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

风里雨里头条等你


我是老夏,一个混迹于互联网的大叔,分享职场规划、电商运营、逻辑思维、全域营销策划,团队管理的各项经验和知识.

如果对我的回答很认可,记得点赞!,谢谢!


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大多数的习惯总是无意间养成的,

比如跷二郎腿,口头禅等等。

那么,类似读书这种习惯,又如何自主的去培养呢?

当今社会,各式各样的图文影像空前发达,互联网充满了铺天盖地的碎片信息。

这让我们在培养读书习惯时往往需要抵住更多的外界诱惑。

可并不是说,你就无法养成阅读习惯了,老夏来分析一下。


一.培养读书习惯的前提

1.养成阅读的习惯,得靠自愿。

很多人都曾经努力养成早起的习惯,但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因为他们主观上就不想早起,心里想着多睡一会儿多好。

读书也是,你要自愿去养成阅读习惯,

别人逼着你读没用,你要自己逼自己,

你要明白阅读能给你带来收获,是有益的。

2.读书以快乐为前提。

老话说了无数遍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要培养阅读的兴趣,从读书中感受快乐,

把读书当成一种课外的精神美食,不时去品尝一下。

千万不要枯燥的干巴巴阅读,不但浪费时间,还没有收获。

3.留出足够时间来读书

每天可以找一个固定的时间专门留给阅读。

如果起得早,可以在早上多处一段时间,

如果你睡得晚,就睡前阅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别因为其他事情太忙而漏了阅读的时间


二.培养读书习惯的方法

1.列出书单,做好计划

首先你要思考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类书,那类书中又有那些对你帮助最大。

你自己如果无法找到,可以借助豆瓣等网络途径,查找相关的书籍,

根据评论和评分,找出合适的一些。

有了书,还要做计划,以日,周,月为单位,每天阅读多少,

你可以做成表格,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很多人都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既然读书就读那些最深奥的,显得有逼格。

其实不然,你一上来就找本《哲学史》,翻了半天,一脸茫然,你还怎么坚持阅读下去。

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切不可好高骛远

先可以选择轻松易懂的书籍,

等有了一定深度和基础,在循序渐进,

挑战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书。

3.寻找动力,比赛竞争

听起来或许会有点幼稚,但其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你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商量约定,

制定相同量的读书任务, 每读完一本就划掉,

看谁先划光,输的人请客吃饭,赌注不大,

但是人都会有好胜心,十分有效。

4.练习写作,读写结合

当你的阅读有了一定基础后,你就可以尝试学习写作,

你可以写你看的书籍的读后感,

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各种观念。

在你写作时,经常会感到知识储备不足,

这是就会想到去读书学习,两者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起都好


老夏分析师


这是我今年读的书,不算太多。

我以前也是不喜欢读书的,有空余时间要么看电影、电视剧,要么打游戏。直到单位里提倡读书,搞了读书活动,在大家的引领下,我才慢慢开始阅读。


第一,参加一个读书群体(读书群、读书俱乐部),给自己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有了这个氛围,自己容易受到影响,能够更容易的爱上阅读。

第二,从你能读的下去的书开始,哪怕是小人书也可以。

不要一上来就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书,那样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第三,每天给自己规定读书的最少时间,可以是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都行。

坚持下去,完成了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收获。会因为有收获而爱上阅读。

第四,排除干扰因素,读书的时间尽量远离手机。
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邸达物理


阅读如纷繁的世界,多姿多态,单就阅读目的的不同,便可分为很多种。比如,为了写作而查找片段资料的阅读,可称之为“片段阅读”。这些直接进入书籍某章、某节、某段精准查找的资料。另外一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进行的阅读,可称为“应试阅读”。还有一种,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拓宽视界、廓大胸襟的阅读,可谓之“提升阅读”,等等。

每次谈聊起读书,我都会立即想到黄庭坚那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他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是黄庭坚要读书的最初目的,他一辈子在书籍里摸爬滚打,不断求索,于是,不但摆脱了“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终开创了江西诗派,成为了诗坛一代宗师。黄庭坚是那种对读书喜欢到骨子里的人,无书不读,而又不能片刻无书。那么,平凡如我者,要如何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或兴趣呢?

首先要声明一点,我从来不反对人家不读书,因为读书的兴趣不必人人都有,如今信息时代,兴趣爱好的指向不计其数,你可以爱好登山、旅游、美食,这些爱好只要有益身心,我认为与读书并无多少差别。但如果你对读书充满热爱,却有不太清晰进入的路径,我倒可以提示一二,纯粹个人见解。

读书是有路径的,犹如做木匠、弹钢琴一样,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浅表到深入的递进过程。但读书与做木匠、弹钢琴稍有不同的是,做木匠和弹钢琴大都要师傅领进门,而读书往往无师自通。但这个无师自通的通,是真正会读书、把书读好了的层面,这个层面的获得,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比有师傅的言传身教要复杂得多。

第一、读书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材如此,读书也如此。人要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喜欢读书,我喜欢过传统演义小说,如《岳飞传》《杨家将》,我就设法找来读。后来喜欢言情小说,读过一段琼瑶、三毛。我喜欢过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是我最喜欢的武侠大王,《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一本接一本,废寝忘食,我记得《射雕英雄传》是我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一个通宵读完的。有了这些粗浅而快餐式的阅读之后,慢慢就开始有了文学的向往,喜欢闪亮的词语,喜欢美好的句子,于是,开始读徐志摩、戴望舒、郁达夫,那时不喜欢鲁迅、周作人,这俩兄弟是中年后才真正喜欢的作家。之后便还有舒婷、北岛、顾城。再后来喜欢上了西方文学,主要是小说,傅雷先生翻译的罗曼·罗兰的小说,全部读了,尤其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读过三遍;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也是我的最爱,那诗一样的语言,是我文学的最初启蒙,可以说,《莎士比亚全集》的语言,点醒了我对文字的感觉,开启了我对阅读的兴趣。还有一本不得不说的书,那就是《红楼梦》,喜欢《红楼梦》是三十多岁以后的事了,之前没喜欢过,但阅读开始后,就欲罢不能,红楼梦给了我对传统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有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性的宽容,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让人敬佩不已。

第二、选书要有眼光。书是一个海洋,琳琅满目,无法计数,在这海量的图书之中,要选择自己喜欢而又一定会有裨益的书籍,恐非易事。我自己有一个小经验,那就是举一反三、追根溯源。比如,我有一段时间迷恋过鲁迅的杂文,便想法搜罗他的全集,《鲁迅全集》最好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但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也买不起这一套书,而自己又是那种对书籍版本选择如同有洁癖的人,宁失勿滥。因为长沙的旧书店货很足,经常有这种旧书卖,只不过不齐全而已。于是,我利用到长沙的机会,到八一路、人民路这些旧书店相对集中的地方,看到了就买,经过好多次后,竟然搜罗了一套鲁迅全集,虽然其中有些破损,虽然有的是精装本、有的是平装本,但肉只花了蔬菜钱,值。

又比如,我最近在读《金瓶梅》(冯其庸、白维国、卜健校注岳麓书社《金瓶梅词话校注》),因为这本特别的书特别吸引人,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历史文化知识点让人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为作深入了解,我便按图索骥,到网上搜索,一次购买了一大叠研究金瓶梅的书籍来读,如杨子华《金瓶梅艺术世界》,李布青《金瓶梅俚语俗谚》,郑培凯《茶余酒后金瓶梅》,马瑞芳《金瓶梅风情谭》,黄霖《金瓶梅讲演录》,《黄霖讲金瓶梅》,扬之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白维国《金瓶梅风俗谭》,孟超《金瓶梅人物》,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等等,除了两三本我明显感觉质量水准不是很高的外,我几乎把当当网上所有研究金瓶梅有货的书籍全部买下了。

还比如,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唐德刚先生的《胡适杂忆》一书,一读之下,大惊失色——竟有写得这么好的人物随笔!有多好?看我摘录一段其中的文字:可别小视‘跑龙套’!纽约市有京戏票房五家之多。平时公演,粉墨登场,锣鼓冬仓,琴韵悠扬,也真煞有介事。可是‘龙套’一出,则马脚全露。那批华洋混编的‘龙套’,有的不推就不‘跑’;有的推也不‘跑’;有的各‘跑’其‘跑’,不自由,毋宁死……好不热闹!

所以,台湾《夏志清先生》在《胡适杂忆序》中极赞唐德刚的文字说:“同胡适一样,唐德刚的中文文章比他的诗词写得更好。《胡适杂忆》出版后,我想他应被公认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倒没有走胡适的老路,写一清如水的纯白话。德刚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确实,妙趣横生是对唐德刚文章最好概括,不过,唐德刚的文章不单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他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和宽容,他写人物,不因师而褒,也不因敌而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最他文章中另一特色,也是更吸引人处。

《胡适杂忆》一口气读完后,我马上把能够买到的唐先生的书籍,全部买来,包括:《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史学与仁学》《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张学良口述历史》等,一收到书,就一个猛子扎下去,酣畅淋漓地饱餐了一顿!

选书要有眼光,也要有方法。在书籍中勾留得久了,自然有阅历、有品味、有眼光、有选择,举一反三、追根溯源,你喜爱的书籍就会源源不断的向你蜂拥而来!


帝国的脸谱


关于阅读的习惯培养,分享个人看法。

1、先习惯状态、再考虑阅读量

如果您是一个前面都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我个人不建议您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各种周翔的阅读计划。

一个人学习一样东西,连状态都还没有进入就开始做计划是没有意义的。

要习惯一个新事件,首先要去接触它,如阅读,应该从习惯每一天都有阅读这么一个状态开始,习惯了这个阅读的状态以后,再考虑后面的阅读量。

很多人不管是阅读,还是接触其他任何新鲜事,一开始总是斗志昂扬,满怀热情的制定各种计划,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定了很多量,结果不但没有完成计划表,还浪费了自己很多时间。



我认为这都是没有从习惯状态开始导致的,应该让自己从每天都阅读开始,而不是阅读多少开始,哪怕一天知识阅读一页文字,也要坚持每天都阅读这个动作,直至你熟悉并且将这种习以为常的时候,您再考虑制定您的计划。

由状态升华到习惯往往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是习惯形成的基础,能坚持过这段时间的人就寥寥可数。



2、养成固定时间阅读

当习惯了每天阅读的状态以后,就可以考虑制定阅读计划了。

我认为要坚持阅读的习惯,跟“收获感”的心理需求分不开。

阅读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生活工作有帮助的书籍。

我不建议去新手读者去读那些高大上晦涩难懂的书籍。

因为这种书籍虽然评价都很好,如四大名著,但未必适合每个人。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里的人,而是应该从书籍里发现跟自己有共鸣的作者,发现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我认为看书应该是自己怎么爽就怎么看,如果能在爽的同时增加收获感就更好不过了。

这便是在下对阅读习惯的看法。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夜行道


夜行道


发现你的原因

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读者,您既可以一种类型,也可以是两种类型。

第一种读者就是我所说的激情读者。

      1. 他们阅读是因为他们只是喜欢阅读。
      2. 他们读了那些引起他们兴趣的书。
      3. 他们不一定会寻找能够改善自己或解决问题的书籍。
      4. 阅读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第二种是我称之为寻求读者的人。

      1. 他们阅读以解决问题。
      2. 他们阅读以增强自己的心理图书馆。
      3. 他们阅读以改善自己。
      4. 对他们来说,阅读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那么,你为什么要阅读?为了改善自己或仅仅享受这一刻?选择一种类型并从那里开始。每日阅读。


从小处开始。

      1. 你不必每天读一本书。只需每天阅读一页。
      2. 如果你碰巧阅读的不止这些,那就庆祝一点点成功。
      3. 不要担心您对该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您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它。
      4. 从小做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你的势头

利用书籍摘要。

      1. 您可以在线查找书籍摘要,查看哪些书籍符合您的喜好。
      2. 从那里,编译一个读取列表。

利用应用程序。

      1. 书籍不一定是物理的,它们也可以是数字化的。
      2. 在手机中安装应用程序。
      3. 接下来,用阅读替代你的盲目社交媒体滚动。

旨在成为一名读者。

      1. 对自己作为读者的自我形象感到满意。
      2. 你是怎样做的?通过定期阅读。
      3. 在你内心深处,你知道你是一个读者,阅读是你的一部分。
      4. 你没有阅读以打动任何人,你读自己的幸福。

寻求读者的一些技术提示。突出。


      1. 对于实体书籍,用荧光笔突出显示重要句子。
      2. 对于电子书,请使用高亮显示功能。
      3. 突出显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和保留内容,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修改。

发表评论。

      1. 我们不必盲目相信书中所说的内容。如有必要,我们可以不同意某些观点,甚至挑战某些假设。
      2. 例如,当我不同意某些想法时,我会说:我现在不同意这一部分。然后,我会继续我的生活,并在一段时间后重温它。
      3. 很多时候,每当我访问我的评论时,我都会获得新的见解。

记笔记。

      1. 您的笔记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思维导图,点形式甚至草图。
      2. 你的笔记是你理解的结晶。
      3. 您的笔记成为您的延伸,在您的生活中为您提供指导和服务。

让时间为你工作。

    1. 耐心点。不要问自己,“为什么我还不是读者?”相反,只是享受阅读过程。
    2. 冲洗并重复。
    3. 请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快乐阅读。


行信勇乐恩


初步养成

读书的习惯,在于慢慢养成。

每天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在书桌面前坐一会儿。每次不要提太高要求。

进度不要求快,有的时候快就是慢。或者如《道德经》里说的,“少则得,多则惑。”

进阶

为了更好巩固读书的习惯。我们需要在方法的层面,精益求精。比如阅读一本书,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比如下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

其实,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更够效率

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我们应该可以更进一步了。但那么多知识,你这么掌握的完?

也许,你需要专业的读书人,为你服务。比如在大城市特别流行的读书APP,得到和樊登读书会。

听说现在网上还有一个叫做一书一课的APP,很多人都说好。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悦读者渔夫fddsqy


关于读书,先分类,哪些是需要慢慢体会的,比如老子的《道德经》这样的国学经典,这些可以每天诵读几十分钟,例如我,每天就会诵读《道德经》《大学》《知行合一》等国学经典30分钟,在一个就是泛读的,旨在于增加我们的阅历,见识,这样的书就应该泛读,还有一些,每天利用空现时间看一下政治新闻,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的社会话题这是很有必要的,总之,每天至少读书60分钟,也可以大声的诵读出来。这样神清气爽


打击传销连锁经营


培养读书习惯要靠自律精神,首先要知道读书是世界最好的事情,有了这个认知就会自觉去读书,读书习惯的养成要坚持三点;一是读书要做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动笔了,读书的效果就好了,慢慢就会喜欢上读书;二是要坚持读用结合,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只有将读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就能解决工作和实际中的问题,使读书的效果更好;三是要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当读过有意义的书籍后,可以逼着自己写一点读书体会,这样既读了书,又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乐何而不为。书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与书交朋友就要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坚信读书好,就能使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来。


悟思必得


一.先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的家庭氛围是营造出来的,如果孩子还小,就从现在开始坚持亲子阅读;如果孩子已能自主阅读,就从他的兴趣点入手:童话、校园小说、科普、侦察、军事……投其所好地引导,如果还是不愿看,就从“听书"开始,只要兴趣被点燃,有限的听就已不能满足,手不释卷指日可待。

二."自主选择十经典推荐”,让阅读量大面广

鲁迅言:阅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孩子一开始阅读都会有固定的类型,尊重他自主选择的同时还需要家长推荐、指导,毕竟我们对于阅读、对于书籍要比孩子更熟悉,我们会比孩子更懂得,除了小说,可读的还有散文、传记、诗歌、戏剧;除了泛读,还有精读:那些一代一代人认定的、留传的有价值的经典读物,值得我们反复细细品味。

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让阅读有深度

当孩子的阅读走上正轨,应引导他做读书笔记,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只关注故事情节,长此以往,对知识性强的书,或是需要思考的知识,会本能地有些排斥,另外,书也读了却呈现"水过地皮干"的表层形象,所以做读书笔记显得非常有必要。可先从提炼关键节点开始做笔记,注意不是摘抄而是用自己的话总结,开始可以一两句,但一定要抓点,慢慢地孩子的思维逻辑和归纳总结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他可能会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更深入的思考。

书犹药也,善读之方可以医愚。愿每个孩子都能与书为伍,与阅读作伴。



杨杨老师谈教学


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

谈到如何指导孩子读书,让孩子喜欢读书,乐于读书,这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的到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更需要有耐心。

首先,我国传统的教育孩子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刻苦读书,正所谓“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个“苦”别说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吃,就是一些成人也望而却步,正如周弘老师替孩子所表达的:先苦后乐,到不如先乐完再说。这就使原本快乐的求知过程变的乏味、枯燥,甚至苦不堪言。使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因此,教育、引导孩子读书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在刚开始时,由于孩子识字不多,就看一些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书,让他们利用仅识的一点字去感受读书的快乐,对他们不爱看的书不给予强迫,以免打击他们看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其次,家庭中尽量营造学习读书的良好氛围,孩子的可塑性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想让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自己爱读书,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备一些百科知识、文学类、历史类、地理类的书籍,同时也便于查找资料,家长尽可能的多掌握些知识,也可以促进和激励孩子的读书和学习,总之,与孩子一起读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

再有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多去图书馆、书店一类的场所。进书店,他 可能不按家长的意愿去看知识类的书,而是看他自己爱看的书,如卡通、动画等,其实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只要他能在那安心看书,目的就达到了,而且是非常好的开始,因为他有兴趣,他就读的快,记的牢,孩子以后的学业还长着呢,读完的书可能一时用不上,将来肯定可以用上的,并且读多了,还可以不断改进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读书速度,这一点,武汉的陈克正老师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利用这种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2002年暑假期间孩子在完成所有规定作业的情况下,共读书将近500万字,大大超过了同年级学生所能达到的阅读能力极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