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怎麼回事?

社區健康


心肌梗死,是由於心臟供血和耗氧的平衡失衡,導致心肌細胞長時間缺血缺氧而發生的壞死。



我們的心臟是由冠狀動脈單一的供血系統供血,如果有種種原因(如冠狀動脈痙攣、急性血栓等)導致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就會使心肌細胞發生壞死,這就是心肌梗死。



臨床上診斷心肌梗死,必須要有心肌損傷及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兩個必要條件。心肌損傷的判定主要是依據肌鈣蛋白(cTn)升高,另外可利用心臟磁共振(CMR)明確心肌損傷的病因。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常表現為持續性心前區壓榨樣痛,可向上肢及後背部放射、出冷汗、低血壓等表現,心電圖可出現ST段動態改變,異常Q波等表現。



我國每年約有近2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是非常兇險的一種疾病,是猝死的最常見疾病。心梗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梗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控制血脂血糖血壓,阿司匹林等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戒菸限酒等。如果發生原因不明的持續胸痛(疑似心梗),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以最快時間到達當地有胸痛中心的醫院,如果在時間窗內能進行溶栓/急診PCI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後。


醫患家


什麼是心梗?

專家介紹,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當心髒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堵塞,導致心臟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或中斷時,就會引起相應的心肌缺血性壞死,造成心臟驟停。

急性心梗的常見表現有:突發性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心悸、胸悶、大汗、有瀕死感等。

其誘因多為日常生活中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暴飲暴食、熬夜貪杯、寒冷刺激、炎熱出汗等。

其病因多為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嚴重血管痙攣、急性血管內膜撕裂或動脈血栓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出汗多、睡眠不好、情緒不穩等也是導致血管堵塞甚至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另外,夏季過度貪涼也是誘發心梗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快速大量喝冰冷飲料,可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或促發致死性心律失常而致心梗或猝死。

也可因使用空調不當,室內外溫差過大而誘發心梗。

如何預防

夏季預防心肌梗死,除了堅持合理用藥、控制血糖血脂、戒菸限酒等基本措施之外,還應該儘量避免出現誘發因素,做到以下幾點:

一、及時補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補充足夠的水分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是如此。

最好用加入少量鹽的綠豆湯或粥及含低鈉、鉀的飲料,分多次適量飲用,保證充足的血容量,避免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誘發心肌梗死。

二、合理使用空調

空調房間空氣質量較差,冠心病患者容易因為室內氧氣逐步減少出現胸悶、心絞痛甚至更嚴重的症狀。

從高溫的外界直接進入冷氣開得很低的空調房間,更容易發生因為血管遇冷急劇收縮而導致的心肌梗死。

所以,如果開空調,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

室溫最好定在25~27℃左右,讓室內外溫差控制在7℃以內。

三、少吃冷飲

越感覺熱越不宜吃涼東西。

飲食溫度要適中,太熱太冷都會給血管調節機制帶來巨大壓力,一旦超出承受範圍,就會引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四、保持平和心態

大腦中管理心臟功能的區域會在強大的壓力下失去平衡,促使腦細胞向心髒組織發出信號,導致心臟承受壓力而出現病症。

情緒激動時,身體就會產生血壓、心率的快速變化,可成為血管內斑塊破裂的誘因。

五、飲食提倡“四低一高”(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

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食物。同時,吃飯不宜過飽,太飽會加劇胃腸工作負擔,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六、堅持每日午睡半小時

夏天最好能午睡半小時。

因為夏日晝長夜短,加上氣溫高,人們在夏天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大多有所下降。

對心臟患者來說,午睡半小時,能減少1/3的發病概率。

胸悶、胸痛、心悸、噁心、心慌、氣短、乏力、頭暈、腹脹是心肌梗死的一些前兆。

出現以上症狀後,應立即停下手頭的事情進行休息,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去醫院。


湖南醫聊


心梗是為心肌供血的冠狀動脈被破裂的脂質斑塊、血栓堵塞,導致血流完全中斷或供血不足,心肌無法獲得必要的氧氣和養分,出現急性衰竭的危急病症。

受寒、劇烈運動、熬夜等情況容易觸發心梗,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需要小心。

下面,“問上醫”就用趣味醫學漫畫為您詳細介紹心梗是怎麼回事。


心梗是怎麼回事?

心臟是為人體泵送血液的器官,但心臟本身也需要血液來維持運轉。如果把心臟比成泵送油料的發動機,冠狀動脈就好比是給這個發動機送油的輸油管。

可是一旦油管被堵塞,那麼發動機就會失去動力,這便是心梗的發病原理。

導致血管堵塞的的情況可分為以下幾種:

(1)血管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堵塞、狹窄

動脈粥樣硬化與皮膚衰老一樣,幾乎人人都有。血液長期奔騰在血管中,會逐步損傷原本光滑的動脈血管內皮。粗糙坑窪的表面就會聚集過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糖基化終末期產物等物質。之後,身體會派出巨噬細胞,將這些沉積物搬運到血管壁內部,逐步形成脆硬的脂質斑塊。這個過程,也即是人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人群,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人,動脈粥樣硬化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一旦粥樣硬化發生在冠狀動脈,為心臟供血的管道就會出現狹窄的問題。

若此時發生以下情況,則可能使心臟完全缺血,會引發心梗:

  • 血液需求量增大。如果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心臟跳動頻率增加,需要的血液就會更多。原本狹窄的血管供血就會不足,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觸發心梗。

  • 寒冷刺激使原本狹窄的血管更加狹窄。寒冷、驚嚇等情況下,血管會收縮,增加血壓加快血流,從而使身體做好應對措施。此時,就可能將原本狹窄的血管完全堵塞住,引發心梗。

(2)脂質斑塊脫落,引起堵塞

脂質斑塊通常與血管壁融合在一起,較為穩定。不過,一旦它在高壓血流或其他因素的擾動下破裂、脫落,身體就會以為是血管破了,於是會釋放凝血信號,試圖堵塞住缺口,防止失血過多。

於是,脫落的脂質斑塊裹挾逐步增大的血栓會隨血液流動,直至完全堵塞住冠狀動脈的細小的分支,造成某個部位完全缺血,引發心梗。

(3)體內出現血栓,引起堵塞

正常情況下,若我們不小心受傷流血了,發現傷口的血小板就會立馬黏在傷口處,其它血小板也會很快聚集過來,幫忙合體形成團狀鬆軟的止血栓。

可是在某些情況下,血小板沒事瞎聚集在一起,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內部形成阻礙血流的血栓。通常,高血脂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久坐不同的人,血液流速降低,血小板容易聚集。

一旦血栓隨血流到達冠狀動脈,就可能完全堵塞住血管,引發心梗。


如何預防心梗?

無論是血液粘稠導致的血栓還是斑塊脫落引發的血栓,一旦堵塞某個動脈,就可導致嚴重問題。這就需要藥物來減輕血液粘稠度、預防脂質斑塊、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他汀+阿司匹林,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絕佳方案之一。

(1)他汀是目前治療血脂異常最有效的藥物

我們體內的大部分膽固醇都是在人體內重新合成的,而不是直接從食物中吸收而來。其中,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最主要器官。屬於一線降血脂藥物的他汀類藥物,可阻斷肝臟生產LDL-C,還能預防、抗擊甚至部分逆轉動脈粥樣硬化,從而明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概率。

(2)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凝結的傾向,進而預防心梗。




這裡有一些關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數據:

中國高血壓人口已達2.7億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

心血管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各大病因之首

而冬季是心梗發病的高峰期。

為什麼冬季是心梗的高發期?

  • 天氣變化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為心臟供應血液的動脈)驟然收縮,出現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嚴重時就會導致心肌梗死。

  • 冬季生活方式改變,吃得多但消耗少

    <strong>由於天氣寒冷,人們戶外運動減少,而冬季人們偏偏又愛吃一些高脂飲食,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梗的發生。

心梗,有哪些症狀?

心梗是個突發病,每個人都應瞭解它的症狀,做出及時判斷。

心梗發作的典型表現為胸痛

多數人表現為胸口劇烈、持續的疼痛,呼吸困難,更換姿勢也並不能緩解,常常會感到煩躁、恐懼,甚至會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

這些症狀都是心梗的比較典型的症狀,如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不可大意!時間就是生命!

突發心梗,身邊人應怎麼做?

有時候,遇到家人或者陌生人突發心梗,許多人因為心急和知識缺乏,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其實,關鍵是要注意兩件事:

  • 不要搬動病人

一般人遇到患者突然倒地,可能會很自然地去把人扶起來,甚至搬動患者到別的地方。 但是對於心梗患者來說,任何身體活動都會提高心臟耗氧量,如果貿然扶起或搬動有可能加重病情

  • 第一時間打 120

發現心梗患者,很多人認為打個車去醫院會比等急救車去醫院更快一點。

但是這種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正如咱們前面所說,心梗患者活動身體是大忌,可能連坐起來都會出問題,更何況是在沒有搶救條件的車上一路顛簸到醫院。

正確的做法是:幫助患者平臥或半躺著休息後,要第一時間打120急救電話。

如何預防心梗的發生?

① 出門緩一會兒

在室內時,應避免將門窗開得過大,以防冷空氣刺激誘發心肌梗死。當室內需要換氣時,可把門窗開一條縫,使少許新鮮空氣進入,但又不至於使室內溫度一下子降得過低。

出門後可以選擇在樓道里“緩一會兒”,讓身體適應從溫暖環境到寒冷環境的變化,避免寒冷刺激。

② 堅持日常運動

天冷很多人不願意動,還有些高血壓或者冠心病患者不敢運動。其實,在專業心臟康復醫生的指導下,如果把運動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對促進血液循環、控制體重都是有利的。

此外清晨也是心梗高發時段,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血液循環減慢,建議老年人清晨起床不要太急太猛,醒來時先在床上活動幾分鐘,再下床活動。

③ 避免暴飲暴食

冬季人們比較偏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些食物極易升高血脂,增加血液粘稠度,應控制食用量。

同時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縮短食物通過小腸的時間,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如蔬菜、水果、粗糧等。

總而言之,寒冬來臨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安渡過每一個寒冬。

<strong>

萬里雲醫學影像平臺


冠心病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有吸菸、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等。但青年與老年患者相比有不同特點。由於現代人的飲食結構及生活狀態的改變,引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超重。青年超重患者多存在代謝綜合徵,由於代謝綜合徵的危險因素多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可以導致年輕人冠心病的發生。故合理的飲食結構、體育鍛煉及預防超重,可預防冠心病的提前。

一些流行病學研究證實,高TG是冠心病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TG增高可使極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其有較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高TG可能參與冠脈粥樣斑塊裂隙和破裂的發生,以及導致高凝狀態有助於血栓形成。本研究中年輕組CHOL、TG水平較高,有顯著性差異,與有關文獻報道結果相符。提示我們年青人群應重視血脂的監測和治療,加強體育鍛煉及合理飲食,全面預防冠心病發生提前。

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吸菸是年輕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一項大樣本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參加的臨床實驗中發現,40歲以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菸率為40歲以上的2倍,且每日吸菸數量亦明顯高於後者。冠心病的發生不但與吸菸時間有關,而且與每日吸菸數量也呈正相關。年輕人大量吸菸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老年的AMI患者病變較年輕患者複雜,這類患者大多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多種危險因素,冠脈病變以B型、C型及多支病變為特徵。本研究發現,年輕人冠脈病變以單支病變為主,老年組以多支病變為主,病變較年輕組重。分析可能原因,年齡是冠心病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隨年齡增長而加重。各種危險因素對老年人的影響遠遠大於年輕人。本研究中年輕患者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顯著少於老年。長期的高血壓可使動脈內膜發生損傷,內皮細胞間的連續性中斷,內皮細胞回縮,從而暴露內膜下組織,血液中的血小板得以粘附、聚集於內膜,形成附壁血栓。糖尿病被認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病人多同時伴有脂質代謝、凝血和纖溶功能異常,冠心病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其冠脈病變程度遠較不合並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為重。年輕冠心病患者年齡偏小,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較低考慮是其病變較輕的原因。

國內外均有報道,年青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多見,多無心絞痛病史,大部分有明確的誘因(如大量吸菸、強體力勞動、情緒刺激等)。而老年多支、複雜的病變容易造成反覆心肌缺血,逐步形成較為豐富的側支循環,產生了缺血預適應,因此,臨床上患者胸痛症狀不典型。而年輕患者冠脈粥樣硬化病變多為不穩定斑塊。其有薄的纖維帽、較大的脂核及較多巨噬細胞浸潤。這種不穩定軟斑塊進展迅速、易破裂,是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年青冠心病多無先兆症狀,急性起病,多表現為急性冠脈綜合徵,尤其是心肌梗死。

因此,控制多種危險因素,綜合治療,對年輕患者的預防和預後的改善較為重要,而早期冠脈造影對於早期診斷並視冠脈病變特點,早期確定介入擬或冠狀動脈搭橋方案,對於減少各種併發症,改善症狀和預後,降低死亡率均有一定益處。


醫格


心梗是心臟血管冠狀動脈出現了粥樣硬化,引起的堵塞造成的心肌壞死,所以注意在血管粥樣硬化的時候就該注意飲食和藥物等治療了,在心肌梗死yu與心肌康復科普系列書籍指導學習過,該服用藥物和飲食很專業。


社區健康小助手


營養過剩,高蛋白成痰堵住了血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