性的曲調來給他打招呼。而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則同樣報以回應,兩個身患艾滋的人惺惺相惜,感人至深,在此刻,世間的確有一絲剎那間的甜蜜吧。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如果將這部電影歸入音樂電影的行列,顯然沒有看到音樂在整個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它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一生傳奇經歷中無法分割的部分,是他的摯愛和永恆的事業。就像他和這位陌生的艾滋病友之間的互動,也許他從來沒有發生過,但是我寧願相信它的存在,這一刻,沒有猜忌,沒有恐慌,只有被命運捉弄的兩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而表達的方式,就是音樂,是音樂,架起了他們之間溝通、信任和安慰的橋樑。這或許也是影片中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選擇在生命最後時刻瘋狂投入音樂的原因吧。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電影中的他向友人坦白自己得了艾滋,並且他把自己近乎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了音樂上。我們會看到,人生有些時候所能支撐一個人的,不是他有多少名利和金錢,而是在自己的一生中,真正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樂此不疲。

現實中的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是在拯救生命演唱會的兩年後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這件事情,而導演則將這一件事情挪到了演唱會之前,雖然不符合事實,但是在某種程度的上,他將人物對於音樂的狂熱、喜歡,對於音樂的執著展現的淋漓盡致,也讓他的人生充滿了更多感染人的音樂力量。而整個關於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一生故事的電影,也在這一刻得到了昇華。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六、“誰能幫我尋到,我的摯愛”

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終於在倫敦城內找打了吉姆 赫頓,那個令他魂牽夢縈的男人。而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最後陪伴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走完最後六年光陰的人。在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敲門的那一刻,影片中響起這一句唱詞“誰能幫我尋到,我的摯愛”,對於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來說,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是他的摯愛,但我想,從電影乃至於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這個摯愛還有更為深刻的含義。

這其實展現了一種生命的狀態,一種對生命夢想執著的渴望,一種想要掌握自我生命,渴望度過自己喜歡生活的願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未成年之前,你的命運完全取決於你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你的成就就是你的家庭所塑造的;而一個人一旦成年之後,你的人生和命運,則與你的選擇有關。你會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取決於你的選擇。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我們應該怎麼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大概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也在思考。所以當門後那個男人打開大門的時候,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似乎已經知道了答案,便對他說“我需要一個朋友”。

在事業上,他的“朋友”、他的“摯愛”就是音樂,而在情感上,他則需要找到一個真正信任他、渴望他的人。但在這之前,他必須要做到“愛自己”,這是他們倆第一次相遇後,吉姆赫頓對他的要求。而現在,他似乎已經做到了,因為迴歸音樂,迴歸樂隊和朋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

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而每一個渴望被愛的人,實際上都應該從愛自己開始。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