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从1918年拓路完成,愚园路今年迎来百岁生日。100年来,愚园路因在上海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激荡着许多传奇故事。

百年愚园路的丰富历史,被生于兹长于兹的解放日报社副总编徐锦江写进了《愚园路》一书中,继而触发了纪录片《愚园路》的拍摄。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愚园路的文字。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这是最近流行的温情话语。我们今天就来漫步愚园路这个风貌保护区,读读路上的建筑。

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愚园路其实有四段,而如有兴趣寻访这四段愚园路,我觉得需要走五步进入五重境界,才会有所收获,读出味道来。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愚园路手绘图

愚园路从1860年筑“军路”开始算起,到1918年拓路完成,经历了58年半个多世纪方才成型。据1935年2月11日《大晚报》“上海越界筑路表”载“愚园路1912—1913年时已长达2378米”(未包括划入租界约长397米的那一段),而根据《长宁区地名志》记载“愚园路全长2775米,本区长1557米”,《静安区志》及《静安地名追踪》俱载愚园路静安区路段长1218米,长宁区的1557米加静安区的1218米,愚园路全长正好等于2775米。现在的愚园路自东向西有四段。第一段,从铜仁路经东海广场(原上海计算机厂)到常德路的愚园东路,其实是后来“接出来”的假愚园路或新愚园路,老底子的愚园路应该从常德路到华山路万航渡路接口的那一段算起,这是第二段。第三段愚园路,自华山路万航渡路到乌鲁木齐北路,路口的地标是迄今犹存旧貌的百乐门,还有早些年人们熟悉的市百九店。路南愚园支路一带也拆新了,取而代之的是1788广场和静安高和大厦等。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愚园路街景

真正保留了成片历史街区风貌的是第四段愚园路。从乌鲁木齐北路口的救火会、市西中学和对马路的愚谷邨涌泉坊开始,人们多以为愚园路到定西路中山公园九层头(西园公寓)已西尽,其实定西路也是后来才开通的。现在四段愚园路的地标分别是东海广场、晶品商厦、百乐门和救火会建筑,西尽处是中山公园。如若步行观赏,亦非没有可能,但需有知根知底的“地陪公”指点,方有乐趣。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百乐门

欣赏愚园路有些讲究,总结起来是五步五重境界:

第一步是荡马路

像老底子轧朋友谈恋爱一样扫大街,随便兜兜,看见的可能是有些杂乱无章的街景,市井气烟火气生活气浓郁。这也是生活在愚园路的一大好处,生活比较方便。过去年代,几乎每条弄堂口都有小摊讨生活,成为街头一景。正是因为落在时间的尘埃里没有太大变化,愚园路上的建筑看上去都有些老旧,倒也符合历史风貌的特点。

第二步是穿弄堂

愚园路的弄堂文化在上海滩应该算是较为典型的,因为多而密,弄堂深深深几许,尤其是新式里弄尤为典型。愚园路的魅力其实就在其中,但许多人“七客一过路”,自然是走过路过错过了。即便许多住在愚园路上的人,也是附近弄堂熟悉,稍走远些就夹生了。其实许多弄堂是弄中有弄,前后通,左右通,弄通弄,弄通路,四通八达的。倒是一些小时候的皮大王,捣蛋鬼,对此熟悉得很。随便举两条,沪西别墅可通宏业花园,宏业花园可通岐山邨,岐山邨可通江苏路安定坊,也就是说顾圣婴的家和施蛰存的家还有傅雷的家是通过弄堂就可以走通的……有人说,没有住过石库门和弄堂房子,没有过过弄堂生活,不会穿弄堂走路,不算地道上海人,有些道理。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第三步是入堂奥

如果有机会进入花园住宅的内里,登堂入室,那就更是气象万千,感慨万千,不仅建筑风格多样,重要的是人物变迁充满故事和人生况味。愚园路上目前成为公共空间或部分成为公共空间,或有活动机会时可以进入的有刘长胜故居、亨昌里《布尔什维克》编辑部、433弄创意区、洛公馆餐厅(洛克菲勒投资兴建)、1015号和1039弄内的福餐厅、弘基创邑国际园草坪餐厅和百乐门等纪念馆和商业场所,而像长宁区少年宫(曾是王伯群住宅和汪邸)、市西中学(曾是汉璧礼西童公学)、杨树勋住宅(现为悦子阁高级会所)、同仁医院(内有犹太别墅)等则非特定对象和特定时间不得或不会入内……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救火会

第四步是听故事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如果不把愚园路上的建筑当作一本石头的大书打开看,不了解这条路的前世今生,不知道建筑里面的历史人文和故事,感知不到建筑的温度,体会不到建筑无声的情感,就不会呼吸到这条路的特殊气息,欣赏到这条路的特殊气质。知道了这条路曾经是郊外的林荫大道、越界筑路的房地产新区、“沪西歹土”、二战谍战之地,你才会用特殊的眼光去打量这条路,弄堂深深深几许,随便走一走,望一望,都会是惊鸿一瞥,让你翻江倒海。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愚园路1136弄

第五步是有感悟

重温历史,还原历史,是为了了解真相,获取知识,进一步启迪当下,感悟人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愚园路上的建筑初步了解上海的建筑史。其二,通过了解这条路,可以较为完整地寻找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文脉,这是一条无数仁人志士吾将上下来求索的道路,无论红道、黑道、白道、灰道,乃至无间道,都在这条路上留下过深深的足迹。第三,通过这条路,可以看到我们这座国际大都市是如何由外滩这个城外之城的起点由东向西慢慢发展起来的,从最初东到黄浦滩,西到抛球场,南到洋泾浜,北到李家厂的英租界到逐渐扩大的公共租界,到不断向西越界筑路形成了今天的愚园路,再向西至长宁路、虹桥路。第四,我们从愚园路上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中,从这里特别丰富的社会阶层中,从这里有着离奇经历和独特命数的男男女女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社会经验,更是一种超越历史岁月的豁达……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人走得再远,也是传统的一环;人冲得再快,也需要回望来路。身处当下这个急剧变化的互联网世界,我们需要自我的身份认证,需要找到自己归属的根。去国怀乡的人把愚园路当作他们的“乡愁”,精神上流离失所的现代人更会把他们失去的乐园当作心灵的居所。

跟随这条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记忆

四段马路,五步境界,方可将愚园路这坛醇酒品出味道来。愚园路历史钩沉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尽最大努力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