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看遍山川


李自成本是明代西北地区的一名驿卒,后来因裁员下岗,加入了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号称闯将。高迎祥被朝廷俘虏后,李自成继承了高的事业,自称“闯王”,成为明末农民义军中的领袖人物。

经过数年奋战,李自成领导的队伍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称帝。李自成在北京期间,严刑拷打明朝官员,逼迫他们交出金银财产,并且军纪败坏,失去了民心。当时明朝大将吴三桂驻军山海关,外拒辽东,内窥北京,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但李自成没有和他搞好关系,致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而逃。

李自成败亡图

从此李自成开始走下坡路,遭清军追击,从北京、西安等地仓皇逃跑,辗转来到湖北一带。当时很受李自成重用的大学士牛金星见势不妙,与儿子牛佺一起突然脱离李自成,不知所终。

李自成死后,牛金星与牛佺投靠清廷,牛佺被任命为黄州知府,牛金星因在李自成手下地位极高,不便安排,所以便住在儿子府中,终老一生。近年来也有人说牛金星在李自成坏事后逃回家乡河南隐居,其墓地在河南省禹州市后燕井村被发现,此说不知是否可靠?

李自成大营在长江边被清军偷袭,李自成仓皇逃跑,李手下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被俘,刘宗敏被清兵用弓弦勒死;宋献策江湖术士出身,能说会道,被清军统兵大将留在府中,据清人笔记记载,“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民国年间那些事


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风云巨星之一,他的出身非常平凡,只是明朝某驿站的一个小驿卒。但他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睿智的选择,加入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队伍。高迎祥和张献忠等起义军队伍跟明朝军队多次较量,有胜有败,还险些全军覆没。


高迎祥在同明军的战斗中被俘,李自成随后挑起了起义军的大旗,自封"闯王"。但好景不长,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后没过多久,就迅速战败。李自成在败退途中,它的得力干将也同他分道扬镳。它手下最著名的帮手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它们的人生结局却跟李自成有所不同。

牛金星和宋献策跟李自成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程度。牛金星是明朝的举人,举人虽然不如状元耀眼,但也是读书人里成绩比较好的。即使没有马上做官,也处于候补官的状态。牛金星最初的想法就是在明朝的行政体系里发展。但明末的官场风气已经非常糟糕,嫉贤妒能,互相陷害的事情不胜枚举。牛金星因为同别人发生了矛盾,结果被陷害,罚去边境充军。


牛金星是个普通的书生,士兵这份工作根本不适合他。他的文弱体质去军营里,早晚有一天要死在战场上。牛金星的处境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无奈之下他投奔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身边的人大部分是莽汉,即使有识字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牛金星来到李自成这里,几乎成了"首席文人",因此很快得到重用。

牛金星受到重用后,紧接着向李自成推荐了宋献策。宋献策也是有文化的人,但不是举人,平常以占卜为生。宋献策提出了一个"十八子主天下"的说法,暗示李自成就是"十八子",是命中注定的天子。牛金星推荐他,到底是出于友情,还是出于谄媚李自成的目的,很难讲。但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李自成这里都受到了重用。


李自成重用文人的目的是治天下。如果大顺政权统一了天下,李自成身边这些战将普遍是不识字的人,文治就更谈不上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并没有帮助闯王稳定新形势,反而放手享乐。牛金星一天到晚琢磨的“大事”就是劝李自成登基,然后自己好做宰相,实现文人的终极理想。在这时候,宋献策反倒显得比较理智,或许是看到了李自成集团内部的腐化危机。

结果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不到一百天,就被吴三桂和清军主力赶出了北京。一路上连吃败仗,一直败退到了湖北。宋献策这时候也改主意了,说"十八子"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岩。牛金星就劝说李自成杀掉李岩。胜利的时候尚且无法团结一心,现在到了穷途末路,矛盾都激发了出来。最终牛金星被清军抓获,清朝封牛金星的儿子做了官,牛金星就在家养老,不问世事。宋献策凭借他的算命技能,获得了清朝的礼遇,清朝也想利用他来影响人心。总之,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都还算是安度晚年,而李自成最终身亡。曾经的风云际会也成了落叶飘零,李自成和他的队伍成了一段传奇历史。


篱上青


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男人,牛金星和宋献策就是背后辅佐他的男人,可谓劳苦功高。

然而,李自成胜得快,败起来更快,在清朝和明朝残余势力的打击下,很快一蹶不振,在这一过程中,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归处,悦史君给大家解读一番。

牛金星原本是明朝举人,过得还不错,与反明是搭不上边的。

但他因与人发生怨气,被诬告充军,失去了一切,就加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是李自成队伍里少有的读书人,非常受器重,他也积极给李自成建言献策,并且还推荐了精通算命的宋献策。

宋献策不仅开脑洞算出明朝灭亡,还说“十八子主天下”,李自成也很信任他。

李自成打下西安建立大顺后,封牛金星为大学士,宋献策为军师。

紧接着,李自成又打进了京师,灭亡明朝,牛金星开始忙着摆宰相的架子,鼓动李自成登基祭天,还闹起内讧,宋献策很不满意。

吴三桂与清兵攻入京师后,李自成节节败退,宋献策认为“十八子”另有其人,就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岩,开始跟李岩走,牛金星对李岩很不满,借机劝李自成杀了李岩。

李岩死后,宋献策出走,此后他的记载很零散,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他被清兵逮过去了,而且好吃好喝供着,悦史君觉得,应该是找到其他“十八子”了吧。

牛金星则在李自成败亡前夕,跟着儿子一起投靠了清军,但一生再没有什么作为,在家里养老去世而已。

应该说,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正辅佐开国皇帝的人,李自成没有真正招到贤臣猛将,悦史君认为,这才是他迅速败亡的最重要原因。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李自成在清将多铎,阿济格的穷追猛打下放弃西安,南下湖广,在南昌赶走了左良玉,稍作修整就被阿济格撵上,又沿江逃往九江,清军在富池口和九江附近几次追上李自成部,大顺军败得一塌糊涂。



富池口一战,牛金星的儿子牛佺被俘后投降清朝,随后被阿济格任命为清朝黄州第一任知府。此时的牛金星已经感到心灰意冷,这个精于算计的大明天启7年举人,崇祯13年入伙,从头到尾为李自成出了不少主意,在义军中弄权,进京后也迅速腐化,不思进取如何坐稳政权,一门心思蛊惑李自成登基。

牛金星偷偷地溜回了老家河南宝丰,他名气太大,在老家别人都认识他,清军也在不断清乡运动,剿灭流寇,牛金星便投奔黄州的儿子。他大概死于顺治6年(一说是9年),终年约58岁,临死前老江湖看穿世态炎凉,关照儿子闭门教子不要再外出做官折腾了。他儿子倒也听话,从此闭门不出,死于康熙9年,终年55岁。


富池遭遇战后,李自成辗转进入通山县九宫山,又被清军追上,一路几番战斗,部队被打散,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及家眷都先后被俘。清将阿济格在向多尔衮的战报里提及俘获俘上述人等,并把刘宗敏,李自成的叔叔都处斩了,就是没有交待把“伪军师宋矮子”也就是宋献策最后怎么处理的。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没有正式文史资料记载,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被俘后投了满清。宋献策江湖术士出身,会算命占卦,有人说满大人看中他的相术,没有杀他,而且后来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身逢乱世,这两位穷酸文人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加入义军,能攻克北京,还能坐在金銮殿御座上过把瘾,也没想到这么快就黄粱一梦,树倒猢狲散。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牛金星

牛金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鲁府纪善,为人质朴、喜爱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和兵法,20多岁中秀才,1627年中举人,家里有田地,平时设馆授徒,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1637年因与亲戚产生矛盾,被诬陷欠赋税和强占妇女18人,而后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1640年冬,李自成率义军经过豫西,牛金星参加义军,成为了李自成的幕僚,牛金星很会笼络民心,他向李自成建议“少刑杀,赈灾民,手人心”。

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封牛金星为丞相,牛金星帮助李自成建设政权,筹划进军北京。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占北京,牛金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直忙于筹办登基大典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没有及时的巩固政权,随后吴三桂率清军入关,李自成不能敌,而此时的牛金星不仅没有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反而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李岩、李牟兄弟,使刘宗敏、宋献策气急出走。

同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退往西安,十二月清军攻克潼关,牛金星随李自成退往湖北,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被杀死,大顺军群龙无首,有的降清,有的投靠其他抗清队伍。

对于牛金星的去处有三种说法:“一、牛金星改名换姓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的深山老林当了道士。二、牛金星逃往河南,隐居在河南禹州市后燕井村,现有墓地在此村。三、牛金星投靠之前早已投降清军的儿子牛佺,最后老死于牛佺的官署中。”

宋献策

各种典籍对于宋献策的记载比较少,他的生卒年不详,是河南永城人,学识渊博,尤其是精通术数,前期以占卜为生,云游四方,1641年经牛金星的举荐到了李自成的军队在,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曾为李自成编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深受李自成的器重。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封宋献策为开国大军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牛金星等人沉醉在胜利中,对于宋献策的提醒不听,之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牛金星挑拨离间,宋献策与刘宗敏出走,之后在武昌附近与刘宗敏被清军俘虏,刘宗敏被斩杀,宋献策不知所终。

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战报记载:“俘获伪汝侯刘宗敏并一妻二媳......及伪均是宋矮子(宋献策)....刘宗敏俱斩于军.....”而对于宋献策的结果没有说。《北游录》、《纪闻》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得知满人重其术,便投靠了满人。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司马长史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宋献策都去哪里了?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牛金星位居丞相,按说职位最高,但因为处于战时,实际是一个军政府,牛金星的丞相,当时次于权将军刘宗敏, 高于宋献策的军师职位。李自成从北京逃回长安之后,原来打算坚守陕西,但随着潼关,榆林,延安陆续失守,李自成就准备放弃长安,先撤往湖北一带,从蓝田过七盘岭时,天降大



雪,山高坡陡,湿滑难行,当时牛金星还随在军中,并作出一副高干姿态,面对艰难。进入湖北后,李自成打算叫牛金星以丞相身份,随大将袁宗第坐镇荆州一带,但牛金星早已经有了另心,在往上任途中失踪。李自成闻报狠狠地说“身为丞相,背君潜逃,如若抓到,绝不轻绕“!后来由于战事紧张,就再也顾不上寻找



了。不过,民间有传说,牛金星因为曾经杀害李岩,后来被出家隐居的李岩妻子--红娘子多方打听,找到隐藏极深的牛金星,把牛金星干掉,给李岩报了仇。宋献策则在富池口一战中,被清兵俘获,据说没有被杀,但宋献策也没有投降清兵,最后被英亲王阿济格释放了,宋献策就仍旧从事他以前摆摊算卦的营生。(13:09)


流誉后


这又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对于牛金星的归宿,曾有过一场异常激烈的讨论,即归隐说和投降说。一般依据《清史稿·季开生传》中常若柱奏称牛金星“力尽始降”,即认为他投降了清朝,并担任不小的官职。

隐居说:王兴亚对此提出质疑,他列举了若干条原因对降清提出质疑,并依据耿兴宗的《遵妆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一文认为牛金星并未降清,而是老死在其子牛佺的官署。其后,栾星又在《牛金星事迹考辩(上、下)》在王兴亚考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在《清实录》、《东华录》等史料中也有记载,而《清史稿》中则是“力尽始逃”而非“力尽始降”,相比《清史稿》,《清实录》和《东华录》的史料价值更高,也更可信。

降清说:依据《清史稿》的记载,牛金星最后投降了清朝。而针对王兴业和栾星的质疑,刘德鸿进行了数次反驳,针对王兴亚的质疑,主要史料是依据《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618页载吏科给事中杭齐苏于顺治四年八月十九日的题奏。

牛金星确实遁亡未知,不过依据三位先生的考证,更赞成栾星老师的观点,尤其《清史稿》和《清实录》对“历尽始降”和“历尽始逃”的记载。


参考文献

王新亚:《牛金星降清说质疑》,《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刘德鸿:《牛金星降清有据——与王兴亚同志商榷》,《文史哲》1980年第5期。

栾星:《牛金星事迹考辩(上)》,《文献》1982年第4期;《牛金星事迹考辩(下)》,《文献》1983年第1期。

刘德鸿:《关于牛金星降清问题的讨论 牛金星降清考——与栾星同志商榷》,《文献》1985年第2期。

栾星:《为牛金星是否降清答刘德鸿同志》,《文献》1985年第2期。


楚邾




明史中关于李自成的记载并不算多,并且其中有太多相互冲突和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李自成手下的谋士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的记录就更少, 很难以全面了解这三个人,因此这几个人就显得更神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当李自成在商洛大山躲藏一年多后,就联合张献忠再次造反。李自成的军队杀入河南,兵力迅速增长到几十万之多。这时李自成认为自己以前总是失败,就是因为身边没有谋士。刘备半生漂泊,因为有了诸葛亮而三分天下;朱元璋有了刘伯温,才灭亡元朝建立大明。



于是李自成就在河南寻找饱识之士,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首先找到的就是李岩,李岩又找来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荐了宋献策,这大概就是这三个人先后出场的顺序,也基本上确定了三个人在起义军中的地位。



李岩和牛金星都是举人出身,尤其是李岩是当地的富户出身,牛金星家境略差,但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功名的人,与官员同等地位。宋献策则相对而言,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的优势就在于长于卜吉凶祸福、造神,以此来鼓励起义军将士的士气,相当于现在公司中的企业文化专家。

李岩是三个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擅长做战略规划,他对当时天下的形势分析的最为准确。李岩曾建议李自成攻下一个地方后,要倚靠当地绅士建立当地的政权,加强地方治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他告诉李自成,刘邦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就在于有关中这样的稳固大后方。每次刘邦打败了,关中都能源源不断的供应粮草和兵源,让他再度崛起。然而这条建议被喜欢流动作战的李自成否决了,也最终导致起义军失败。


牛金星则对于一些礼仪活动比较擅长。因此他在李自成军中,从事比较多的工作就是规划一下政府的官制和服装,最经典的就是策划一下李自成当皇帝的典礼。在1644年,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在北京举行了称帝仪式后,还专门交待了牛金星代替他去祭拜天坛地坛。

宋献策最大的作用,就在于神化李自成,利用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比较迷信的特点,让老百姓相信明朝就要灭亡了。只有李自成才是真命天子,只有李自成才能救天下。跟着李自成就能升官发财,就能丰衣足食。



当李自成被八旗军和明朝的官兵打得失去信心的时候,李岩决定回河南招募兵源,建立后方根据地,策应李自成。这时小心眼的牛金星就鼓动李自成杀了李岩,说这个人和其它逃跑的人一样有二心,要造反。

李岩死后,李自成身边再没有头脑很清晰的人了,文化程度最高的就只有牛金星了。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坚持多久,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个人在退却时逃跑,都被清兵给活捉了。

牛金星是一个文化人,只要投降清政府都会重用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就投降了,因为明朝投降的那些大官们看不起他,清政府就只提拔了他的儿子牛佺担任了黄州知府,而没有给他官职。投降派是不得人心的,牛金星往日的老朋友都骂他是汉奸,连同族的人也不愿意见他,并把他开除族籍。


万念俱灰的牛金星就只能呆在儿子的官府中等死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投降一事。在他临死时交待儿子:不要再当官了,回到老家关起门来,好好教育后辈读书就可以了。时年58岁。

宋献策游走江湖几十年,没有了李自成做靠山,自然还要靠老本行为生。他告诉清兵,他就是一个算命的。在最开始的几年里,宋献策就靠给清兵的官员算命为生。后来就不知所踪,或死于战乱,或隐居深山。


新知传习阁


李自成稀里糊涂的打进北京城,坐上了龙椅,天下似乎唾手可得,于是他漂了,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

作为军师,牛金星和送献策是不称职得,两人没有及时修正义军将帅随意拷略前朝官员的错误决定,也没有规劝李自成要善待吴襄这位老人家。

吴襄本人并没有特别之处,特别的是他的儿子看守着山海关的铁门,麾下的三万关宁骑兵如今只听命于年轻的吴三桂。

吴襄被汝候刘宗敏的夹棍打的皮开肉绽,也只得到吴府七万两白银。

吴三桂听闻家人被辱,怒发冲冠,携手吴三桂把李自成从龙椅上赶了下来。

树倒猢狲散,牛金星和宋献策也只能逃跑,毕竟是读书人,腿脚慢,先后被清军俘虏。

牛金星成了皇协军,本想在新阵营中大干一场,殊不知,人人都瞧不起他,包括投降的前明将领,牛金星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到时他的大儿子做了知府,老牛每天躲在府中不敢出去见人,最后郁郁而终。



宋献策呢到有些骨气,清军招降他,他说自己只是个算命的,没有可以效力清政府的地方,不愿做官。

唉,算你有良心,李自成没有白疼你。


唐东星说历史


历史上爆发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但大多数都归于失败。传统的唯物辩证法说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那么这个局限性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农民阶级不可能自立自主的承担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如果要完成,就得有一批人加入,这批人就是封建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有这样几个作用,一是确立革命目标,从流寇主义到建立政权,二是设立官僚制度,建立统治秩序,三是扩大政治影响,收买人心,四是在军事战略上帮助统治者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扩大胜利。 李自成最后的失败就是他利用封建知识分子在这四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例如,牛金星就是一个革命投机的知识分子,是在明王朝的追捕下才被迫加入革命队伍,等到革命成功后就迅速腐化堕落。

具体的表现:一是牛金星进北京后认为大局已定,可以享福作乐,忙于招揽门生,拉帮结派,进行分赃,二是进谗言陷害另一知识分子李岩,李岩是大顺军重要的谋士,牛金星心生嫉妒,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众叛亲离,猜忌心越来越重时,牛金星进谗言,说李岩提出带领军队去河南,有离异之心,李自成遂设计诱杀,三是投降清朝,背叛李自成。 至于宋献策,史料记载其身高不足三尺,是个跛脚瘸子,相貌奇丑,但是会巫术,足智多谋,后被李自成拜为军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志得意满,以为身边有一个这样长相的人在,不利于自己的帝王形象,遂在新政府组成中没有安排宋献策的位置,成了闲散人员。

宋献策亦不满,私下说马上天子,不满三年,最后投降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