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殊四城,依靠資源崛起,曾一市只轄一縣

文|方恨少

安徽哪個城市最富裕?一般人的印象,肯定是合肥啊,省會城市,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壟斷各種資源。

合肥的外號“霸都”,和“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廣州並列。

合肥的經濟總量是安徽省會最大的,就是排名第二的蕪湖,與合肥都有很大的差距。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卻是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一個城市——馬鞍山。

安徽曾有四個特殊的城市,都是依靠礦產資源立市,並曾經一城獨轄一縣,人均GDP在安徽省內都非常高,可以號稱“迷你”強市。

這四個城市就是:馬鞍山、銅陵、淮北和淮南

馬鞍山

馬鞍山因鋼鐵而設市,最知名的名片就是馬鋼。

馬鞍山位於長江“東岸”,離南京非常近,是安徽境內離南京第二近的城市,第一是滁州。

在安徽境內發展飛快的蕪湖,曾因轄地狹小,想合併馬鞍山,擴大城市發展空間。馬鞍山卻一心想和南京走在一起。當地人一般消費在本地,高檔消費都開車或坐車直接去南京“埋單”。

馬鞍山曾只下轄一縣:當塗。

安徽省政府也看出了馬鞍山“離心離德”的小心思,來了一個大手筆。

2011年,安徽省政府宣佈,撤銷地級市巢湖,巢湖降為縣級市。巢湖市一分為三,巢湖和廬江劃歸合肥管轄,無為和和縣的深港劃歸蕪湖管轄,含山和和縣劃歸馬鞍山管轄。

巢湖位於長江“西岸”,拆分巢湖後,合肥成為了長江沿江城市,蕪湖和馬鞍上都成了橫跨長江兩岸的城市。

馬鞍山只有跨越長江,去發展自己的小兄弟,短時間內沒有精力和南京“眉來眼去”。

銅陵

銅陵位於長江南岸,馬鞍山卻位於長江“東岸”,這是因為長江從西向東進入安徽境內後,到蕪湖後卻折向北流去。

李白的詩《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描寫的就是這種現象。天門山位於蕪湖和當塗間。

歷史上的“江東”也是因此而來。

銅陵從名字看,就是和銅有關,銅陵也確實因銅冶煉和加工而設市。

銅陵和馬鞍山一樣,曾下轄一縣:銅陵縣。

2015年,安徽省政府把安慶的樅陽縣劃歸銅陵。

2015年,銅陵縣撤縣設區,銅陵又成為一市一縣。但銅陵的轄區面積擴大不小,也橫跨長江兩岸。

安徽省政府對銅陵和馬鞍山的行政區劃調整,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和重要性在逐漸下降,兩市都面臨著經濟下行的風險,但轉型又面臨著發展腹地不夠的制約。一是讓兩地利用自己的財政,跨越長江,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也是一種變相的“先富裕起來的人帶動後富裕起來的人”吧。

淮南

淮南市因煤炭設市。和淮北號稱安徽兩大“煤都”。

但淮南市和淮北市並不相鄰,中間隔著蚌埠市。

淮南曾下轄一縣:鳳台。

2015年,安徽省政府把六安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改變了淮南一市一縣的格局。

淮北

淮北市也是因煤炭設市。

淮北現下轄一縣:濉溪。

現在安徽省政府還沒有改變現狀,從周圍劃一縣給淮北,改變淮北市一市一縣的狀況。

但有人已經在討論淮北和宿州合併,或者調整宿州下轄的碭山和蕭縣。

從地圖上看,淮北和她的飛地,幾乎把碭山和蕭縣與宿州夾斷,中間只有很小的一塊區域相連接。


安徽這四城,歷史上出現一城一縣的區劃,是因為工業城市發展,也需要農產品供應,就劃給她一縣,用來提供糧食供應和“菜籃子”。

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各省內幾乎很少做大的變動,除了地級市內撤縣設區或改縣設市。但安徽省的行政區劃變動卻非常大,巢湖撤市改為縣級市,並且一分為三,蕪湖、馬鞍山、銅陵和淮南都從臨近的地級市划走轄縣。

可見安徽省政府的魄力,中國最早的農村土地聯產承包,就是從安徽起步的。

另外,也見中央對安徽的特別抬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