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3岁宝宝病床上自己雾化治疗,含着眼泪告诉妈妈:我不怕


“这次化疗,孩子特别虚弱,每天就是昏睡。我想让她尽量每天起来坐一会,没想到她一起身就这一个姿势。脖子、上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能靠手撑住头。看见孩子这么难受,我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救她。”看着孩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妈妈十分揪心。2月27日,贵阳市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内,三岁的婷婷患有白血病,这是她经历的第9次化疗。

习惯了医院的治疗,病床上的婷婷变得像一个“老手”,3岁的她熟练地拿起雾化器进行治疗。“妈妈,我不怕。”尽管很难受,婷婷依然流着泪坚持。2015年5月2日婷婷出生在贵州省榕江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妈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靠种地、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的简简单单。

2018年5月,刚过三岁生日的婷婷发烧感冒,不停咳嗽,爸爸杨秀伟把她送到县医院治疗。 “医院持续治疗了一个月左右,婷婷病情反反复复,状态时好时坏,刚有所好转,却在2018年6月12号,突然高烧不退,脸色苍白。我跟媳妇觉得不对劲,在医生建议下查了血常规,发现婷婷血小板迅速减少。县医院的条件有限,我们带婷婷赶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检查,经抽骨髓化验后,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杨秀伟说。


杨秀伟说: “知道孩子得了白血病,我当时心就像被捏碎了一样。看着女儿手上插的管子,特别心疼。没办法,我和媳妇都舍不得孩子,只能抓紧时间一边找活干,一边跟亲戚朋友借钱。家有1亩多水稻田,半亩菜地,还是村里的低保户,家里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平时勉强够生活。2009年亲戚们帮忙盖木房子,花了4万多,当时还欠下2万元的债。听说孩子的病需要花几十万,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先进行化疗,一年的规律化疗,一年半的维持治疗,父母带着雨婷在医院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婷婷住进了隔离病房,妈妈负责照顾,爸爸负责在老家筹钱。妈妈24小时守候在婷婷身边。虚弱的婷婷最多时曾一个月未下病床,有一次体力透支,直接昏睡在了雾化机前。

刚住院化疗时,她天天闹着要回家,一看到护士阿姨来就害怕地说:“不要,不要,我要回家,不在这里。”在医院住院治疗快一年了,婷婷慢慢地懂事了。护士阿姨来做治疗时,她主动伸出小手配合阿姨打针,输完药水后自己按铃呼叫护士。婷婷妈妈说:“婷婷最喜欢吃排骨,从小用筷子就是拳头握的方式,你看她哪怕她胃口不好,也会尽量多吃一点,她觉得这样才好得快”。


妈妈在床边收拾药箱,看到床上成堆的药品,婷婷下意识捂住了自己的嘴。

“婷婷经常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时,我会给她外出买些粥回来喝。只要看到她能多吃,我就觉得有希望,说明孩子求生欲望也很强。”妈妈说。

“你家孩子最近怎么样?借到钱了吗?可不敢放弃啊。”在医院待久了,婷婷妈妈结识了很多患儿的家长,在一起时,她们会相互慰藉,给彼此打气。9次化疗带来的呕吐、脱发、全身疼痛等副作用,婷婷一次次闯了过来。

妈妈去买药了,婷婷安静地坐在床边看着窗外,整整30天,她都躲在防感染的塑料膜内。“目前,目前婷婷正在做第9次化疗,治疗费已经花了30多万,除去新农合报销的部分,大部分都是靠亲朋好友借的。医生告诉我们,接下来治疗费大概还需30多万。我得抓紧时间找活干,尽我最大的努力留住孩子。”爸爸杨秀伟说。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家庭,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救助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需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


关于“感光计划”: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参与项目的公益摄影师,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础上,将通过自己的头条号持续发布反映救助线索的公益图片,为有需要的受助人连接社会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