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演绎的角色从叛逆到失智的转变,这是为什么

导语:转型是对固化的一种告别,不止步于自己的舒适圈,踏出自己的脚步,迈步拓宽新的领域,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对于周冬雨亦然。

周冬雨演绎的角色从叛逆到失智的转变,这是为什么

周冬雨最近的一部电影《阳台上》悄然无声地上映了,没有大制作,大卡司,宣传也很少。就仿佛电影的主题一样,都是安静低调的。这是一部胶片电影,在光影艺术里,好像能感受到演员周冬雨不一样的美。

很多人不能理解,身为金马奖影后的她,为什么来参演这样的电影,还在电影里演一个失智少女。慢节奏的文艺片,向来不讨喜,得不到高票房和关注度,但周冬雨依然选择了这部影片。其中原因,或许是因为挑战,或许是因为转型。

这么多年来,许多人对周冬雨的评价都是固化的,认为她只能演一些古灵精怪的小妖精类型,而她演的出彩的角色也无外乎这一种类型。所以适时地开始转型,是很多演员的选择,也是周冬雨的选择。

周冬雨演绎的角色从叛逆到失智的转变,这是为什么

“我推测周冬雨是觉得听起来很好演,才参演的。”这是周冬雨对自己参演原因的回答,丝毫没有提及转型,只是轻描淡写地认为简单。然而她这次出演,也是对从前角色的突破。尝试新类型的角色,这又何尝是一种简单呢?尝惯了山珍海味,又如何能换得家常便饭呢?

周冬雨通过演绎《七月与安生》里的叛逆少女安生打响了在演艺界的一片天,而以前她尝试的角色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这种叛逆的影子,她演的角色通常咋咋呼呼,仿佛她就是专门演叛逆少女的演员。

周冬雨演绎的角色从叛逆到失智的转变,这是为什么

然而她的戏路却一点也不叛逆,许多人说她演什么都是那个味道,戏路窄,她的角色也是让人觉得千篇一律。即使偶有尝试不同性格的角色,也被人痛批演技不好,对于一个演员,只能演一类型的角色,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许多明星都紧守饭碗,演一些商业片,踏足在自己的领悟里。演技原地踏步,演出来的角色也千人一面,这是时代的缩影,但这不是周冬雨的选择。

她选择的是走出舒适圈,走出她擅长的演绎领域,尝试新的角色。她去挑战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实则却是对她的一大挑战。她不再是只能驾驭一种类型角色的演员,而是一个她担得起”影后”之称的演员。

周冬雨演绎的角色从叛逆到失智的转变,这是为什么

“我演不了大美女”这曾是周冬雨拜访时的一句话。很多演员的转型,并不在意与自身是否契合,只是为了转型而转,然而周冬雨知道自己的外貌不适合演绎美女一类的角色,她也很少去演这类角色。她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去演适合自己的角色。

转型虽然是让自己能够驾驭不同的角色,然而并不是盲目的,无目的地。更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在娱乐圈的美女如云中,外貌并非特别出众的周冬雨深知自己的定位,不会因为自己想演就乱挑角色。这是对观众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演员身份的负责。

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并且可以提升自己的角色,是一个演员到一定时间的基本功。一把年纪还演少女之类的影视剧笑话,实在不是一个演员该有的行为。

学会对自己的转型有明确的认知,让转型推动自己更上一层楼,而非让自己成为娱乐圈的炒冷饭。利剑出鞘会有钝的那一天,挑选好的磨刀石,才能剑指锋芒,磨砺自己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