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文|石榴

在陸續經歷了停播傳言、發佈會延期、正式官宣破除謠言的“八十一難”,姍姍來遲的《以團之名》終於加入了偶像大部隊。

至此,以愛奇藝《青春有你》、騰訊《創造202》以及優酷《以團之名》為主的新一輪的偶像大戰已經集結完畢,將要為2019年的網綜市場拉開序幕。

而2019年的偶像矩陣越讓人期待,被稱之為“偶像產業鏈重要一環”的打歌節目便被反襯的越加暗淡。

9月7日,《中國音樂公告牌》開播。彼時,《中國音樂公告牌》的總製片人姜濱尚還信心十足,“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舞臺,讓歌迷有渠道聽到新歌,也能看到舞臺表演。”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懷著同樣期待的還有騰訊和優酷。《中國音樂公告牌》不久後,騰訊《由你音樂榜樣》入局,優酷《音樂至上music on》也在優酷秋季上正式露面,“因為我們的核心出發點是希望音樂市場好起來。大家一塊做,市場的關注度變大了,才可能更快地產生良性循環。”

這樣的願景,對於因版權問題而沒落已久的音樂行業,未嘗不是一個充滿糖衣炮彈的甜美夢境。但如今看來,做是一起做了,結果似乎和預想中的有些差距。

11月23日,《中國音樂公告牌》收官,在播出的近三個月時間裡,迎來送往的共有77位藝人、80個舞臺,包括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以及張藝興、吳亦凡等新老偶像,也不乏張信哲、容祖兒等實力歌手。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但與令人咂舌的陣容相比,數據似乎更能直接反映打歌節目的實際情況——《中國音樂公告牌》僅有第一期在愛奇藝的熱度最高時達到了6335,《由你音樂榜樣》仍在堅挺,但上線58天,累計播放量不過1600萬。

從千呼萬喚始出來到前途倏然暗淡,打歌節目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中國特色下,打歌節目的“偽命題”

隱患可能是從一開始就埋下的。

打歌節目誕生之初,所揹負的便是完善偶像產業鏈的任務。

不同於傳統音樂市場,可以說,偶像藝人幾乎以唱跳為主,在《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結束之初,兩個團體後續的業務展示,便是粉絲關心的重中之重。

但由於線上線下宣傳渠道有限,偶像藝人實際上缺乏相應的展示舞臺。在《中國音樂公告牌》上線以前的漫長空白期中,曾有網友這樣調侃,“中國只有一個‘能打’的打歌綜藝,那就是《快樂大本營》。”

在偶像產業鏈成熟的韓國,以三大無線電視臺KBS、MBC、SBS的《音樂銀行》、《音樂中心》、《人氣歌謠》以及有線頻道Mnet的《M!Countdown》等節目為主,承接來自上游造星工廠源源不斷的偶像資源。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這是打歌綜藝所存在的必要性。但與之相矛盾的則是中國特色下,對於初生的打歌節目來說,很大程度上依賴的偶像產業的內容供給,在中國並不完善。

2018年1月19日,《偶像練習生》開播,6月23日,《創造101》收官,滿打滿算不過半年,不被看好的偶像產業一躍成為行業新貴。

驚喜是真的驚喜,足以被冠上“偶像元年”的期望,但不同於日韓產業鏈完整的音樂市場,在中國本土的音樂市場一首新歌想要成為經典,是一件很難的事。對於大多數新歌而言,發行的渠道從音樂平臺、音像商店或是電視電影,經過無數種手段去宣推,除了所謂“神曲”能夠廣為傳唱,大多的歌曲基本都要慢慢發酵半年以上才有可能被大眾熟知。

在等待了整整七個月後,Nine Percent才終於等來了第一張專輯《創新者》,即使出道以來音樂單曲不斷,但火箭少女101還在魔性的“燃燒我的卡路里”裡打轉。

市場的現有內容體量還不足以支撐打歌節目的播出,偶像源頭與打歌節目便形成了一個繞不開的死循環。

由此,在《中國音樂公告牌》與《由你音樂榜樣》的嘉賓組合中,觀眾常常可以看到一個這樣的現象——嘉賓陣容中包括偶像、歌手兩方陣容。

這是一個奇怪但在中國打歌市場已經逐漸變得常規的組合,但問題也就出現了,一方面是老牌歌手的壓陣變成了一個完善偶像產業鏈的“偽命題”,另一個則是粉絲經濟之下的榜單的公正性。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在《中國音樂公告牌》和《由你音樂榜樣》的評論區,老牌歌手的聽眾與偶像粉的大打出手已經屢見不鮮。

反觀韓國音樂市場,則是整體的體量與資源的互通,即按照打歌節目的評選機制,在韓國與偶像涇渭分明的歌手並不會參加打歌;但是他們一出新歌便會由於流媒體下載量和收聽量可觀在韓國的音樂網站上持續佔領一位。這也是雖然韓國偶像文化足夠成熟,卻並不會讓打歌節目淪為比拼粉絲投票平臺主要原因。

各有側重,“音樂+”的曲線救國?

中國偶像市場的先天不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不論是愛奇藝《中國音樂公告牌》還是騰訊的《由你音樂榜樣》都選擇了曲線救國——前者加入真人秀的元素來豐富節目的內容,後者則由現場表演舞臺和第二現場穿插完成,而第二現場粉絲與歌手的互動環節。

長達一百分鐘的《中國音樂公告牌》正片,通常呈現6到8組嘉賓,藝人從上車、到達、彩排到正式表演、錄製心得、下班等各個環節都有一一呈現。屬於真正打歌時長僅佔約五分之一,即使在後期觀眾的反饋中,逐漸增加了打歌舞臺的分量,但上下班、彩排以及後期採備依舊是節目的重頭戲。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從產品思維角度來看,以加強衝突、滿足觀眾窺私慾等真人秀的方式去吸引用戶來關注這檔節目,或許是流量時代行之有效的吸粉路徑,但結果卻恰恰相反,觀眾們並不買單。

“相當於在觀眾還沒有建立起對打歌類節目基礎認知的時候,就已經越過了日本、韓國三十年打歌經驗的積累”,《中國音樂公告牌》的總導演陳剛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表示,直接沿用成熟的海外模式,自然不懼怕節目前期的流量紅利,但在對打歌節目的認知還未真正普及之前,這種意識就顯得有些超前了。

相對而言,騰訊的《由你音樂榜樣》或許更純粹一些。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整期節目都是在棚內錄製,為帶給觀眾更直觀的打歌效果,《由你音樂榜樣》採取直播方式,在第二現場增強與粉絲間的互動性。

然而也有人指出,《由你音樂榜》雖是直播,但為了舞臺效果疊加了早已錄製好的部分,削弱了Live表演的真實性,導致最後安可部分演唱與舞臺水平相差過大。

這樣看來,各有側重的打歌節目,事實上都是形式大於功能,連網友都忍不住調侃道,還沒上線的優酷打歌節目如果叫《這就是真唱》,從名字上就能碾壓了。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打歌節目還有未來嗎?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的綜藝節目最先要搞清的,是一檔打歌節目存在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韓國的偶像組合來說,打歌節目的必不可少主要來源於三方面的原因:重要的曝光機會、提供規律性的宣傳期以及權威的價值認證標準。去年SBS的歌謠大戰更是宣佈年末舞臺只有在《人氣歌謠》中獲得過一位的偶像才能參與,可見其分量之重。

而對於中國本土而言,更大困擾在於中國的打歌節目還僅僅是一場秀,並無專業角度的衡量與權威性質;換種角度來說,在推陳出新的作用上,打歌節目究竟是迴歸音樂還是盯緊了偶像元年的下游紅利?

從形式上來看,中國打歌節目存在的核心並非完全等同於韓國,綜藝、電視劇以及電影等媒體形式的存在對於國內歌手而言有更大的包容性,這也就表明,曝光機會以及宣傳期都並非是必要的,唯有權威價值的認證,這是處於粉絲經濟下的中國音樂市場所必須的。

這種形式也更類似於向大眾圈層普及的小眾文化,能出圈的是節目傳遞的價值與專業性。如果一檔打歌節目,對於舞臺本身的關注度過小,那對節目來說,可信程度也會大大折扣。

其次,則是對打歌節目目標性的認識。不論是從《中國音樂公告牌》還是《由你音樂榜樣》的嘉賓陣容來看,各個平臺方的共識都是希望打歌節目能夠不止於偶像,而是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助推音樂產業的良性發展。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那麼現在所必要的則是建立起一個具有公信力的音樂榜單。榜單的數據來源包括音源、社交媒體、搜索、微博以及各大音樂平臺播放量等,就如同音悅臺CEO張鬥所言的“而不是隻有粉絲去玩的榜單。”

一檔綜藝節目,從出現到發展成為本土原生態的節目模式,是從商業化轉向社會性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探索、適應、再到共生共存。

如果說一檔打歌節目在中國本土最大的價值實現是兼顧市場和口碑,“又要流量,又要收入”,那麼對於想要源源不斷的長尾效應的中國式打歌節目而言,其探索意義便更大與它的變現價值。

日韓的一個模型並不能永久的用下去,這是一個慢慢替代的過程。

這也使得打歌節目在更加努力地平衡各方反應。《中國音樂公告牌》採用12期的季播模式,《由你音樂榜樣》大膽嘗試了準長期周播,並採取了首先平臺直播+點播+衛視重播的播出模式,而到了《音樂至上Music On》,從音悅臺CEO張斗的現場表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節目的目標“不做綜藝,只做打歌”。

打歌節目:“音樂+”曲線救國無效,公信力或許才是唯一解藥

試探性相比確定性正在更多成為打歌綜藝的常態,對於這一過程,現在還難言成功,但正如今年被稱為“偶像元年”一樣,打歌節目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或許可以用上一句黎明前的黑暗來形容。

對於優愛騰來說,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戰場,我們靜候佳音。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