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教育家,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他是舊時代傳統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條》、《學校和社會》、《兒童與課程》、《經驗與教育》和《人的問題》等。"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蘊涵於他的教育思想中,下面是他對教育相關方面的一些精彩論述。
1. 教育乃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
2. 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
3. 如果要創造一種科學的教育,兒童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沒有它,就不可能蒐集種種素材,而沒有素材,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條條原理;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或為了充分發展品性以養成獨立人格,自由也是不可缺少的。
4. 教育的力量,對人影響最深的,就是改變了他的好惡和愛憎。不能使人在根本上產生感情的教育,只是膚淺的教育。教育須使人對社會有適當的感情。
5. 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它不斷地發展個人的能力,薰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鍊他的思想,並激發他的感情和情緒。
6. 教育如果偏於技術,做事雖巧如扒手,好像斯巴達的教育,做得巧妙異常,使人不得而知。這種教育,兒童易於趨於卑鄙下賤的方面,將來技能雖好,但對改造經驗的意義太有限,太狹隘。教育是要對生命成長有幫助的,而不僅是為了謀生。
7. 教育上所訂新試驗的成敗只有一個法子可以試出來,這個法子就是檢查受過新教育的兒童看他們的生活是否有益於社會。
8. 兒童必須接受有關領導能力的教育,也必須接受有關服從的教育。他必須有管理自己和指揮別人的能力,行政管理的能力,擔負負責崗位職務的能力。這種有關領導能力的教育,其必要性在工業方面和政治方面同樣重大。
9. 教師在學校中並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於兒童起著作用的影響,並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的反應。
10. 為什麼教師要研究心理學,教育史,各科教學法一類的科目呢?有兩個理由:一、有了這類知識,他能夠觀察和解釋兒童心智的反應——否則便易於忽略。二、懂得了別人用過有效的方法,他能夠給予兒童以正當的指導。
11. 從經驗中學習,從只是跟經驗有關的書本或別人的言論中學習,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但是學校卻同社會生活的通常情況和動機如此隔離,如此孤立起來,以至於兒童被送去受訓練的地方正是世界上最難得到經驗的場所,而經驗正是一切有價值的訓練的源泉。
12. 學校的任務不在把青年從一個活動的環境轉移到死記硬背別人學問的環境,而在於把他們從相對地說是一個偶然的活動環境,轉移到按學習的指導選擇的生活與活動的環境。
閱讀更多 未來之特立獨行的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