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部分80、90后家长有一盲点:就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

随遇而安


一.不太理解提问者关注点在于80、90后的家长的缘由,因为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的家长们会有越来越新的和更好的教育理念,“伤害”孩子的可能性相对在降低。

二.“以爱的名义伤害”怎么理解,是家长对孩子报以较高的期待,进而严格地要求孩子,还是家长控制欲太重以致孩子没有自由,又或者是过分溺爱以至于孩子没有成长?

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对于好的“爱”是比较清晰和明确的,相对于以前的家长我们更谦逊也更爱学习,我们对于教育和爱的把控都张弛有度一些,我们也更懂得反省和思考。

我看到身边的很多年轻的妈妈们都在努力提高自己,我们都知道更好的自己才是一个更好的妈妈,育儿先育己。

我看到身边的年轻爸妈们更相信科学,但又是辩证地接受,不盲目不盲从。

我看到我们都在努力给予孩子更好的爱,是有反思有修正的爱,是越来越好的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长远。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在变得越来越好,爸爸妈妈们也在变得更加优秀。


刘芮希Luna


案例1:

10个月大的宝宝在小区广场爬着玩,一旁的奶奶立刻抱了起来“哎呀地上多脏呀,快起来”。

案例2: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一周岁的宝宝坐在餐椅里边吃边玩,爸爸看见了说“哎呀 看你吃的哪都是”,姥姥抢过碗和勺一口一口的喂起来,宝宝不吃了还不停劝说“来 再吃一口 你不吃 我吃了啊”。

案例3:

超市里,三岁大的宝贝有了选择意识“妈妈我想要这个玩具,妈妈我想吃这个”,一旁的母亲脱口而出“不行 那个太贵了 不行 那个坏牙”。

这些案例是不是很熟悉,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意间就这样随时发生着。他们被所谓什么都懂的大人们约束着行为、控制着思想、从里到外保护的好好的,看上去健康而快乐,真的是这样吗?不要再用他们还小做不了,我们是为他们好,这样的话来替他们找借口了,等他们长大了不会随着年龄而懂得,工作中遇到困难了不是辞职而是想办法解决,婚姻里出现问题了不是离婚而是沟通包容,教育孩子不是用棍棒而是陪伴。


我就叫张小七


晓行致良知,观察、思考、践行教育,欢迎留言讨论。

关于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岂止是80、90后的家长,每一代家长中都有。只不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意识的觉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由此,也出现了一些过度和出错的教育现象。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爱的名义,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反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伤害的现象。

至少以下情况比较严重。

1、包办。

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由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包办,孩子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学习就行了。很多孩子都五年级了,连鞋带开了都不会系,早上刷牙的牙膏都是提前有妈妈挤好的,鸡蛋都是剥好了放到碗里,如此等等。这是以爱的名义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剥夺了孩子做人的最基本的一些本领,不是爱,是害。最后培养出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无法独立面对世界、更无法解决困难的低能儿。

2、真空。

唯恐孩子受到伤害,给孩子创造了人为的真空环境。喝水恨不得喝蒸馏水;吃饭恨不得吃自己种的菜;见人恨不得只见博士硕士;孩子一感冒就去医院打点滴,见不得孩子咳嗽一下;孩子不能和学差生交朋友,最好连话都不要说;不能去农村,嫌脏;......孩子几乎生活在真空中,这是爱吗?这是以爱的名义遮住了孩子的双眼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剥夺了孩子认识真实世界的机会,最后一定培养出一个没有任何免疫力的超级容易被打倒的人。

3、干涉。

父母以爱的名义粗暴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不许读父母不喜欢的书;不能玩水,不能玩土,不能玩父母认为危险和脏的东西;让你九点上床睡觉就九点,让你多喝牛奶就多喝,让你选择读金融就得读金融,让你在家附近上大学就得在家附近上大学;不许和谁谁交往,不许喜欢哪种类型的女孩子,不许喜欢哪个明星。一碰到孩子的观点或爱好和父母不同,就横加干涉,最后培养出一个没有主见、畏首畏尾、没有自己的孩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教育知识不足。

很多家长不学习,完全凭感觉来教育孩子。其教育观点有的来自于父母长辈,有的来自于亲戚朋友,就是没有通过读书、学习来系统的增长自己的教育知识。其实做父母也是需要培训和学习的。

2、度的把握不好。

溺爱和粗暴都是过度。适度永远 是一门学问。溺爱的父母往往有通过孩子补偿自己的心理,粗暴的父母往往有我是唯一正确的错觉。这都是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正常的、独立的人来看的结果。越是家庭条件优渥,越要注意自己是否过多的干涉了孩子。

3、满足温饱之后的迷茫。

郑也夫先生曾经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一书中说过,人类第一次解决了温饱问题,随之进入了后物欲时代,在如何正确地生活上陷入了迷茫。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在以前,家长为了温饱而奔波,有时候对孩子的教育不像现在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整合资源,孩子的成长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教育下反而比较健康。现在,社会发达了,物质丰富了,追求多元了,有了能力的家长有时候反倒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尤其很难控制对孩子成长的干涉的欲望。这不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社会飞速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面临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比如手机问题,追星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等等等等。

怎么办?

只有多学习,多开阔眼界,多参考,及时调整,时时进步,把教育孩子真正当成一个课题来做,才会不至于出手不当。

愿每个孩子都能碰到开明、民主、有知识、有素养的家长。


我是晓行致良知,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晓行致良知


想说:给孩子自由才是真正的爱!不是80.90后,中国的传统教育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讲究严苛的诗礼传家;西方讲究"绅士教育"、讲究放养、自立……可不管是哪种教育,家长们都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所给予的是不是孩子所希望和要求的。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是以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心态及心理需要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其实那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塑造"孩子。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他们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冯利华董门家服育婴师


不知道大家对“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熟悉吗?我们之前是听着耳熟,现在是用着顺手,80、90后爸爸妈妈也把这份好传承了下来。

不可否认,爸爸妈妈确实是出于爱孩子才会建议、管束、说教甚至动手,但是想想其中的原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经验之谈,对孩子的选择错误有预见性。如果明明知道前方危险预警而不去告知,可能得考虑不是亲爸妈。

2.孩子是我的,必须受我管控。这样思想的父母会全方位的管理孩子的一切,多见常年寡居的单亲妈妈或爸爸。

3.限制孩子,不管金钱还是精神。不在少数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花费非常谨慎,对必要的花费也是能省则省,让孩子有脱不去的贫穷感,即使买了,他们也会说一些“家里没钱,爸妈不容易”之类的话,让孩子充满负罪感而没有拥有的喜悦。说白了就是他们不舍得,但是却把问题推给孩子。

上面的几点但是浅要的解释一下,希望给大家提供参考,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探讨育儿经验,请关注我吧


做淡定妈妈


我觉得家长,把爱的意义没搞清楚,爱他就是尊重他包容他,鼓励他。帮助他健康成长。孩子的主动性应该是占多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