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首是什么,人道之首是什么?

青年122717311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不息天地本心,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天道之首。

人无仁义,非人也,所以仁义就是人道之首。


为了不让仁义的义理显得模糊,也可以用我们科学思维习惯的语言来解释,个人认为是可以这么描述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仁:概说能体会我与人内心之情的表现可称为仁。

义:概说能明了适宜于人事的道理的表现可称为义,所以义也通适宜讲。


所以通情达理的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指向仁义的。


这里所讲的情和理,是由无伪的直心中所产生的,此方可论为仁义。

禅宗有言:直心是道场!

与社会上的滥情滥俗中夹杂的情理,不可混为一谈。


古希腊哲学家有句重要的话叫做: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是困难的,认识自己的心也更困难。由于心容易被蒙蔽而不识,所以以假为真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可以举几个实在的例子,用直心可以直接而轻易的明了真实之意,而用伪心就容易难见其真而徒见其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真:君有君的样子,臣有臣的样子,父有父的样子,子有子的样子

伪: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谁想改变,大逆不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真:百姓若能听从,则让百姓自由发挥。百姓若不能听从,则要教育以开化。

伪:百姓只可以使用他们,但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这些义理之辨,反映的也不过是自己内心的真伪,若不自欺,相信对于真义是会由心有戚戚的感觉的。我相信人情事理之中,大家心里本来就有一个明白,我也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强名就叫良知吧。若存良知,直心无伪是可以沟通天地的。


人本天人合一,天道人道也并不该强作分别,本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人道即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如果说天以平等之大德生生而不息,则人自强不息就是遵循天道。敦行仁义,就是体会到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是在遵循天道。


所以道不远人,人不违于道则自然吉祥。天然合一最好不要以狭窄的视野局限于什么修炼,而应该作为一种如实的智慧观察去理解,去领悟。


晴之黎明


要搞清楚天道之首和人道之首,首先必须要把“道”的概念界定清楚。

“道”虽然早已经进入了国人的日常口语之中,如“头头是道”、“志同道合”、“背道而驰”,但“道”的概念究竟是一个什么意思,不要说是一般人,专门研究老子的哲学教授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界定清楚。

“道”究竟是什么概念?

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为“可以为天下母”的宇宙本体所起的“字”——“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宇宙本体的“名”很难起,老子勉勉强强起了一个名曰“大”——“强为之名曰大”。

道亘古长存、永不改变。道为宇宙万物之本,道为宇宙万物之真,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存在和终极依据,天、地、人、万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天、地、人、万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道就是自然,自然即是道。

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自己如此,自己这样,自己那样,就是自然。

作为宇宙本体的道,造化万物、充盈万物、主宰万物。一般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又被称为元气,或“气”或“炁”。

道亦代表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或称秩序或规律。

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这全部都是本体道之所为。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由人文始祖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论,或称元气论。元气论是全世界唯一的对宇宙本体的正解,是全人类最高的思想成就!

老子眼中之“域中有四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代曾有媚上的文人,把“人亦大”改为“王亦大”,把“人居其一”改为“王居其一”,但却与后面的“人法地”无法形成连贯的逻辑。

“道法自然”中的“道”,指的是人类行为之“道”,即秩序或规律,如制器之道、健康之道、富民强国之道等等,人类行为之道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效法自然。

老子眼中的“四大”

那么,在老子眼中,何者?因何?才可以称其为“大”?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有资格与“道、天、地”并称为“大”呢?

道何以大?造化万物,万物存道,天下母也;

天何以大?天覆万物,吞吐宇宙,从不言也;

地何以大?承载万物,生生不息,无私载也;

人何以大?万物之灵,感天悟地,法自然也;

不明自然,不识生死,自以为是,类禽兽也。

能够“道法自然”的“人”,才不负天地大自然所给予的万物之灵的天赋,才是老子眼中可以称为“大”的人!不明自然之理,不识生死之道,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实质上有负天地给人类独特的万物之灵的天赋!

霍金在《大设计》开篇就说:极端物质化的当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进步,还是很可疑的事。人们必须做形而上的追求,才能脱离动物界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世代有识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义。

天道之首是什么?

《说文》天,至高无上。

《论衡·谈天》天,气也。

中国古人以天为万物的造化者和主宰者。

天道即天之本体,即自然之本体;天道之首即天之本体、或称宇宙自然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论语·阳货》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天什么话也没有说,春夏秋冬四季在自然地运行,百物被生、被造化而成,天什么话也没有说!

天造化万物、维持万物的存在与秩序,如此大的功劳,干了那么多的事,却啥话也不说。

因此说:天道之首=“无言”!

地道之首是什么?

宇宙万物,包括天地,都是本体道造化而成的产物。

何为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呈列也。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泰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黄河,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为一个个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地道即地之本体,地道之首即地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地道之首是什么?

地道之首=“公平”。

地载万物,绝无私载。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嫌贫爱富。不管是雄伟壮观的山脉、浩瀚无垠的大海,还是微小如小米的沙粒,甚至是土壤,大地全部一视同仁;不管是大象还是蚂蚁,不管是巨树还是小草,大地统统不偏不倚。

人道之首是什么?

人道就是人之本体,人道之首就是人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老子的思想是万物以存我为贵。《列子·杨朱篇》曰: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

万物智慧之所最贵重者,就是“存我”。万物如果没有把“存我”作为最贵重的、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这个物种就必将很容易被淘汰掉,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景象了!

杨朱——老子的亲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当然也是以“存我”为贵的!

对于人类而言,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于生命,人身难得,加上人生短暂,故该万分珍惜与贵重。要乐生,我之存本身就是一件无比了不起的、非常令人愉悦和快乐的事!

一切以存我为贵,无我,生命的主体不存在了,则一切无从谈起。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请善待生命,存我为贵,乐在其中,才能回归到人道本来的自然面目!

亚里士多德说:

“人类一切的追问求索都是为了生活本身的怡悦与甜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也是认知到了人类自然天性之中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和追求就是“存我”的生活和“乐生”的价值!

人道之首是什么?

人道之首=“存我”!

作为人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存我”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

《孟子·告子上》云:

“食、色,性也。”

告子用4个字“食、色,性也”揭示了人类自然天性的本质。民以食为天,食者,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维系人类自身生存最为稀缺的因素;色者,族群血脉延续之本,是维系人类自身族群延续的根本所在。

孟子与告子坐而论道探讨人类之自然天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道,“食”与“色”均是无法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均是需要努力追求的。因为“存我”的不易,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不安全感,或者说是对“存我”的“恐惧”。也正是因为这种“恐惧”作为原动力,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

因为有孕育和分娩,女人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要远远地大于男人。年轻女性寻找真爱,实质上是在为“存我”寻找真正的安全感、归属感。

原本就维持基本的生存和生殖而言,“食”、“色”并不是多么难以达到的目标,可从古到今那么多的巨贪,为何在拥有那么多几辈子都吃用不完的财富之后还是要继续贪呢?其深层的原因实质上还是为了“存我”、“乐生”!

总结一下:天道之首=无言;地道之首=公平;人道之首=存我。存我不易使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不安全感,就有对“存我”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很多行为的原动力之所在!

文喜有话说 2018.8.21.


文喜有话说


[祈祷][祈祷][祈祷]"道"在不同学派有不同说法,在马克思哲学体系里"道"是物质,是规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在道家学派体系里"道"是自然,道法自然,在佛家学派体系里"道"是佛,佛法无边,儒家学派体系里"道"是理,理所当然。在我一个世俗之人看来“道"要从能量,物质,思维三个维度去理解…

"道"如果将其作个细分,又可分为天道,地道,人道,和道。题主要问夭道之首,人道之首,觉得这个问法值得商榷,我认为天道之根本,人道之根本更确切。

天道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无机体(岩石)与生命体(人类),包括宏观体巨若星球,微观体细如量子概莫能外都须遵循规律,万事万物运行斗转,生生灭灭,轮回转化,相生相克,对立统一都受天道支配,天道之根本是功与能(能量),不管是从牛顿力学理论做功公式W=FⅤT还是从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转化公式E=mCC,都可得到数据验证,达尔文之生物进化论,食物链能量传导理论亦可明证,能量守恒,所以生生不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风起云涌,新陈代谢,花开花落,生老病死…等等无不是能量推动与转换…

人道从属于天道,遵循天道之根本能量推动…人道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遵循生物进化规律,优胜劣汰。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规律,不同生存之道,不同相处之道,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道德规范,法律制度…人道之根本是仁爱。上善若水,生生不息,仁爱是一种能量,极具穿透力和放射性,爱是奉献,爱是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爱的传递,子女对父母爱的回报,师长对学生关怀,集体对个人关护,夫妻间情爱,兄弟姐妹情谊,朋友之间信义等等…如果没有爱,世界将怎样…

天道人道之根本,这是个大命题,是个大学问,创造价值,敬天爱人…让明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每个人梦想…也是我们每个人爱的奉献,不仅仅为自己,也是为了爱…

我是李海,腾讯系智君商道COO,愿与大家就创业,管理,新零售等方面话题一起交流





李海丨腾讯系智君商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问的不全面,应如是问:天、地、人、万物的本根是什么?

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万物之道之首,皆是道在不同领域演化之初的状态。其本根为道,其用为德。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天、地、人、万物的本根都遵循道的演化规律。用易经的理论来讲,道是无极状态,是万类与万有的产生背景。而无极生太极,这个太极就是道所演化的"一",太极再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二",两仪生四象,就是道所演化的"三"这个层次。四象和"三"都是产生万物的层次。

所以,天、地、人、万物之首,都以从道的本根层面,演化出来的"一"为首。

具体来讲,天道就是宇宙所演化的自然的阳性无形层次的代称;地道就是宇宙所演化的自然阴性有形层次的代称;人道是天地阴阳和合而成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存在;万物是天地阴阳和合,因物性不同演化而成的形气质的物质存在。

天道之首是"生"。天生一为气,气分元气、阳气、阴气,一气混元化生为水,天一生水,入地而生万物。

地道之首是"长"。地生二而化物,故地具包容涵养之德,接天气以长养万物。万物由此而生,繁衍不息。

人道之首是"心"。人心即宇宙,心即道。一切皆由心所生,心在人生,心死人灭。所以,人道以心为体,以性为用。心性明,则与天地合,与万物相通。

万物之首是"化"。万物是由万有而化,故有千变万化,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现象。万物在天地自然中,生长变化,生生不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精彩纷呈。

天地人与万物,本根为一。因演化阶段不同,故而形态不同。但皆为道体德用的具体显化。宇宙自然,因为这种道的演化而永远在运动中变化,又在变化中运动。

人作为道所演化而成的生命体,以心合道,以用为德。在宇宙自然中,在社会万类中,上演着恒常与无常的人间大戏。从古至今无数人在"道"的推动下,繁衍生息,及至千秋万代……



心能医者混元居士


天道之首,推荐“争”;人道之首,推荐“为wéi”。

关于天道之首和人道之首,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道,关于道,我倒是看过几本典籍,有人说,“道”是规律,是自强,是实事求是,是品德,是用心,是向善等等。

但细细想来,感觉总有点似是而非。

思来想去,最后觉得还是道德经开篇那句“道可道,非常道”韵味深长。结合佛家理念,终不过是“不可说”。

道,道法自然,道,还是道;法,既是学习;自,自身或主体;然?!想了好久,解释为“好”似乎有点意思,但又好像不对。

但总体说来,道,既是万物向好的方向完善;何为好的方向,这个就要因人而异了。

像日本,他们有很多“道”,剑,有剑道;武士,有武士道;茶,有茶道;忍者,还有忍道;连做碗面,都有道。

但所有的道,其实,都是在比较,比较一个好坏,比较一个优劣,比较一个主次,所以我说“道”,终究不过一个“争”字,也许有人会说,《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不是说要无为么?好吧,那应当是他的“争”,已经不同于别人的“争”了。难道,他不争天下,不争名利,不争荣华,就没有“争”了么?

他“争”的事,是清静,是洒脱,是自在。这难道不是他的“道”?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有道,只是天下万道,道道不同。所以,还是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以及“不可说”才能解释“道”,真正的“道”,就应该是明白了,就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不能讲,不能说,不能传。我想既是“道”,我说既是“道”,我既是“道”。明心见性,就是“道”。

天道,天是什么?是世间万事万物,不仅仅是你我他和它。天道既是天完善自身,所以天道究竟是什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争,何来损;不争,又凭什么来补。

人道,人是什么?是自身,是作为人的思想主体。人道既是人完善自身。

孟子:"仁,人之心也,义,人之道也" 。那么何为“仁”,何为“义”?说来说去,还不是需要“为”,可以理解为“做”,又不是“做”,无为何谈“仁义”,你的“仁义”又怎么是别人的“仁义”,警察的仁义,相对于犯罪分子来讲算仁义么?

“为”只是自身,是我之所想,是我之所做,是我只希望。


岁月同归


天道人道都属于道。道是万事万物中一种神秘而客观的存在,是起决定作用的规律!人得之,事半功倍,事业成功,好运常在!不得之,事倍而功半,步履艰难,厄运相随!


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天道和人道。


一、什么是天道?天道之首是什么?什么是人道?人道之首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就是天行健 ,是自然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就是生态平衡。天道之首就是自强不息,是每一物种在生存发展中的趋利避害法则。


人道就是地势坤。是大智若愚,是谦受益。人道之首就是厚德载物。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大智慧,是互利共赢法则。


二、生活中如何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人处事,实现事半而功倍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实事求是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精准回答。


【1】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并寻找到规律的方法。


要找到一个事物运行的规律,一方面要深入该事物实际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历史,从历史和现实中联系的,寻找内在起作用的运行规律。

【2】不管我们认识到认识不到,规律一直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伴随着人类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那些成功的人,其实就是遵循运用了规律。


在爱情里,起作用的规律是吸引力法则。有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才能长长久久两情相悦。


梁山伯与祝英台,崔生与莺莺,明朝皇帝朱见深一生专宠万氏的故事,都是因为相互吸引,不可替代,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才以死相随。


邻居崔大哥和张大姐都60来岁的人了,还一直出双入对,就像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样,张大姐常说崔大哥是最帅的,崔大哥说张大姐是他心中最美的女神,两人饭后出外散步,还时不时手牵手,爱情让人心情愉悦,让人年轻,两人看起来就像30多岁的样子,非常年轻。


想要获得爱情,那就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特吸引力的人。


在教育孩子学习上,起作用的规律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孩子就会自动自觉自发的学习。


为什么都是孩子,为什么在同样的一所学校学习,学习同样的课本知识,有的是学霸,家长孩子都轻轻松松的,成绩遥遥领先;有的是学渣,家长心累,孩子身累,还学的一塌糊涂。


用家长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家学得好的孩子自己主动学,自己操心学习了,不用家长催;自己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逼着学也不顶事,还常常逆反,动不动就不做作业了,经常要哄着做,还得许诺做完作业了,就让看电视玩手机……


这主要差异就在于,有没有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唤醒了孩子内心的种子,学习就有目标,有动力。


林清玄说,她小学时候经常考试不及格,有一次考了60分,父亲哈哈大笑,父亲说,他一直想要找一个接班人,这下子找到了。父亲往上三代都是农夫,让她接班,就是让她当农夫,父亲的话一下子唤醒了林清玄心中的种子。她说她才不要当农夫了,从此主动学习,这才成了当代有名的作家。


在经营婚姻上,起作用的规律是吸引力+满足法则。

那些幸福的婚姻,除了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法则外,还有在婚姻里能得到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满足。李清照夫妻举案齐眉,琴瑟相和。梁思成和林徽因三观一致,彼此欣赏认可。俗世中的身心相悦,精神和性的和谐。


在职场上,起作用的规律是互利共赢法则。


一个好汉三个帮,互利共赢才能合作长久。善用分享思维,分享经济,才能在当代获得良好的发展。微信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马云和马化腾的成功就是例证。


爱美的美女们,坚持10点半睡美容觉。健康人士,坚持早睡早起,多运动,饮食合理。你对这些都是生活中运用规律的有效做法。


……


爱情,婚姻和教育孩子上的规律,就是天道之首,自强不息的具体体现;职场成功就是人道之首,厚德载物的具体体现。


掌握应用规律是如此重要,就让我们运用人生大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一个拥有道德的人,拥有思想的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天道之首在于运动,也可以说天道之首在于变,而人道之首在于劳,劳动劳动,人在物质世界因有意识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劳动,劳而运动的物质叫做人,不劳而动的就不叫做人,所以毛主席也说一切坏人坏事之所以坏就因为想不劳动,一个社会每天以财富排行榜在那树立的是一种不劳而获以榨取他人剩余价值为方向的思想,树立明星一曲成名一演成星也是想树立一种一劳永逸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思想成为社会方向,这样一个社会就是坏人横行霸道的社会。人之所以叫做人就因为劳,没有劳就没有人的动,所谓的人之道在于德这样的说法是错的是唯心主义,离了劳人就不是人,离了劳人的动跟其它物的动就没区别,所以一个社会最人道的反而是底层劳动人民,而最不人道的正好是财富顶端的人。理解了人之道在于劳,就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性。


隆中知鸟


水几于道。天上的水是气态,积雪是固态,汇入江海是液态。只是形态不同名称各异。

道也是如此。道在天是原本无形的状态,称之为阳。阳聚而成气,气聚而成形、质,即我们看得见的物质,再聚合形成地,地为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人居于天地之间,有阴有阳。

阳萧萧发乎天,阴赫赫发乎地。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精神来自于天,骨骸来自于地(父母所赐)。所以人死,阴阳两分。发乎天者归于天,发乎地者还于地。骨骸还于地,入土为安。精神归于天,天人合一。所以,古时候人死,又称:归天。人死,精神离开肉体,称为:鬼。鬼者,归也。鬼:即是归的意思,回归上天。

道即是意识,是精微的物质,所以道家称之为精神。老子是在入定进入“恍惚”的状态下,看到道“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无形的道,还是有形的,只是极其细微,是极其真实的客观存在。所以太极图中白鱼有一个黑点、鱼眼。这个黑点即是道。

用现代语言讲,道就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微粒。黑鱼,代表有形。不过是许许多多的黑点聚合。

现代量子物理的研究发现,这些基本粒子是有意识的。

所以,天道是大的意识体,或叫宇宙意识。中国人称之为天,西方称之为上帝。

精神四达并流,循环于天地间。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为有形质的看得见的物质坠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无形的精神(阳、天)和有形的肉体、骨骸(阴、地)的阴阳结合体。故曰“有人道”。

道即是无,无形的精神,化育万物的精微的物质,故曰“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所以,天道之首,是化生万物。

地道之首是承载、养育万物。

而人之首,人法地,管理土地,辅万物以自然!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所以人应当“崇效天,卑法地”。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西蜀府河人


生当做“仁”杰

天地人谓之三才,人道之首,仁也,人者仁也,儒教之所重。天道之首,道也,道可道, 非恒道也,惟不可道,强名之曰“无为”,故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道家之所葆也。

人道处形而下相对之界,行仁即生不仁,故太上曰: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有欲以观其徼——知唇亡齿寒、见异思迁而修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此域中四大“道大”之所缘也,“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际会中”,惟“道”通天地人三才(故易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谓之四大之‘王’亦大。“王”,字形藏象,‘三’中有‘丨’,通天彻地,直来直去,人生贵诚,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此之谓乎!

惟同于道,与道合真,谓之真人,或可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然苟不至德,至道不凝,必依于仁而下学上达于道,此之谓人天合一。唐诗有言“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即言此境也。

仁者有为,道者无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一言以蔽之,惟择善是守,直可天人合一,故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此三教皆云“善哉,善哉”而从善如流,当仁不让于师也。经云: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不知道人fhwy


天道无所谓首尾!天道即规律!规律有主次与首尾乎?!冬利裘而夏利扇,何利何害?何善何恶!天道无为而无不为!

人道如果一定要论个首尾的话,那第一必是顺道!顺道者昌,与时俱进!但顺道非易,且虚无缥缈,每个人体道悟道的程度不同,甚至有以背道为顺道的走火入魔者,所以说一说顺道之外的稍次要点也是必要的!

体道悟道证道都要空其心,忘自我!但能完全作到的基本上没有!依忘我空心的程度,我们把他们从圣贤君子凡人往下排。虽然完全空其心作不到,但大其心我们却是必须尽力作的!心量越大,烦恼越少,快乐越多!于人于己于万物,心量大之人都是害处最少的!心量大之人,几乎可以与任何人事物和谐共处!

第三个人道的要点是仁,这个人不是儒家的仁,大点说是忘我,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刻意爱人却能使众人受益,是至高的仁!刻意表现的仁爱近乎施恩,所以也近乎虚伪,是凡人常态,却易使施者受累,受者受缚,非至仁。

往下还有厚道,谦诚,自强等等,但都是目而非纲!人道把握前三点,其他的一切善行自会云集而至,虽不中,不远矣!修道作人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纲举而目张,循序以渐进!老而弥坚,得道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