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安維峻: 隴上鐵漢揭開甘肅科考舞弊案


對於甘肅人來說,安維峻是一個令他們自豪的名字,在過去那個時代,他是甘肅文人的代表。如今,時光遠去,安維峻的故事,依舊在鄉鄰廣為流傳。

光緒元年,他考中甘肅鄉試第一名

這些年,我們在搜尋安維峻的資料中,遇到過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有一年秋天,我的幾個朋友去靖遠一個偏僻鄉村採訪,路上他們車子出了點故障,他們就到附近的一個村子裡去找村長幫忙。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村長很熱情,安排當地的一個拖拉機手幫他們處理,隨後邀他們到家裡就坐。他們剛一進門,就看見堂屋掛著一幅中堂和對聯。仔細一看,對聯竟然是安維峻手書,於是對主人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安維峻回鄉教書多年,有大量的書法作品留在了甘肅,但是在這裡發現安維峻書法,仍然出乎意料。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隴原人對安維峻的那種尊崇之情,更能看出他對隴原父老潛移默化的影響。

安維峻,字曉峰,號槃阿道人,甘肅秦安縣神明川(今秦安西川)人。安維峻出生於咸豐四年(1854年)。他的父親飽讀詩書,沒能中舉。安家出人頭地的希望,就寄託在安維峻身上。故而,安維峻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嚴格的科舉教育。

安維峻家庭並不富裕,父親只好將安維峻寄宿在舅父家讀書。同治十二年(1873年),安維峻以院試第一名的成績被選為拔貢,成為刑部七品吏員。按照普通人的想法,這時的安維峻也算是出人頭地了。但安維峻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在科舉時代,只有通過秀才、舉人、進士這個系列出來的才算是正途。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兩年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降臨在安維峻面前了。啥機會?陝甘分闈!光緒元年(1875年),甘肅貢院建成,安維峻在京聽聞此消息,立即決定辭官回鄉,再續舉業。於是,安維峻參加了有史以來在蘭州舉行的甘肅第一次鄉試。這次甘肅貢院的鄉試參試者達2700餘人,安維峻一舉成名,考中解元。光緒六年(1880年),安維峻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不久,他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授編修一職。

隴上鐵漢,上《請誅李鴻章疏》

不過,安維峻的仕途並不順利。雖然他在光緒六年(1880年)就成功考取進士,而且被授予庶吉士。但是直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他才被調為福建道監察御史。這時隨著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程度日益加深,外有列強搶掠,內部貪官汙吏橫行,百姓民不聊生,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關係已經到劍拔弩張的地步。而此時,清廷內部主戰和主和兩派爭執不下,光緒帝要主戰,而慈禧則主和,實際上是帝后兩黨在爭權奪利。

面對民族危機,安維峻不顧個人安危,從擔任御史到免職發配充軍的14個月內,他利用御史的身份,先後上疏65道,其中有63道被直接呈送給了光緒皇帝。他不僅批評朝政,而且對日和戰不定的政策表示深深的憂慮。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初二,他寫出著名的《請誅李鴻章疏》,奏章中說:“皇太后既歸政於皇上矣,若猶遇事牽制,將以何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他指出慈禧欺君罔上,弄權誤國,縱容太監干政。這紙奏章一舉得罪了當時晚清最有權勢的三個人物:慈禧、李鴻章、李蓮英。慈禧看得瞠目結舌,大為震驚,盛怒之下,要求刑部嚴加懲處。而光緒帝則下了一道聖旨將安維峻發往烏里雅蘇臺效力。

烏里雅蘇臺大臣志銳給他刻一枚印章,上書“隴上鐵漢”。由此,人們把他稱為“隴上鐵漢”。以鐵漢稱者,終整個帝制,只有兩人,另一個是明朝彈劾大學士嚴嵩的楊繼盛。當時,安維峻的六十多道奏摺中,除了《請誅李鴻章疏》外,還有《請嚴定大臣結黨營私處分疏》、《請明詔討倭片》、《請速決大計疏》等等。可見,這個御史不尋常。

仗義執言,揭開甘肅科場舞弊案件

安維峻還揭開了甘肅鄉試舞弊案。由於科舉考試背後的巨大功利,故而就有人鋌而走險。有人說一部科舉考試史,就是一部考試作弊史。在我們甘肅科舉博物館收集的大量科舉資料中,就有考生用於作弊的夾帶,微型《四書備旨》以及《三場程式》等等。甘肅科場舞弊案件,就這樣發生了。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事情是這樣的:光緒十九年(1893年)九月初九,新鮮出爐的甘肅新科舉人們,春風得意,正在舉行鹿鳴宴。誰知,就在舉人們步入宴會場時,有人在陝甘總督衙門口大喊,並且散發小傳單。內容是這一屆第七名舉人李運達是冒籍替考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第七名舉人李運達,原籍湖北孝感縣。他的父親是甘肅循化廳主簿李景庚。他在家人的運作下,製作了甘肅兩當縣的學籍。為了不露破綻,還將他父親的名字進行了處理。怎麼處理的?他父親原名李景庚,減去景字,捏造為李庚,以此來掩人耳目。為了考中,他們還僱請湖南槍手李某,採用在考場中相互交換卷子的方法作弊。結果,李運達不僅上榜,而且考中了第七名。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舉人成績發榜後,李運達卻不願意交商定的600兩銀子。這下,槍手自然不幹了,就發生了陝甘總督衙門口的一幕。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時陝甘總督楊昌浚對此事卻置若罔聞,他沒有當場處理這件事。鹿鳴宴結束後,楊昌浚傳詢槍手,開口就說,這樣的情形,考中者有罪,槍手也有罪。看起來,楊昌浚想息事寧人。槍手承諾拿到600兩銀子後,不再鬧事,不然,即便砍頭亦甘心。這時,楊昌浚做了一個令人想不到的決定。他命令蘭州府知府胡孚駿、皋蘭縣知縣宋昇平兩人代出600兩銀子交給槍手,平息了事。

可見,當時這件舞弊案件的水還是很深,按理說應該處理李運達父子,由他們出銀子。為此,安維峻寫了奏摺揭開甘肅這起科場舞弊案的內幕。經過刑部認真核查,發現確有試用巡檢李景庚之子李運達,入兩當縣學,中式癸巳恩科舉人,系他省籍貫,不惟父子異籍。光緒大怒,他認為李景庚令其子矇混考試,實屬荒謬糊塗,下令將甘肅試用巡檢李景庚即行革職,舉人李運達即行斥革,勒令回籍,不準逗留!陝甘總督楊昌浚交刑部問罪。這件事終於水落石出,算有了個結果。

光緒三十三年夏,安維峻應聘總纂《甘肅新通志》,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在無奈之中他選擇了遠離政治漩渦,投身桑梓從事教書育人。72歲時,安維峻於家鄉秦安去世。

一湖北人冒籍考試,找槍手,考中甘肅第七,結局卻出乎預料

講述人: 賈守雄 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文史辦副主任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