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与西方科幻小说相比,水准如何?

李剑


如果说超越,不止是《三体》,我觉得龙齿刀的《双宇》也绝对超越了西方同类小说。先别急着喷我,看完下面的理由。

在讲小说之前,我们先说说,你认为中国最好的典籍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易经和道德经。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一直排在五经之首吗?

答案我告诉你,层次不一样。

易经与道德经是真正站在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人类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双宇的原因。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个变量,换句话说,是个函数,他是变化的,只有把思维提高到了宇宙的维度,才叫经典,除此之外,都是热门而已,一时的现象产物。

以光为例子,我们看看双宇的解读:

众所周知,牛顿时代,认为光的本质是粒子,但是又不能解释为什么几束光重合在一起,没有发生物理碰撞,从而四处散开。

后来,又发现光有波的性质,可以相互干涉,因为只有波可以互相干涉。这就好比水的涟漪,可以互相融合。

但是又有实验揭示出,光投射到金属板上,会产生温度,这又具备了粒子的特点,于是量子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像性,既然是二像性,那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无论是粒子还是波,都不过是光的现象,现象当然不能证明现象,因为受到条件的约束。透过现象,光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人类,直到龙齿刀以小说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能量传递。“

什么是能量呢?所谓能量,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化学能量,那是质能方程式所定义的焦耳,也不是我们体内的生物能量,那是与水有关的卡路里。这里所说的能量,具有更为广阔的外延,但是它由最基本的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能,一个量,还有一个是媒介。

当然,既然外延更加宽阔,所以其实无法说得清楚,因为一旦说清楚了,就狭隘了,不过为了让大家理解,必须要把他形象化,否则你脑中的神经元无法调取相应的信息,说了也就白说了。

能,可以叫做能子,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温度、压力、质量等等,这些表现形式的原因,就是能子的作用。能子既不是粒子,更不是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透明的玻璃球,或者一个水凝胶,能子提供效果,而不提供产品,因为产品是有形的,能子是无形的,就像玻璃一样,一眼看透,不存在却又很重要。

量,也可以叫做量子,人类现阶段量子学定义的量子,是不可被分割的最小单位,说白了,就是微小的粒子,既然是粒子,当然有质量和体积。不过,这种定义,也是狭隘的,我们把量子简单的理解成物质,却不知道,量子其实还有思维的特点,换句话说,量子具备物、思二相性。

不过物、思二相性,与波粒二相性一样,还是现象,不是本质,因为本质是无法描述的,不过为了说得清楚,只能是硬着头皮给个定义。

量子,就是能子的反物质,也就是产品,产品的功效需要产品这个形态表达出来,

因此量子可以说是能子的表现形式,而能子是量子表现形式的原因。

当然,这是站在我们这个宇宙来看待的,如果反过来看,能子与量子的关系,却是倒挂的。

在明白能子和量子以后,我们还要明白媒介的意义,很多人的思维是简单的二分思维,不是阴就是阳,这是不对的。

阴与阳、能子与量子之所以可以相互影响,正是因为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媒介,媒介是个变量,它几乎可以包罗万象,却没有唯一的描述。要讲清楚媒介,首先还是回到我们讨论的原点,光是什么。

开篇已经说了,光是能量传递,能子作用量子,以“光速“在量子世界中进行能量传递,在地球大气层里,光的媒介就是”大气层“,在宇宙真空中,光的媒介就是那个所谓的”真空“,可见,媒介是多样性的,它就像环境一样,不断变化再变化,你永远无法在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宇宙中,抓住任何一种固定的媒介。

因此,我们看到了现象,那就是亮和热,我们大脑的感光细胞,可以分辨亮与暗,而触觉细胞可以判断冷和热。如果说的抽象点,光就是明与亮的差别,一个相对的亮,影响一个相对的暗,如法炮制,以类似核聚变的速度,快速呈现出来;或者说一个相对的热、影响一个相对的冷,不断重复冷与热、冰与火的交替,从而形成了温度的急速传递。

也就是说,只有能子和量子,光是不存在的,必须要有媒介,否者,亮与暗、热与冷,就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此生不相见。媒介,把能子世界与量子世界融合到了一起,它是万物的桥梁与灵魂。

因此,宇宙与光一样,不只是阴、阳关系,而是阴、媒介、阳的关系,用《双宇》的话来说,宇宙由能子、量子和那个变量媒介所构成。

当然,这只是双宇冰山一角,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不要用动物的思维定义宇宙,那是坎井之蛙,西方人发明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于是站在门后,用猫眼看世界,能看到的世界顶多比猫眼大一点而已。

因此,西方的科幻小说,绝大多数都是狭隘和偏激的,问题还是一个,层次达不到。

我们有更高的智慧,我们知道科学只是现象,本质根本无法形象化,我们现在的西方科学与古代的神学,本质是一样的。

因为都是用现象在解释现象,并且都坚信这是对的,古代坚信,现代一样没有变过。

即使有了一些号称是科学的发现或者发明,也顶多就是改变一下生活方式,用得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灭了,这哪里是“科学”,这只是技术。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中的质能方程式E=MC2。这个被西方吹捧为经典的东西,其实是错的。因为C不是一层不变的,它的平方谬以千里,这个算式由于C2太大,因此无法证伪,这就是爱因斯坦用一个平方的本质,小把戏而已。

在双宇中,E=MTX,其中T是宇宙衰变的时间,X是变量媒介,因为双宇认为,宇宙中真正不变的,不是光,而是时间。

所以西方的科幻小说常常穿越时间,我们的经典小说,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中不难发现,我们在盲目崇拜西方科学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该有的智慧。

中国人的科学=技术+中国哲学,(或者科学+中国神学)。没有哲学的科学是技术,没有技术的哲学,是神学。(当然这里的神学是那些神学经典内涵,不是故事本身)

因此,这种级别的科幻小说,只能叫做技术小说,因为太过狭隘。

其二,既然是小说,不是圣经,必须要接地气,故事不能太科幻,过于架空的科幻等于是玄幻,没有意义。

用《双宇》的理解,文明是多样的,不在一个层次或者“频道”的文明,永远不相见,我们身上的细胞,就真的只是细胞,而不是一个文明吗?这种例子太多太多。

再来,文笔,中国的博大精深,文笔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成语、典故、歇后语等等,老外根本看都看不懂。

总结:中国的科幻小说经典的不多,但是如果懂得中国人的智慧,写出来的东西,思想内核早就超越西方了,只看技术达不达得到而已。

要提升科幻小说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技术含量,增加哲学内涵,探求本质。


鹏哥171463800


《三体》碾压西方的科幻小说,水准之高,可以说是世界科幻界的一座丰碑!

首先三体是一部硬科幻,他不同于网上流传的玄幻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当前物理理论的提前下推导出的科幻小说。又不同于西方的神秘小说,比如著名的《神秘岛》,并没有披着科幻的外衣写探险或者爱情小说。三体中出现的维度、强相互力、曲率光速飞船、光粒、二向箔、小宇宙等都是当有物理学依据的前沿技术。

其次三体把科学与道德哲学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三体的魅力之所在。从古至今,生产力是不断的提高,生产工具是不断的进步,但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一样,社会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一样。在科幻的世界里,随着生产工具的不一样,必然会改变人类现有的社会关系并调整人类的道德准则。比如说,青铜时代号上的人类被称为宇宙人类或者黑暗人类,这些飞船上的人类与地球人类的道德准则就完全不一样,他们被地球人称为反人类的恶魔,犯有毁灭世界文明的大罪!双比如说,程心圣母代表的人类传统道德观念与罗辑代表的黑暗森林法则,它们让人类如何取舍?再比如说,在大低谷时期及三体文明攻入地球前后,人类的心态变化复杂,这些都是在科幻的前提下解答人类的价值观变化。和平与战争时期,人类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最后,三体宏大的述事框架与细节的详细描写给人来了强憾无比的震憾!这是我看的西方科幻小说作家不能比拟的最大一面。三体第一部只是写了地球与三体两个文明的接触,隐约觉得三体已超越了地球N个层次;第二部则引出了黑暗森森,在歌者面前,三体只是一只虫子;第三部则发现黑暗森森只是宇宙真相的一个小点,宇宙的真相无比残酷,歌者也只是一只大点的虫子。

而从细节上的描述则更多了!比如第一部智子迷惑汪森,比如三体游戏,又比如古铮计划。上述细节如果还算宏大的话,那么三个老头讨论未日计划,引出了大末日什么样的人应该获救的社会道德就够细了。面壁人罗辑的舒适日子也着墨较多,引出了权力带给人的享受事宜!

大事都是小人物做的。比如毁灭地球的歌者只是一个小小的清理员,决定毁灭地球的过程也只是望一眼。对于地球文明煞费苦心经营的掩体计划,人家轻描谈写的随手一张二向箔就轻轻地无死角的搞定。这种强烈的反差给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大秦铁鹰剑士


毫不逊色。主要是《三体》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背景,很有历史感。并且将历史与科幻的想象力结合的很好。即使平时不读科幻文学的人,读《三体》也会觉得很熟悉而“亲切”。这就是一个好的作品超越了文类等级限制的结果。

刘慈欣的小说将艺术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在《三体》之前,他其实已经有有一系列的准备,比如创作“大艺术”系列小说。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所言,“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妙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干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梦之海》中所谓“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虽然遭到嘲笑,但最后人类还是要“重新把自己从一群大灾难的幸存者变目为艺术家”。

在刘慈欣的小说创作中,还有与写作的“轻逸”有关。卡尔维诺论述过“轻逸”的写作,而他也是幻想文学这种文类的实践者:当我觉得人类的王国不可避免地要变得沉重时,我总想我是否应该像柏尔修斯(柏尔修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双飞行鞋,砍下女妖的脑袋后借飞行鞋远走高飞)那样飞向另一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这种快乐的“轻”并不是单纯的“娱乐”体裁,而是具有严肃思考的文学。


例外状态


《三体》在中国科幻上应该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好的方面各位都说了不少,我就在这里说一点不足之处。


总体感觉刘慈欣的长篇小说并不如短篇小说那么成熟,单从一个片段来看《三体》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从总体来看就感觉有些不协调甚至矛盾。我认为《三体》中有许多概念如“黑暗森林”很有意思,不过刘慈欣在文学上对这些概念的掌控和运用不是特别好,到《死神永生》时就几乎有些混乱了,而且那种时软时硬的科幻风格有些别扭。


我个人认为《三体》还是超越了许多许多西方科幻,在一些方面和一流作品也有的一比,但是总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

国外的科幻小说翻译过来的时候很多的词汇或是表达方式上看起来有点问题。西方科幻都是翻译过来的啊,就像是一顿菜做好了不吃放冰箱里冻着,搁三天拿出来放微波炉里一解冻加热就拿上餐桌给你,你觉得能跟原汁原味刚出炉的比么?再说文化背景也不同,笑点双关包袱什么什么的全要靠注释......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当然是三体看着舒服了~不过成就依然是西方科幻高,两相根本无法比较。整体构思上我觉得三体绝对是不差于国外科幻的。


鑫子君


对于评价如此高的小说《三体》,基于人性的弱点也不免流俗去将信将疑地亲自验证一下:看了第一部觉得还好,但不急于看另外两部。隔了一段时间看到第二部下部时,深深震撼于作者对庞大地球舰队即刻灰飞烟灭于一个三体外星探测器攻击之下的壮丽宏大场面的描写:这时你会完全折服作者的想像力并同意“外星人对地球文明绝对是恶意的”这个观点(与霍金的最近的观点一致,但此书2008年先于霍金2010年的观点发表出版,但2010年时此书还未译成英文版霍金应该没有看到),并和书中人类一样深信世界末日将至,但结尾出人意料反转,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悬疑设置与情节掌控写作能力。

第三部:作者的想象力继续爆发,每一次觉得故事要到头的时候,看一下页码发现显然还远未结束,情节一次次的反转,让人不忍释卷。叙述视角从地球越出太阳系、银河系,直至宇宙,对四维、二维空间及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维到二维空间最终毁灭的想像力酷炫到极致的描写令人瞠目结舌(一般认为宇宙有多达十维的空间),最后宇宙坍塌缩回奇点再次大爆炸的开放性结尾让人意犹未尽,真是见所未见的宇宙奇观。叙事从容、冷静,缜密的逻辑及哲学思辨力令人印象深刻,不时跳出来的幽默令人莞尔。

在宇宙面前地球尤其人类个体是如此渺小的这种阅读感觉,使我面对《三体》这部巨著感觉自己低了下去,一直低到尘埃里,但心里开出花来……

看《三体》须具备一定的天体物理学理解能力,但书中堪称精妙的比喻比比皆是,形象、准确而恰到好处,高深的物理学概念和宇宙规律的逻辑因此变得容易理解。

看西方经典科幻感觉有较大的距离感,格局不大,没有宏大的宇宙观。《三体》的思想哲学层次已从人类命运上升为宇宙的本源及未来,是西方科幻望尘莫及的。这样一部神作出自地道中国人(不是华裔外国人什么的)之手这一事实,到现在我还有点恍惚,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沐沐吴文41862042


三体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小说,当时是连续三天看完的,走路吃饭都在看,通宵看,完全停不下来。之后觉得不过瘾,把大刘所有的作品都找来看了,在球状闪电中看到了丁仪。所以自认为三体是球状的续篇,很长的续篇。

在这里,不想长篇大论文学艺术。只表达下自己作为读者的真实感受,对于某些回答我是不敢苟同的,比如有个人说"三体一会软一会硬",我只想笑,和有时候同上年纪的人同看电视,被以"这个一点都不打,不好看"为理由强行换台的感觉相同。

根据问题,就拿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作为比较。很抱歉近几年没看到西方有什么出名的科幻。当然电影是很多,现在说的是小说。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还有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等等,说实话,我是强迫自己读下去的,否则我完全看不下去。名为科幻小说,却是古典文学的表达方式,真的是读不下去。如银河帝国,篇幅浩大,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国家与国家矛盾,生存资源,战争这种古老的人类历史话题,只不过把地球背景换成了宇宙空间,说到底还是脱离不来人类的历史架构,看起来不管多宏达,完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再一个,大段大段的枯燥乏味的对话,这倒和战争与和平类似,总之还是那种严肃刻板的表达法。这是其一,故事架构不过是人类历史架构的扩大,表达手法刻板。

我相信,在阿西莫夫的年代,他的描述肯定让当时的读者大吃一惊。可惜现在是已经探测到引力波的21世纪,他们的科幻已经完全过时了。这也是我一直的看法,科幻小说是有保质期的,不存在随时间推移成为经典的文学特质,这就是这些大师作品无论如何也比不了三体的一点。不为什么,也不是他们写的不好,仅仅是因为过时了。

其二,三体故事种提出的"宇宙生存哲学",前无古人。黑暗森林理论,三体世界的推演等等,耳目一新,西方科幻小说最多就考虑到人与人工智能的伦理关系而已,就优势巨大的西方科幻电影里也没有这些有深度思考的东西。上升到全宇宙的高度去探讨存在的意义,将宇宙作为一个大背景,提出可能的生存法则,你告诉我之前的科幻小说中哪本有这种体量?

其三,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主角,还有那几位面壁者,相信很多人对叶文洁罗辑章北海这些人物印象深刻。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觉得说三体时软时硬的人好笑的原因。三体是小说,不是科学论文,塑造人物需要很多软的东西,不要一副就你聪明,作家都是傻逼的模样…

其四,硬度。所谓硬度,不是像银河帝国那样,告诉你这艘飞船怎么怎么大,这个星球图书馆怎么怎么厉害,一种完全没有细节的宏观描述,我只会觉得他大,不会觉得他真,也就没有代入感,读起来索然无味。抱歉之前没有过多关注前沿物理科学,读三体时很多概念很模糊,要一边读一边百度一下。我敢说,在三体之前,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基础科学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和将来的关键作用,也不知道量子力学原来那么神秘,更不知道空间维度的相互关系。即使这些大多是推论。三体就硬在,他的科幻造物,是从现有科学的基础上细细推敲出来的,代入感很强,有一种错觉,仿佛这些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这就是硬度。而不是像银河帝国那样,告诉你最后的宏观描述,好大的飞船。

总结。三体绝对领先于那些西方大师的作品,不管从什么方面说。重申一点,不是阿西莫夫写的不好,仅仅因为,他的科幻,过时了。同代的中国科幻也看过一些,比如王晋康人类四部曲,逃出母宇宙,郝景芳北京折叠,流浪马尔斯等等,从人物塑造,故事架构,视野格局都和三体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郝的流浪玛厄斯,原谅我看了不到十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其实这些对于科幻来说,也不都需要有三体这样的格局,需要的是硬度,硬度,硬度,只要硬度够,其他差点我也能看下去,但是迄今为止,没看过一本能硬过三体的…你能推荐一本吗?


醪篸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老外第一次看到三体的时候是懵逼的。

西方科幻,主要分硬科和软科。硬科,就像当年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在现在基础上展望未来科技,顺便卖点剧情,可以说大多数科幻英雄电影都是这个套路。软科,就像前段时间的降临,不告诉你什么外星科技未来科技,胡乱架空一个世界就开始聊内心世界、聊自由主义、聊人文关怀,说白了还是西方个人哲学那一套。

而大刘的三体就不按套路出牌了。他直接告诉你星际种族之战,让人眼花缭乱的小科技没用,大家都用基本原理直接搞灭族战。看看现在的原子弹就知道了,科幻片里都是用核弹搞外星人。那么科技更厉害的外星人为啥不用更厉害的武器?所以硬科就一个道理写完了,为啥?因为更深层的物理基础原理,一般人根据现有的科学是想不出来的。

再来,老外的软科都在讨论人在想什么。三体却讲,等你走出太阳系世界就不是你的了,三体人根本不管你在想什么。你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而外星人的社会跟你的基本结构都不一样,直接就把你灭了,懒得讲。所以传统软科讲的就像是在无病呻吟,有点滑稽。

所以大刘写三体基本都是讨论的哲学问题。

以前家里科幻书堆了两箱,看完三体第二部连载之后,再也不看其他科幻小说了。


G大调摇滚


对于《三体》要说的就很多了。但是我觉得他最大的突出点在于物理和哲学的交错,交代出合乎逻辑的宇宙世界观。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目前很多物理定理都是先前哲学家预测出来,再由物理学家证明得到的,所以对于人类未知的科学领域,我们暂时无法通过确定的物理规则来印证,但是哲学就可以,透过现象折射出本质,哲学家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大胆的预测。你比如说罗辑和大史抽着烟细道出的黑暗森林法则,相对于费米悖论而言就是一个严密,符合罗辑的解释;




再比如西欧狄奥伦娜的魔法,加上关一帆在飞船上的所见所闻,用四维空间中独立出三维的时间维度来合理解释了魔法时代;

还有维德在关键时刻唤醒程心来决定是否用反物质武器来捍卫曲率飞船技术,却听到程心说放弃一切时,说出的那句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也是对道德与人类发展的冲突做出的合理阐述,书中程心的道德光环一次次将人类推向毁灭就是最好印证。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三体的出发点都是物理学与哲学的交集,加上大胆的想象,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既开拓了思维,也学会了思考。正是由于个人思维的发射角度不同,所以这个思维过程也让原本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渐渐鲜活,渐渐饱满,渐渐完美。


行走的鲸鱼


用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三体》之人性美与恶


【备注:这是我写的一个读后感,个人感觉三体很棒,获得雨果奖说明一切,现在分享一下读后感,本人写的】

“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这里,我也跟你留下。”她对关一帆说。

——《三体3:死神永生》的结局,当程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故事有了最终的结局,人性也走向了它最后的归宿,在这一刻,程心才真正丰满起来。

在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中,导致地球灭亡的,刘慈欣解释得很清楚,是宇宙规律,而在宇宙规律的背后,则是数学规律。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终归要你去看一下小说才能明白,很早就知道了这部小说,直到最近,我才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真正看完了这部小说。

很少有电影或者小说给我写读后感的冲动,但三体给了我这个冲动,这不是宇宙规律,或者数学规律带来的冲动,而是人性带来的冲动。

《三体》简介:人性推动的进程

《三体》是一个由人性推动进程的故事。

似乎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三体1:三体》的故事是:天文学家叶文浩遭遇了文革浩劫,极端的遭遇(父亲之死)带来了极端的人性: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了地球的声音,而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重生,正被迫逃离母星,“三体文明”的和平主义者接到了地球信号后发出了警告:“请不要回复!”因为回复将可以精确计算三体文明和地球的距离,但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仍旧回复了,锁定了地球位置之后,三体舰队驶向地球,带着一份人类灭绝计划。

《三体2:黑暗森林》:生死存亡之际,人类开展了自救,一个关键人物出现:罗辑发现了一个宇宙法则——黑暗森林,在这个法则下,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在更高级的外星文明面前只是虫子,这些外星文明会清理虫子,一个前提是,人类文明或者三体文明向宇宙发射了自己的坐标,因为知道了这个法则并且有了发射信号的能力后,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寻找到了一个互相威慑的平衡点,平衡点掌控在罗辑手中——如果三体文明敢于袭击地球文明,罗辑将发射三体世界的坐标,如此地球明和三体世界将同归于尽。

《三体3:死神永生》:平衡是脆弱的,因为系于执剑人罗辑手中,但三体文明极为忌惮,他们分析认为,如果三体文明侵略地球,罗辑发射坐标并同归于尽的可能性为90%,也就是威慑度为90%。但罗辑正在老去,人类需要选择一个新的执剑人。

程心就是新的执剑人,然而,就在程心接过执剑人的时候,三体文明向地球文明发起了进攻,地球文明毁灭在即,但,程心没有选择发射坐标,三体文明的威胁解除了,但人类面临灭绝。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三体文明的智子系统推算,程心的威慑度仅仅是10%,而另外一名执剑人候选者托德的威慑度是100%,如果托德成为了执剑人,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均衡将继续延续,但托德因为疯狂的性格遭遇了人类的唾弃。

此时,两艘逃离的人类太空船选择了发射三体世界坐标,三体世界被摧毁,因为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联系,地球也即将被摧毁,三体文明的参与舰队选择了离开,人类文明得以暂时延续,但毁灭是注定的。

此时,程心从被三体人捕获的云天明那里得到了人类文明自救的若干方法,只有一种方法是正确的,托德又坚定地选择了这个方案,那就是制造光速飞船,但光速飞船(曲率驱动飞船)的痕迹恰恰容易暴露地球坐标,有爱的程心制止了托德,人类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程心仍旧被秘密制造的光速飞船营救出来,并且找到了逃离的两艘人类飞船和三体残余舰队,云天明为程心制造了一个小宇宙,在大宇宙膨胀又塌缩之后,可以延续生存,但小宇宙的存在破坏了质量守恒定律,影响了大宇宙的塌缩和新生,程心面临又一个选择:将小宇宙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但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和大宇宙一起面对塌缩的命运,最终,程心选择了归还小宇宙的质量给大宇宙,程心唯一一个地球人类伙伴关一帆选择了陪同程心一起回归大宇宙。

有些啰嗦,但啰嗦是为了说明一个清晰的道理,三部曲的三个主人翁,叶文洁、罗辑和程心都在人性的驱动下推动了历史进程,叶文洁的对人性的绝望,罗辑相对冰冷的逻辑感,圣母叶文洁爱心泛滥下的一错再错,当然,就本书而言,他们的人物性格,或者人性确实是单一的,但坐着刘慈欣反而通过单一的个体人性展现复杂的群体人性。

《三体》中的人性之恶,于当今无处不在

《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作品最高奖项雨果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项奖项,不过,在对《三体》三部曲的评价中,很多专业人士认为,人物的单薄是一个瑕疵,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在刘慈欣宏达的宇宙描述中,弱化人物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人物单薄的问题,我们随后会谈及,但我们真正想说的是,尽管人物刻画稍显单薄,但人性的描述却让人无比心动。

普通文学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复杂的,当然,那些“脸谱化”的作品除外,但一般的作品,对于人性的刻画总是有着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而三体,恰恰从微观到宏观上,超越时间和空间,展现了人性的善与美,人性不但和个体的生死存亡相关,也和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相关。

叶文洁对人性绝望源于父亲在文革中死亡,我们看这样的一个场景——叶文洁父亲叶哲泰死于小红卫兵之手,死亡过程刻画的非常清晰:他的妻子、叶文洁的母亲选择了背叛,他的小女儿、叶文洁的妹妹选择了叛逆,4个14岁的女红卫兵施暴杀死了他,他的两个学生虽然心痛却无能为力,叶文洁见证了这一切。

你和我,会是谁呢?或许,我们就像叶哲泰的两个学生,虽然明白一切,却终究被潮流携裹,但注定有不少人会随着潮流一起疯狂,尽情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当然,在他们心中,或许以为自己展现的是人性之美。

不说别的,就像那些在网络上疯狂恶意谩骂的人群,如果现实如网络,唇枪舌剑恐怕就会变成真刀真枪,刺向人的肌肤,射向人的心脏,在染血的大地中尽情狂欢。更简单的例子:历史上的无数次屠城,纳粹屠杀犹太人,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一些独裁统治下的血腥,和独裁被推翻后的血洗。

个体再丰满,终归抵不过群体的疯狂,还比如说,跳广场舞的那些人、暴走族、大街上喊口号的那些店铺,你会看到生动的个体面孔吗?不会,只有群体的疯狂。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以社会进程而真正改变。

其实,无数小说同样揭示或者暗示了这样的现实,只是,《三体》把这个现实放在文明的发展和灭亡这样的大空间中,给人的触动就更加疯狂和明显。

对于程心人物的解读,我们放在最后一个部分,我们更想说的是托德——人类个体仍旧在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人物,托德就像是这样的人,他有坚定的目标、有坚实的实现手段,但这样的人物,往往是:一念向恶,一念向善,但人类却偏偏分不清善恶。

为了拯救人类,托德决定刺杀程心——普通概念的恶,但当程心阻止了托德制造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后,托德选择了听从程心走向死亡——普通概念的善,有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但放在宇宙而言,刺杀程心的恶是真正的善,听从程心的善反而才是真正的恶。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说的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吧。

其实,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片小说《镜子》更有意思,白冰找到了人类目前宇宙的真正模型,可以看到过去,看向未来,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这个人在说,在近海防御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巨舰,就这么点钱,与其从西洋购买大吨位铁甲舰,不如买更多数量的蒸汽鱼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装载四至六枚瓦斯鱼雷,构成庞大的快艇攻击群,用灵活机动的航线避开日舰舰炮火力,抵近攻击……我曾请教过多位海军专家和史战研究者,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当时这人的想法得以实施,北洋水师将是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处在于,他是海战史上最早从新式武器的出现发现传统大炮巨舰主义缺陷的人。”

这个人是谁?方伯谦。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并非为方伯谦翻案,里面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证明,不过,结论接近于真理:“名垂青史的人物并非全都是英雄,也有卑鄙的骗子和阴谋家,那些真正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有很多默默死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史是人来记载的,所谓的人绝不单单是统治者,也包括民众,所以人性之恶,或者人性之不辨是非原本就是常态,就像《三体》中的民众选择了圣母程心,而放弃了真正的拯救者托德一样。

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而是人性之真实写照。

用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程心归于丰满

当太阳系灭亡——二维化之后,逃离太阳系的程心一定是这样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实,前面倒是有故人——尽管最终未相见,但却碰到了了关一帆,但后不见来者确实实实在在的——太阳系已经灭亡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某个午后,或者夜晚,突然想起宇宙之浩然,个人之渺小,身后之一片虚无,此时,心中一片空虚,直到,走出内心的氛围,看到做棉被的母亲,或者妻儿,内心才又一次充实。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也常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就像过往我对鲁能,但凡不到忍无可忍,我总是抱着期待和希望。

在逃离太阳系的那一刻,程心没有让我反感,但也没有好感,因为从爱情的角度出发,我期待他和云天明相逢而相守,或许,人类的爱情和亲情,恐怕是战胜恐惧唯一的方式,也是战胜憎恶的唯一方式。

程心最终和云天明错过了,但他和关一帆生活在云天明送给她的避风港——可以躲避宇宙塌缩的小宇宙里,云天明的结局也很好,他和程心的女伴AA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但是,小宇宙的存在破坏了质量守恒定律,小宇宙必须向大宇宙归还质量,大宇宙才可以塌缩和重生,这一刻,程心选择了归还——她的圣母光环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更最让人感动的是,她选择征求关一帆的意见:“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这里,我也跟你留下。”——这是她对关一帆的责任,对爱的责任。

好吧,我们终归是俗人,浩瀚的宇宙也无法让我们免俗,尽管是雨果奖的得主,刘慈欣超越了人类,放眼了宇宙,但终归也不能免俗——因为爱,不管未来如何,我们终归是欣慰的,尽管,这是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

也有一线光明和希望,智子(三体文明的科技产物,最终追随了程心)对程心和关一帆说:“放心,我在,你们就在。”

这就好。

<strong>


足球报陈永


悲催女太空陪聊引来杀身大祸,富二代童年阴影反人类终被腰斩。无良叫兽骗男骗女骗死外星人,无知女初次上岗喜遭潜规则,军政委潜伏200年夺船跑路。圣母婊毁地球毁太阳系再毁宇宙,屌丝男送星星送大脑送童话三百年奋进终被NTR。 //精彩尽在刘电工业余创作、曾获2009年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并获2014年世界科幻星云奖提名之作——《三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