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來說意味著什麼?

歷史長流水


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都已經是一個重大的轉變。

首先從戰局上來說,德軍已經開始從斯大林格勒潰敗,斯大林格勒對於德國人已經是相當於一個噩夢的代名詞。超過100萬人的損失,使德軍再也不能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了。而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失利,使得德軍徹底的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同時還丟掉了烏克蘭東部原來蘇聯比較發達的地區。並且利用第聶伯河作為東方壁壘的計劃也是全部泡湯。對於德軍來說,固然無法利用烏東地區的工業能力,但是德軍佔領下,蘇聯也無法利用這些地方的工業能力,而原來這一塊地方是原來是蘇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在朱可夫的回憶錄裡邊是用烏克蘭會戰來命名這個階段的戰爭。

而對於蘇軍來說,1943年是屬於走向勝利的一年,蘇軍開始向著收復自己國土的道路上前進,同時隨著國土的收復,蘇聯的軍事實力進一步加強,不過蘇軍的人力資源開始緊張,雖然是能夠在收復的國土上大量徵兵來彌補兵員的缺額,但是人力上蘇軍還是出現了大量的缺口。

蘇軍搶渡第聶伯河,向基輔進攻。


而對於雙方的軍工生產來說,1943年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蘇聯在1941年急急忙忙搬到東部的一千多家工廠終於開始投入正常的生產,蘇聯人的軍火供應已經大為提高,不會再出現那種進攻階段,每門炮只有1-2發炮彈的日子了。而蘇聯人的軍火生產在1943年開始超過德國人,這是對於二戰這種全面戰爭最重要的,二戰很多時候就是一場勞動競賽,看誰的生產更能滿足戰爭的需要。按照蘇聯的說法,蘇軍在1943年消耗了300萬噸彈藥,326萬噸燃料。

德國在1943年還沒有進入全面動員,各種武器裝備的實際上並不充裕,以最重要的坦克來說,1943年德國生產了5683輛坦克,6172輛突擊炮,而同期蘇聯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一共生產了24100輛,蘇聯人一般把坦克和突擊炮一起統計,蘇聯人的坦克數量幾乎達到了德國人的2倍,而這個時候,德國人不只是要應付蘇聯人的攻勢,盟軍方面也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德國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從其他戰線抽調兵力兵器去支援蘇德戰場。而蘇軍由於收復了第聶伯河原來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工業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這個是從中找到的一個蘇聯武器的價格表,1943年開始蘇聯武器的價格普遍下降,而且下降的很厲害,比如波波沙,原來是500盧布,到了1943年下降到了140盧布。一般來說,只有當一個工業製成品的產量達到一定規模才會使價格下降到這麼低的水平。

不過,在武器生產數量急劇擴大的同時,蘇聯人在坦克質量上的優勢卻已經是徹底喪失了,1943年中蘇聯人生產的還是T-34/76,但是這個時候,德國人生產的都已經是老虎豹子這樣的重型坦克,就算是那3000輛4號坦克也都是換裝了48倍口徑的75長身管火炮,能夠和德國新式坦克能夠對抗的蘇聯坦克T-34/85和斯大林坦克都是要到1944年才能大量裝備部隊。

但是,通過1943年的收復失地,蘇軍為1944年的十次打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圖片來自網絡。


有痰


簡單來說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意味著攻防將是正式轉換的一年。

經歷了巴巴羅薩行動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重失敗,在1943年德軍在東線將再也無法對蘇軍形成優勢局面,而在北非德軍也開始節節敗退。這樣的局勢比1942年還要糟糕。而此時的蘇軍已經開始重新考慮掌握戰場主動權。而此時USSR的戰爭機器正在恢復和調整。由於形勢上的好轉,USSR兵工廠生產的武器裝備質量開始上去,蘇軍的武器開始逐步趕上甚至將要超越德軍。雖然蘇軍早過去也遭受到了慘重的傷亡,許多精銳也搭了進去,但形勢上的好轉也使蘇軍開始有時間去訓練提升自己的戰力。

而在1943年,德軍考慮的再也不是如何去完成巴巴羅薩計劃,而是想著如何防禦給反撲的蘇軍以重大殺傷,以圖通過一系列的決定性軍事勝利來換取與USSR體面的停戰,畢竟43年的德軍在經受了慘重的傷亡後元氣大傷,難以再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了,43年2月8日德國不得不下令全國總動員即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只是在曼施坦因的鼓動下,德軍一度出臺堡壘計劃,在積蓄了幾個月的力量後於1943年7月發起庫爾斯克戰役,但遭到蘇軍強有力的遏制,使東線德軍的力量更是捉襟見肘,使之後的德軍再也無力集中重兵與蘇軍爭奪主動權,不得不轉入防禦。

不過在1943年的上半年,由於蘇軍也損失巨大,由於德軍方面的狀況也很不佳,此時雙方在戰場上互有勝負,1943年1月伊斯卡拉行動,德軍傷亡近5萬,蘇軍傷亡10萬以上;1943年1月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希行動,德軍傷亡近8萬,蘇軍損失28萬;1943年2月到3月第三次哈爾卡夫戰役德軍損失1萬多,蘇軍損失8萬多。雙方各有勝負,各有損傷。由於德軍成功遏制住蘇軍的攻勢,43年上半年大體處於僵持狀態。

隨著蘇軍力量在43年春夏之交的慢慢恢復和預備隊的趕到,蘇軍正在發起更大規模的攻勢,43年7月至8月,在瓦解了德軍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猛烈攻勢後,蘇軍開始了反擊。但是43年秋冬季節,蘇軍的反撲依然代價高昂。1943年8月至9月的頓巴斯戰略攻勢、蘇軍損失27萬,德軍損失11萬;1943年8月至10月的第二次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損失45萬,德軍損失10萬左右;在43年8月至12月慘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下第聶伯河攻勢,蘇軍損失128萬,德軍損失40-120萬。

德軍經過一系列的慘重傷亡,防禦變得越來越被動,上半年還想著有沒有可能爭奪主動權的德軍到下半年再也不敢去奢想了。而德國在原子彈方面的研製也因盟軍對德國腹地的轟炸而被迫在43年11月放棄。而蘇軍在43年的反撲則為44年十次斯大林突擊開闢了條件。


黎塞留的野望


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來說是轉折性的一年,蘇軍挫敗了德軍1942年的戰略進攻並重創了德軍,儘管在3月份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附近重創了蘇軍的坦克部隊,但是由於蘇軍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其損失可以很快得到恢復,一旦其坦克部隊恢復實力,蘇軍將再度發起全線的戰略進攻。1943年的蘇軍已經不再滿足於實施被動的防禦,他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投入到進攻中去,奪取戰場的主動權。



1943年對於德國來說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年,也是生死攸關的一年,相比於1942年,1943年德國的戰略態勢出現了明顯的惡化,德國不再是專心對付東線的蘇軍,其西線、南線都存在著被盟軍入侵的威脅,為了阻止盟軍開闢新的戰線,德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加強西線和南線的防禦,不僅如此,由於東線德軍剛剛經歷了1942年的慘敗,也迫切需要大量補充。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德國不得不開始做全面的戰爭動員,德國的經濟開始正式轉入戰時經濟模式。


從的戰略上來看,由於盟軍在英國本土集結了龐大的陸軍和登陸艦艇,1943年德軍不得不開始正視西線的防禦工作,這意味著德軍無法再像之前那樣可以抽調西線德軍去替換東線那些已經受損嚴重的部隊,西線德軍不再擔負預備隊的角色,而且需要新銳部隊的增強,這必然導致東線德軍的削弱;地中海的態勢同樣嚴重,德意聯軍只堅守在突尼斯這一孤立的橋頭堡內,由於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日益削弱,這個橋頭堡終將難以守住,只是時間的長短罷了,德軍必須開始為防範盟軍登陸意大利或者法國南部又或者巴爾幹半島做提前的準備,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東線,德軍還要投入大量的部隊和蘇軍進行決戰,至少也要挫敗蘇軍的戰略進攻,維持現有的相持局面。


僅靠德國是不可能同時守住西線、東線、南線這樣漫長的防線的,德國也沒有這樣的軍事實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以裝甲部隊為核心的戰略預備隊,以便在盟軍開闢新的戰線時,通過反擊將其趕入大海,阻止新戰線的開闢。這支戰略預備隊將在各條戰線上機動作戰,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德國必須要阻止盟軍開闢新的戰線,這是德國1943年最重要的任務,一旦失敗,那麼德國的失敗也就此註定。

最終的結果就是德國失敗了,僅有的戰略預備隊都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消耗了,而且沒能重創蘇軍。在地中海戰場,據守突尼斯的德意聯軍全軍覆沒,意大利也被盟軍登陸成功,南線戰線已經成功的被開闢,德軍只能勉力維持東線和南線的防禦,再也無法發起任何戰略反攻,德國已經失去了戰爭,失去了勝利!


戰略論


1943年是一個重大轉折點,在東部戰場,蘇聯接連取得斯大林會戰和庫爾斯克戰役兩場決定性戰役的勝利之後,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士氣,之後蘇聯牢牢掌握了主動權,由防禦態勢轉為進攻態勢。

對於德國來說這一年可謂是相當之慘。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失敗使德國遭到嚴重打擊,元氣大傷。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投入90萬兵力,經過一個月的陣地戰,蘇聯取得了勝利,此戰過後,德國再也無法對蘇聯產生威脅。

大西洋戰場,隨著盟軍不斷破解德國的密碼,U型潛艇已經無處躲藏,平均每天都有一艘潛艇被擊沉,到了1943年5月24日,德國海軍上將KarlDönitz承認失敗並將潛艇從大西洋撤出,自此大西洋戰爭結束,盟軍可以安然地運送物資。

北非戰場,1943年5月,北非的25萬軸心國軍隊向盟軍投降,北非戰爭結束,隨後的7月份,盟軍登陸意大利西西里島,兩週之後,意大利投降,盟軍進入意大利內陸。德軍從北方入侵意大利,佔領整個意大利半島。自此德國孤軍奮戰。

1943年是德國士氣急劇下降的一年,特別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使許多德國人相信戰爭無法獲勝。更糟糕的是,1943年盟軍開始向德國境內的主要城市進行轟炸,這些讓德國普通人不再相信希特勒政府。


星點聚影


1943年是蘇軍在蘇德戰場上取得輝煌勝利、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蘇軍在一系列決定性的進攻戰中擊潰了德國人,將德軍佔領下的三分之二蘇聯國土解放了,迫使他們裝入戰略防守。蘇軍在中部戰線前進了500公里,在南部戰線推進了1300公里,將將近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解放了。

這一年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的損失是慘重的。德國法西斯軍隊損失了400多萬官兵,其中至少有180萬人死亡。此外,在武器裝備方面,損失了14000多架飛機、25000多輛坦克和不下於4萬門大炮。

由於蘇軍的猛烈反攻和打擊都很強大,德國法西斯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開始惡化,均面臨著深刻的危機。希特勒採取的戰略防禦和總動員等措施,不但挽救不了頹勢,反而使德國武裝力量的聲望逐漸下降。希特勒在戰略防禦過程中,一步步走向了墳墓。

而對於蘇聯來說,1943年是其國防力量轉折的一年。在後方,蘇聯的戰時經濟體系已經調整就緒並迅速得到發展。在這一年裡,蘇聯生產了優質的作戰飛機35000架、240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蘇軍又新建立了78個師,還儲備了9萬多名軍官。蘇軍已經完全超過了法西斯軍隊的人數和裝備,而且他們被勝利鼓舞著,鬥志昂揚。

這樣一對比,蘇德雙方接下來的戰況就會輕而易舉的預測到。蘇軍取得最終的勝利指日可待,而德軍只能自吞再次戰敗的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