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這是一座經得起時間沉澱的城市。行走臨沂臨港區,秀美是最直觀的印象。“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白雲、藍天、樓房、華燈,凝結成一首流動的詩;芳草、綠葉、清流、鮮花,相映成一幅優美的畫。

這是一座時刻能體會溫潤的城市。行走臨沂臨港區,宜居是最深切的感受。天朗氣清,生活舒適,人與城、自然與歷史、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無論是發展迅速的新城,還是四溢文明之風的鄉鎮,總能讓人感受撲面而來的和諧與溫暖。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臨沂臨港區遵循“美麗中國”頂層設計,堅持把生態宜居作為根本,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綠色成為了這座現代新城的“底色”,按照“點上出精品、線上出風景、面上見成效”的原則,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努力建成“生態宜居新區”。截至目前,臨沂臨港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由2010年設區時的不足26%,提高到2017年的56.3%。臨沂臨港區先後獲評“中國宜居城鎮”和“國際休閒宜居城鎮”榮譽稱號。

“秀美綠城”構築“城市底色”。山川披綠、沿路有綠、推窗見綠……臨沂臨港區按照“林蔭化、園林化、景觀化”要求,“大手筆寫綠、大投入添綠、大幹勁增綠”,因地制宜不斷推進“大綠化”“綠蔭覆蓋”等專項行動,逐步實現全區“大地園林化”。2018年,全區已完成新造林1.2萬畝,有林地面積達到19.8萬畝,新增綠化面積4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3.7%。

綠化建設與道路建設、社區建設基本同步進行。借景增色,增加道路綠量,通過喬灌、花草、常綠與落葉等不同苗木樹種之間的有機搭配,形成錯落有致的自然層次。在重要節點,擺佈花架、花壇等景觀小品,注重造型、花期、色彩搭配,使不同季節呈現不同色彩效果,形成了高低錯落、疏密有度、色彩豐富的精品道路綠化景觀。驅車行走在臨沂臨港區各路段,雖是冬日,但入目依然色彩斑斕,煞是好看。同時,按照“人的城鎮化”標準,臨沂臨港區大力塑造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社區綠化景觀風貌。今年以來,已完成壯崗新城社區、團林新城社區等多個社區的景觀綠化工程。基本實現全區“環城籠翠、四季常綠、三季花開”的設計要求。

“活力水城”連通“城市血脈”。臨沂臨港區河湖貫穿,以水為生,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孕育了富饒一方的土地,也為臨沂臨港區留下了一塊生態寶地。

按照“生態保護、人水和諧”的原則,臨沂臨港區努力做足水文章。繡針河臨港段於2016年獲批省級生態溼地公園,成為臨沂臨港區一條絕妙的景觀廊道。今年,臨沂臨港區再次投資3300萬元對繡針河、龍王河進行了整治提升,共修建沿河路22公里、攔河壩32個,栽植綠化苗木、水生植物10萬餘株,形成了“水網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濱水景觀長廊。

為讓每一條河流都水清岸綠,臨沂臨港區在全區重點河流全面推行“河長制”管護制度,全面建立了由10名區級河長、33名鎮級河長、118名村級河長管理全區27條河流的區、鎮、村三級河長組織體系,設置了由河道水庫涉及村莊村級水利員兼任的村級河道水管員114名,實現了全區河長制工作全覆蓋。

“文明新風”提升“城市品質”。12月24日,坪上鎮金龍河社區的李鳳賢和莊戶劇團的團員們在社區裡扭起了秧歌,她說,自從住進了社區有了文化廣場,村裡的文化活動豐富多了。

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相似的場景在臨沂臨港區各鎮上演。在朱蘆鎮氣脈山社區的“四德”宣傳欄上,一組組圖片生動地展示著村民評選的“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村民趙祥金告訴記者,以前,村民沒事就在街上打麻將,鄰里之間還常鬧矛盾;如今,有了社區活動中心,村民們一有時間就到社區活動中心看書,要不就在社區廣場來上幾曲。相比以前,民風更加積極向上了。

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臨沂臨港區: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從改善硬件著手,今年以來,臨沂臨港區提升完善鎮村史館7處、文化小廣場17處、村綜合文化活動室23處。新建5處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送圖書4000餘冊、e播寶2套、書櫥40組、棋牌桌54套。倡導文明新風,創建幸福家庭,各鎮通過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一批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勤勞節儉、孝老敬老、鄰里互助的文明戶,引導農村文明風尚。

在臨沂臨港區,建設和諧秀美鄉村,不只給了村莊一個美麗的外表,還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王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