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伤的父母

导语: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主动选择就投胎到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在这个家庭遇见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并被迫的进入到了一个已经运行多年的家庭系统中,我们被迫的要适应这个家庭系统,在适应这个家庭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被迫的、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伤的父母

01

49岁的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中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依然有很多遗憾,他说:“我一辈子没有问过我父亲一个问题。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我跟我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结果确实导致我年轻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高晓松的家庭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肯定属于那种让人羡慕的家庭,他称:在他们家,硕士都属于文盲,高晓松生来就不用为柴米油盐所担忧,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让他觉得不满。

他说自己此前的人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直到40岁之后,他才慢慢摆脱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来。

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伤的父母

02

豆瓣社区上有一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成员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归咎于父母。此起彼伏地说,父母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十恶不赦,无一可取。

脾气暴躁的说,是因为父母总是吵架;赚不了大钱的说,是因为原生家庭的贫穷思维;感情不顺的说,是因为父母婚姻不和;总是自卑焦虑的说,是因为从小接受的打压式教育……

这个借口是万能的。

因为父母总有过错,而你,总有办法找到他们的不足。

但我们忘记了:

天下没有完美的个体,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伤的父母

03

“小时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饭”

这个人,是被公认为“央视一姐”的董卿。

“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自己何尝不像董卿一样,看似光鲜得体的背后,内心始终住着那个父亲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孩。原生家庭,可能是内心最柔软、最不能触碰、又无可奈何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时,董卿的人生成就跟小的时候这一段严苛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是啊,正如你和我不是完美的,每个家庭不可能完美,每对父母也不可能完美。

知道了这一点,或许,我们都能放下一点点,对父母的苛求。

要知道,他们也是人。

是人,就会有过错;

是人,就不会像一本育儿大辞典一样,100%正确地、毫无谬误地对待你。

他们会有自己的局限,也会有自己的僵局。

他们努力破局的样子,我们看不到。

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伤的父母

04

中午吃饭和同事闲聊,说起原生家庭这一话题,她忽然问道:“都在说怎样的原生家庭不好,那到底怎样的原生家庭才是好的呢?”

我认真思考了一会,回答说:“大概从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原生家庭吧。”

这个观点还是一位从事心理行业多年的老师告诉我的,她说:“从来没有什么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来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一点伤的父母。只是很多时候,孩子受了伤,没有人意识到而已。

记得在我18岁生日的那天,当我点燃蜡烛的时候,我的那个长期对我暴戾的父亲对我说,“请原谅我没有办法给你更好的生活。

我当时就怔住了

他是一个农民。

未曾受过高等教育,未曾有过阔绰的家庭,也没有温柔的环境令他无忧无虑地成长。

他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那片黄土地里从贫困的手里去抢夺一切可能的资源,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的劳作。

所以,他一身戾气。

所以,他满心悲苦。

那时我就想,哪怕从今往后,即便父母再有不好,我也要记得,他们已经给了我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爱。

所以需要认识到,怨恨的背后其实是爱,如果没有这个爱,也就谈不上怨恨了。所以完全否定父母,是无法解放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