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高度集权的结构。所以,无论是做官,还是写写文章,甚或深山当和尚,都无法脱离政治的羁绊而完全独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是。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后移居杭州,徽商代表

而商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滋生资货财利”,自然更不可能置身事外。读史,从吕不韦到胡雪岩,到后来的一系列熟悉的人们,从他们这些首富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此中某些理路与轨迹,似乎还能听见他们那声无奈的叹息。

在我看来,红顶首富胡雪岩,与其说他是从商者的成功典范,反倒不如说他是中国商人失败经验的集结人物。


晚清胡雪岩先生,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鳄。“当官当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是从晚清社会就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可见其风光。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胡雪岩

他当年所掌舵的阜康银号,总部设在杭州,鼎盛时期的资产与存银高达2000万两,基本相当于彼时清廷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为此,帝国甚至不惜打破“祖宗惯例”,为他授予二品大官,并拱他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但是,胡雪岩又可称历史上败落的最迅速的巨商。他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发挥到出神入化地步的同时,也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个陷阱。光绪九年,即1883年的那个寒冬,阜康票号纷纷倒闭,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几乎一夜之间破产,一座财富帝国也随之烟消云散。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浙江杭州,胡雪岩总部胡庆余堂,百年后又一首富将总部设在此地

可怜一代富豪,荣华富贵与身败名裂,在俯仰转瞬之间,给中国历史留下一个永远的殷鉴。


一般来说,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崩塌,主要不是经营不善,而是帝国高层内斗的牺牲品。所谓成也政治,败也政治。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商界政界,俱是权界;名场利场,无非戏场

从穷小子跃至富可敌国,再堕为家徒四壁,胡雪岩如此传奇的“逆袭人生”,是中国历史罕见。他论出身,极为卑微。原本不过一钱庄伙计,身份类似我们今天小店搞推销的小哥,没有上过什么正经学校,后来和外国人打交道学了几句外文,不过也只停留在“哈喽哈喽”的层面,先天条件根本无法和眼下马老师那些人比。但是他从一个社会底层,一跃而为清廷首富、二品顶戴,差不多也花了整整30年时间。

他能起家、暴富、成功、富可敌国,除了个人才智超卓之外,很明显是凭借着权贵的东风而兴旺的。按照高阳历史小说《胡雪岩》的演绎,他先是放胆私自挪用钱庄500两白银,借给王有龄进京合法买官,在地方找到一个官家靠山,仰仗王的权力代理政府公库,利用无息存款、占款等方式,打时间差,再用公家的钱放贷、投资,循环套利。紧接着,全面打通官场关系,其法宝直接干脆,就是不断给官员行贿,培养自己官场人脉。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陈道明当年演绎的电视剧《胡雪岩》剧照

而后,生意铺展到全国,像所有的顶级商人一样,因为入局太深,利益太大,为了维持不倒,在又不可能通吃的前提下,只能政治押宝,选择最大的靠山。他选择了左宗棠,彻底成为高层某方权贵的金融代理人。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一个有大抱负的大财阀,根本不能脱离政治洁身自好。而一旦参与进入权力斗争的烽火口,基本不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可以只有范蠡成功过,就连这都还是只是一个传说。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清帝国权臣李鸿章,1823年生,与胡雪岩同岁,并同为安徽人

原因很明显,商人作为政治附庸的金钱武器,注定只能跟着政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左宗棠平复新疆,声望达到顶峰时,作为左公“后勤部长”的胡雪岩,毫无疑问会跟着走上人生的顶峰,成为人人称羡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可如此同时,这样的商业操作,本质上就是对政治树敌的层层加码。左胡组合越成功,就越侵占内部政治对手的利益,就越会引发他们的反扑。因此,当左胡弹冠相庆时,左公政治上强劲对垒,另一对强大的政商组合,即李鸿章和盛宣怀,已经加紧步骤暗中策划,商议着如何把左胡这对搭档干掉,扫清障碍。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外敌当前,内部暗潮汹涌

果不其然,在李、盛的层层布局、重重阻挠与精心设计下,胡雪岩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终功亏一篑。仰仗官家发财的胡雪岩,最终败给市场,而官场又给他补上最致命的一击,显赫全国的胡氏商业帝国,随之瞬息瓦解。

而胡雪岩自己,也只能孤苦而終。没像前辈吕不韦那些人一样落得身首异处,已经是万幸了。


胡雪岩从赫赫帝国首富,沦落到被抄尽家产只用了三天。而他从倾家荡产到死于贫困,也只用了三年。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首富人生,黄粱一梦

商人不得已依附于政治,从中取利,但这种取利法则,又是火中取栗,一步点错,就是引火自焚。只因,政治派斗,向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你死我活,亦官亦商之人要从中永远跟对人、站好队,在宦海中永远不致沉舟,在商场上永远披荆斩棘,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功成名就后,不能智慧地选择适时退隐,只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李鸿章“杀”不“杀”胡雪岩,已经无关大局,他不因李鸿章而倒,也会随着张鸿章、刘鸿章而败。胡雪岩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太多启示。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在席不暇暖中还热衷看厚厚的《胡雪岩》,是因为他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商圣”。

都为大清卖命,李鸿章为什么非得逼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有何启示?

沉泉百年,但屡被提起

但是,精明的商人哪里会那么简单呢,胡雪岩的商业操作,在现代经济学能手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吧。我想他们看重的,还是波谲云诡的某些历史经验吧。古今多少事,都在不言中。

午后,闲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