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從1918年拓路完成,愚園路今年迎來百歲生日。100年來,愚園路因在上海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激盪著許多傳奇故事。

百年愚園路的豐富歷史,被生於茲長於茲的解放日報社副總編徐錦江寫進了《愚園路》一書中,繼而觸發了紀錄片《愚園路》的拍攝。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這些有關愚園路的文字。

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始終有溫度。這是最近流行的溫情話語。我們今天就來漫步愚園路這個風貌保護區,讀讀路上的建築。

許多人可能並不清楚,愚園路其實有四段,而如有興趣尋訪這四段愚園路,我覺得需要走五步進入五重境界,才會有所收穫,讀出味道來。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愚園路手繪圖

愚園路從1860年築“軍路”開始算起,到1918年拓路完成,經歷了58年半個多世紀方才成型。據1935年2月11日《大晚報》“上海越界築路表”載“愚園路1912—1913年時已長達2378米”(未包括劃入租界約長397米的那一段),而根據《長寧區地名志》記載“愚園路全長2775米,本區長1557米”,《靜安區志》及《靜安地名追蹤》俱載愚園路靜安區路段長1218米,長寧區的1557米加靜安區的1218米,愚園路全長正好等於2775米。現在的愚園路自東向西有四段。第一段,從銅仁路經東海廣場(原上海計算機廠)到常德路的愚園東路,其實是後來“接出來”的假愚園路或新愚園路,老底子的愚園路應該從常德路到華山路萬航渡路接口的那一段算起,這是第二段。第三段愚園路,自華山路萬航渡路到烏魯木齊北路,路口的地標是迄今猶存舊貌的百樂門,還有早些年人們熟悉的市百九店。路南愚園支路一帶也拆新了,取而代之的是1788廣場和靜安高和大廈等。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愚園路街景

真正保留了成片歷史街區風貌的是第四段愚園路。從烏魯木齊北路口的救火會、市西中學和對馬路的愚谷邨湧泉坊開始,人們多以為愚園路到定西路中山公園九層頭(西園公寓)已西盡,其實定西路也是後來才開通的。現在四段愚園路的地標分別是東海廣場、晶品商廈、百樂門和救火會建築,西盡處是中山公園。如若步行觀賞,亦非沒有可能,但需有知根知底的“地陪公”指點,方有樂趣。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百樂門

欣賞愚園路有些講究,總結起來是五步五重境界:

第一步是蕩馬路

像老底子軋朋友談戀愛一樣掃大街,隨便兜兜,看見的可能是有些雜亂無章的街景,市井氣煙火氣生活氣濃郁。這也是生活在愚園路的一大好處,生活比較方便。過去年代,幾乎每條弄堂口都有小攤討生活,成為街頭一景。正是因為落在時間的塵埃裡沒有太大變化,愚園路上的建築看上去都有些老舊,倒也符合歷史風貌的特點。

第二步是穿弄堂

愚園路的弄堂文化在上海灘應該算是較為典型的,因為多而密,弄堂深深深幾許,尤其是新式里弄尤為典型。愚園路的魅力其實就在其中,但許多人“七客一過路”,自然是走過路過錯過了。即便許多住在愚園路上的人,也是附近弄堂熟悉,稍走遠些就夾生了。其實許多弄堂是弄中有弄,前後通,左右通,弄通弄,弄通路,四通八達的。倒是一些小時候的皮大王,搗蛋鬼,對此熟悉得很。隨便舉兩條,滬西別墅可通宏業花園,宏業花園可通岐山邨,岐山邨可通江蘇路安定坊,也就是說顧聖嬰的家和施蟄存的家還有傅雷的家是通過弄堂就可以走通的……有人說,沒有住過石庫門和弄堂房子,沒有過過弄堂生活,不會穿弄堂走路,不算地道上海人,有些道理。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第三步是入堂奧

如果有機會進入花園住宅的內裡,登堂入室,那就更是氣象萬千,感慨萬千,不僅建築風格多樣,重要的是人物變遷充滿故事和人生況味。愚園路上目前成為公共空間或部分成為公共空間,或有活動機會時可以進入的有劉長勝故居、亨昌裡《布爾什維克》編輯部、433弄創意區、洛公館餐廳(洛克菲勒投資興建)、1015號和1039弄內的福餐廳、弘基創邑國際園草坪餐廳和百樂門等紀念館和商業場所,而像長寧區少年宮(曾是王伯群住宅和汪邸)、市西中學(曾是漢璧禮西童公學)、楊樹勳住宅(現為悅子閣高級會所)、同仁醫院(內有猶太別墅)等則非特定對象和特定時間不得或不會入內……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救火會

第四步是聽故事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如果不把愚園路上的建築當作一本石頭的大書打開看,不瞭解這條路的前世今生,不知道建築裡面的歷史人文和故事,感知不到建築的溫度,體會不到建築無聲的情感,就不會呼吸到這條路的特殊氣息,欣賞到這條路的特殊氣質。知道了這條路曾經是郊外的林蔭大道、越界築路的房地產新區、“滬西歹土”、二戰諜戰之地,你才會用特殊的眼光去打量這條路,弄堂深深深幾許,隨便走一走,望一望,都會是驚鴻一瞥,讓你翻江倒海。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愚園路1136弄

第五步是有感悟

重溫歷史,還原歷史,是為了瞭解真相,獲取知識,進一步啟迪當下,感悟人生。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愚園路上的建築初步瞭解上海的建築史。其二,通過了解這條路,可以較為完整地尋找到中國近現代史的文脈,這是一條無數仁人志士吾將上下來求索的道路,無論紅道、黑道、白道、灰道,乃至無間道,都在這條路上留下過深深的足跡。第三,通過這條路,可以看到我們這座國際大都市是如何由外灘這個城外之城的起點由東向西慢慢發展起來的,從最初東到黃浦灘,西到拋球場,南到洋涇浜,北到李家廠的英租界到逐漸擴大的公共租界,到不斷向西越界築路形成了今天的愚園路,再向西至長寧路、虹橋路。第四,我們從愚園路上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中,從這裡特別豐富的社會階層中,從這裡有著離奇經歷和獨特命數的男男女女中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社會經驗,更是一種超越歷史歲月的豁達……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人走得再遠,也是傳統的一環;人衝得再快,也需要回望來路。身處當下這個急劇變化的互聯網世界,我們需要自我的身份認證,需要找到自己歸屬的根。去國懷鄉的人把愚園路當作他們的“鄉愁”,精神上流離失所的現代人更會把他們失去的樂園當作心靈的居所。

跟隨這條路的故事,走近老上海城市記憶

四段馬路,五步境界,方可將愚園路這壇醇酒品出味道來。愚園路歷史鉤沉研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盡最大努力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