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和“八十四”的文化淵源,它們真的是老人的兩個坎嗎

人們對於壽命的長短可以說有著不同的理念,可以說,壽命也是有著很多的文化內涵的。在古代,人們對於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稱呼,對於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境界與感受。尤其是儒家,對於人生已經做出了一個設定,每個年齡段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也是對人生的一種闡釋。而在人的歲數里,七十三和八十四是最特別的兩個年齡了,而且關於它們,還有著很多的說法與文化。

“七十三”和“八十四”的文化淵源,它們真的是老人的兩個坎嗎

而關於這兩個年齡的說法也主要是來自儒家,因為儒家的兩位聖人,則就是孔子和孟子,他們的去世時,一個是活了七十三歲,也就是孔子,而孟子則是活了八十四歲,而由於統治者大多以他們的思想為正統,所以他們的地位也就被無限的拔高,而他們去世時的年齡也就成了一個門坎。即便是聖人都沒有邁過去這個門坎,那麼普通人就更難了,所以很多人一旦接近這個年齡時,就會被大家認為是命不久矣。

“七十三”和“八十四”的文化淵源,它們真的是老人的兩個坎嗎

當然以上都是關於儒家方面的影響,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讓它們流傳如此廣泛。其中,有一個關於諧音的說法,有一個叫做劉瑞明的學者,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裡面就曾提到過一種說法,說七十三其實就是七失三,而八十四就是八失四,然後我們在理解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減法運算,意思就是七減三和八減四,而它們的結果恰恰又都是四。

而四這個數字在我國可以說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因為四的諧音就是死,所以有的時候人們能避免都會盡量避免這個數字,比如現在的很多高樓大廈裡面就沒有四層、十四層、二十四層等等與四有關的樓層,因為這會讓人們想到不吉利的東西。

“七十三”和“八十四”的文化淵源,它們真的是老人的兩個坎嗎

此外,七十三和八十四在古代用在文學作品裡,還真就有一些作用。在《水滸傳》裡就曾出現過它們的身影,那是閻婆惜見到宋江,然後就出現了“口裡七十三八十四隻顧嘈”,以及《醒世姻緣傳》裡面,同樣出現了,文中說“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裡‘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這些作品裡面它的意思就是一些不吉利的罵人話而已。

“七十三”和“八十四”的文化淵源,它們真的是老人的兩個坎嗎

關於這個,有些地方還有一些習俗,就是如果家裡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子女會在開春的時候,煮兩個雞蛋,然後將它們但家裡的院子裡滾一圈,再把它給老人吃點,也就表示度過了南關。

不過,在科學方面,根據學者在一定的區域內的專門調查,發現老年人在這兩個年齡段的死亡率是很正常的,並沒有什麼意外的偏高或者怎樣,所以有些東西就是以訛傳訛的迷信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