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潜龙在渊隐于市


劳务派遣无外乎几种结局,第一种也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结局,那就是干了两年合同到期不干了继续找下一个工作。第二种就是用人单位觉得你不错,给你转为用人单位的合同工,跟劳务派遣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说白了就是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因为用人单位是不会跟你个人签合同的,就是后中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派遣你去的,你也就属于名正言顺了。然后用人单位每月把你的劳动报酬打给中介,中介给你交保险,在扣除一小部分,其余的发给你当工资,毕竟是人家给你找的工作,提你些钱无可厚非,虽然你可能心里不平衡,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后希望朋友们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跟用人单位直接签合同的正式工,撇开劳务公司的派遣,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种结局。

下面第二张图片能一语道破劳务派遣的意思。


爱诺一家生活记


既然说到劳务派遣,那首先就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指的是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第三方)进行用工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由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署一份劳务派遣委托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用工单位的用工服务,一般包括招聘、代发工资、代缴社保和公积金,处理劳动纠纷等。

然后由劳务派遣公司向用工单位输送员工,但员工不与用工单位直接签署劳动合同,而是转而与派遣公司签署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员工的实际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第三方),而产生的实际劳动却在用工单位。


普遍使用劳务派遣的企业,一般是一些大型的央企、国企、大型私企等单位,这些企业由于用人需求巨大,又无法提供足额的正式编制,所以使用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于企业而言,劳务派遣的好处有几方面。

一方面节约自身的运营成本,因为部分人力资源的工作被委托给派遣公司做了,所以企业可以缩减一部分直接的人员成本。

第二个方面,可以间接缩减工资预算,因为大部分企业,对给派遣员工的工资待遇、社保基数等方面的预算,要远远低于正式员工,同样的岗位,可能会出现有有编制的员工比派遣员工待遇高4-5倍的情况。

第三个方面,可以降低用工风险,因为员工实际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所以劳动纠纷出现,派遣公司负责处理相关事宜,对用工单位来说,用工风险大大降低。并且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会直接签订在用工单位与派遣公司的委托派遣合同中。


那么反过来说,派遣员工本身的权益有可能受到侵害,同工无法同酬这个问题普遍严重,但这并不违反劳动法。真正比较可怕的是,派遣员工很多无法得到应有的劳动保障,比如说,低额缴纳社保,以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恶意压榨员工,加班严重但不核算加班费用等,无故辞退员工等,屡见不鲜。


那么派遣员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就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吗?

首先,在遇到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非常明显的不合理问题,尤其是已经触犯劳动法的问题,派遣员工还是应该坚决举起法律的大旗,该仲裁仲裁,该起诉起诉。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真正的用工单位和派遣公司一并告上法庭,因为员工和用工单位发生了实际的劳动关系,所以员工是可以把用工单位追为第二被告的,这样一来,其实是变相给派遣公司找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一般那些真正用工的大企业被卷进来后,赔偿和过程也要顺利很多。


切记,出了事不要被派遣公司的人一套花言巧语就给糊弄了,哪怕说的再好听也不行。


未泯双瞳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很多人不愿意去看,即使我拿里面的法条出来说,也有的人觉得法条是法条,操作是操作。但,我还是想把我对这个文件的理解,简单的阐述一下。

1,在法条文件里面,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十分之一(如果超过怎么办,希望朋友们想一想)。

2,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也就是说呢,如果单位招聘的所谓临时工,只要超过6个月,就不能叫临时工,就不能拿临时工的待遇去打发他。

3,派遣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这很好理解吧,正式工在柜台工作,那么派遣工就不能坐柜台,如果坐了柜台,那么他就不能是派遣工,你要么把他转成正式工,要么就不能在这种岗位使用派遣工。

《劳动合同法》其实是一部很完善的法律。《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则是一个对劳动者很有利的政策性文件。

如果有可能,还是建议看一看。如果你看完了,理解了,你就能够明白将来的趋势。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有的行业给派遣工转正了,而有的行业还没有。

我认为,既然有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那么劳务派遣不会一下子被消除,但是,使用劳务派遣的一些单位企业,会慢慢的减少派遣工,同时把一些派遣工转成有编制的,至于要花多少时间,我就不知道了。这是根据我对法律的理解所作出的推断,也是2018年各地真实发生的一些关于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化,不过相比整个大局来讲,这种好转确实很慢。

凡事不应都往坏处想,凡事也不能都往好处想。


梦里澜涛


说到劳务工,我又用我们公司一个真实的案例说吧!2018年年底,公司积压了一大批订单,于是年底了,根本就招不到人,于是公司找到劳务公司,跟劳务公司合作,让劳务公司派遣了几十个劳务工人过来工作。

我们跟劳务公司谈好的工资是14块一小时,而劳务公司给劳务工人的是13块一小时。

而这些劳务工人当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年龄大一点的,差不多50来岁的样子,有年龄小一点的十八九岁的样子。

男女老少都有,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做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而劳务公司时不时送些人过来。能一直做下来的也只有少数人而已。

我问过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怎么没去做正式员工呢?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说,年底找好的工作也不好找,随便找个劳务工做到过年,赚点钱过年,年后再说。

有的人却说,做劳务工自由点,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走,正式员工辞职都麻烦,一般都是要一个月。压工资也要一个月,这个做几天就有几天钱。

有些年龄大一点的人却说,年龄大了,不好找工作,很多公司都有年龄要求。

在2019年1月25号的时候,公司送走了所有的劳务工。

年后,2月13号公司开工,没想到陆陆续续的,那些年前的劳务工人有十几个,竟然加入我们公司,成为我们公司的正式员工,这一点倒让我们公司很多人惊奇。


小枫林归来


问:劳务派遣的员工都是什么结局?

正如人的命运各有不同一样,劳务派遣的员工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自谋生路去了,有的人一直维系着派遣关系,有的人则被用人单位长期聘用。我觉得派遣员工的结局与其本人的心态有一定关系,你在用工单位如总觉得自己是小妈生的,没有主人翁的感觉,不能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其路必不那么平坦,而在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了自己,表现得到认可的员工,应该是一路春风。任何单位,需要的都是能做事,且能把事做出色的人,不可能只看出身不看表现。

别的单位我不清楚,我们单位也接受过劳务派遣员工,受不了初期煎熬的派遣工都走了,忍受了阵痛的员人,后来又通过了招聘考试一关,通过考试了的派遣工转为了合同制,有的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没通过考试的派遣工,若自己安心,也安安稳稳在继续工作,准备把握机会再寻求去转。

任何机制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是通过不断改进才完善的,沧田变桑田有个过程,人间正道是沧桑,蝴蝶要展现出其美,你得破茧而出化蛹成蝶,很多派遣工也许路不那么顺遂,但也有把天堑变成通途的人。人,把握好自己,不向命运屈服,上天即便为你关闭了观赏风景的窗,也会为你打开寻找风景的门,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终点上,这就是结局。


楚人一丁952


对于有些人来讲,参加劳务派遣也是一种机会。

1,毕竟是一种渠道,可以解决眼下生存问题。但如果在岗位上没有突破,对不起,一切还得重来。记住劳务派遣都是阶段性的,没有一派30年的。

2,在派遣岗位好好工作,力争上进,那未来会不一样。一是可能被用人单位看中,直接签劳动合同。二是学到真本事,到哪里干什么都不可怕。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果你觉得这个谋生工具,你可以对号入座1。如果你觉得这是个走入社会的机会,在这里垫底谋事,学本领,你就可以对号入座2。


山西1哥


一是劳务派遣员工的生存状态。

劳务派遣员工不是和单位签署用工合同,而是和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所以无论你出现什么问题,用人单位基本与你毫无瓜葛,完美的避开了所有风险。与正式工不同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务派遣员工占据绝对主动权,想辞退,就可以随时辞退。



二是劳务派遣员工怎么产生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单位承担的职能负担愈发凸显,但是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政府人员极度缺乏,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所以近年来,公务员招考人数急剧扩大,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基层工作需求,劳务派遣就应运而生了,单位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做着正式工的活儿,但是拿着正式工一半的待遇。


三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未来。

机构合并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单位员工翻倍,劳务派遣员工逐渐走向没有用武之地,很大可能性就是被单位辞退,另谋出路。

最后,建议劳务派遣员工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喜欢公务员工作的,就尽快考一个编制,不喜欢公务员工作的,就让自己保持市场竞争力,千万不要荒废光阴。


专业公考解答


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的结局各不相同。

1.有的员工在派遣结束了以后,回到了单位原来的岗位上,继续自己的工作。

2.有的人在派遣到国外以后,几年里考察到国外需要什么产品,自己干脆就在国外干起了自己的生意。比如说医药公司派遣的劳务员工到非洲国家。几年后这名员工通过外交关系干脆自己在国外办了一家自己的医药公司,把国内的药品卖到非洲国家,自己销售干起了自己的生意。

总之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还是事在人为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的结局不同。


郭萬友


劳务派遣公司,说直白点就是打工公司,把一些技能较低、流动性比较频繁个人打工组织起来,改变成团队打工!派遣工在劳务派遣公司名下,是派遣公司员工,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联系派遣业务,由派遣工具体实施工作,由用工企业支付给派遣公司劳务费(劳务费包含派遣工工资,社保,税金,派遣服务费),派遣公司给用工企业开具劳务费发票,并把工资部分发放给派遣工,社保部分交给社保局,税金部分交给税务局,劳务派遣公司赚取派遣服务费。

这种打工模式对于用工企业和劳务工都是很有好处,当用工企业在用工高峰期只要跟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由劳务派遣公司直接派遣员工过去工作,当用工企业用工高峰过去,不需要太多工人时候,劳务派遣公司再把人员安排到其他单位。派遣工也是一样,一家用工单位不再需要劳动用工时,由派遣公司调度安排到另外一家用工企业,劳务工不用经常出于求职状态,收入不会减少。因为劳务派遣工也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到了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养老就可以。

但是现在很多派遣工并不买劳务派遣公司的账,一心想成为用工企业的正式员工,而现实问题是很多用工企业就是不要那么多正式工,又不能随意招聘临时工,所以只有走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


海纳百川158493579


劳务派遣既解决了招工使用问题,又解决了编制少,辞退难、要养老的困难。可以说是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设定的各种条款。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以这种方式开始工作就要接受现实。

中国人都希望一劳永逸,还能惠及子孙。劳务派遣是很难做到的。

作为一份工作,用工时间结束,或者用工单位不再需要了。你只能离开。双方没有一丝牵连。(类似雇佣军)

选择自己的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如果你个人比较优秀又不急于去挣钱。你可以等等。

如果不是,可以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接受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