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也從沒有不曾讓孩子受傷的父母

導語: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主動選擇就投胎到一個家庭,這個家庭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在這個家庭遇見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並被迫的進入到了一個已經運行多年的家庭系統中,我們被迫的要適應這個家庭系統,在適應這個家庭系統的過程中,我們被迫的、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也從沒有不曾讓孩子受傷的父母

01

49歲的高曉松在《奇葩大會》中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依然有很多遺憾,他說:“我一輩子沒有問過我父親一個問題。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因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尤其是我跟我父親之間極為不好的關係,結果確實導致我年輕時候出現很多問題。”

高曉松的家庭在我們普通人眼裡肯定屬於那種讓人羨慕的家庭,他稱:在他們家,碩士都屬於文盲,高曉松生來就不用為柴米油鹽所擔憂,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依然覺得自己的原生家庭讓他覺得不滿。

他說自己此前的人生出現了很多問題: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等。直到40歲之後,他才慢慢擺脫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來。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也從沒有不曾讓孩子受傷的父母

02

豆瓣社區上有一個著名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很多成員將自己的人生困難和問題歸咎於父母。此起彼伏地說,父母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十惡不赦,無一可取。

脾氣暴躁的說,是因為父母總是吵架;賺不了大錢的說,是因為原生家庭的貧窮思維;感情不順的說,是因為父母婚姻不和;總是自卑焦慮的說,是因為從小接受的打壓式教育……

這個藉口是萬能的。

因為父母總有過錯,而你,總有辦法找到他們的不足。

但我們忘記了:

天下沒有完美的個體,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也從沒有不曾讓孩子受傷的父母

03

“小時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飯”

這個人,是被公認為“央視一姐”的董卿。

“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自己何嘗不像董卿一樣,看似光鮮得體的背後,內心始終住著那個父親面前戰戰兢兢的小孩。原生家庭,可能是內心最柔軟、最不能觸碰、又無可奈何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時,董卿的人生成就跟小的時候這一段嚴苛教育有著莫大的關係。

是啊,正如你和我不是完美的,每個家庭不可能完美,每對父母也不可能完美。

知道了這一點,或許,我們都能放下一點點,對父母的苛求。

要知道,他們也是人。

是人,就會有過錯;

是人,就不會像一本育兒大辭典一樣,100%正確地、毫無謬誤地對待你。

他們會有自己的侷限,也會有自己的僵局。

他們努力破局的樣子,我們看不到。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也從沒有不曾讓孩子受傷的父母

04

中午吃飯和同事閒聊,說起原生家庭這一話題,她忽然問道:“都在說怎樣的原生家庭不好,那到底怎樣的原生家庭才是好的呢?”

我認真思考了一會,回答說:“大概從來都沒有什麼好的原生家庭吧。”

這個觀點還是一位從事心理行業多年的老師告訴我的,她說:“從來沒有什麼好的原生家庭,也從來沒有不曾讓孩子受一點傷的父母。只是很多時候,孩子受了傷,沒有人意識到而已。

記得在我18歲生日的那天,當我點燃蠟燭的時候,我的那個長期對我暴戾的父親對我說,“請原諒我沒有辦法給你更好的生活。

我當時就怔住了

他是一個農民。

未曾受過高等教育,未曾有過闊綽的家庭,也沒有溫柔的環境令他無憂無慮地成長。

他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那片黃土地裡從貧困的手裡去搶奪一切可能的資源,爭分奪秒,不分晝夜的勞作。

所以,他一身戾氣。

所以,他滿心悲苦。

那時我就想,哪怕從今往後,即便父母再有不好,我也要記得,他們已經給了我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愛。

所以需要認識到,怨恨的背後其實是愛,如果沒有這個愛,也就談不上怨恨了。所以完全否定父母,是無法解放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