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維權、討薪、用工荒......"這些常常出現在社會民生新聞裡的詞彙,相信你並不陌生。僅在國內某大型搜索引擎上輸入"工人討薪"關鍵詞,就能得到約2,540,000個相關結果。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國內用工環境的複雜性並不僅僅體現在務工人員方面,而是監管單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勞務公司、務工人員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的結果,信息過於閉塞所造成的數據孤島更是加深了監管層面的難度。

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在海量數據成為政府及企業重要資產的時代,如何創新地運用大數據這種新技術、新手段有效化解這些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推進大數據在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應用,實現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便成為了當務之急。

2016年1月,在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規範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和保障制度、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等具體治理措施。在此背景下,遵義市人民政府聯合貴州愛唐文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智慧建設——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雲平臺",該雲平臺以摸清用工底數為基礎,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構建勞動和諧關係為主題,是實現人力信息數據化的一次有力嘗試。

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應用:實名認證 動態監管

走進該平臺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廳的大數據展示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塊佈滿了數據與圖例的動態顯示屏,其上與轄區內勞動用工數量、項目信息、工種類別、薪資發放情況等有關的數據在參觀者看來顯得一目瞭然。貴州愛唐文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新蔓向記者介紹道,通過對轄區內勞動用工情況進行動態監管,不僅可以對上述數據體系有一個直觀瞭解,還可以針對企業生產產值與用工薪資不符、欠薪、打卡不正常等情況進行預警,實現監管部門異地指揮和處理的系統功能,達到監管智能化的效果。

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大數據+監管:開啟勞動用工新時代

那麼,這塊動態顯示屏上的數據都從何處集成而來?往大屏左邊的空間看去,依次展示著雲平臺的實名制考勤系統、實名制道閘系統、現場管理系統、PC端系統以及APP端系統。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雲平臺的實名制監管系統就由前兩者——實名制道閘系統和移動考勤系統組成。在將員工的身份證信息錄入到系統的前提下,通過生物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實名制道閘系統和手機移動考勤打卡上下班,考勤數據就會彙集到大數據平臺,再顯示到現場管理系統上。在PC端,工人的出勤率、工資發放、工作內容等相關數據不僅能隨時查詢,而且都保留著詳細的記錄,為雙方的權益提供了數據保障。

唐新蔓告訴記者,傳統的實名制管理存在著效率低下、真實性較差等諸多弊病,加之建築行業進入門檻低,工人流動性大,對登記工人更是無法實現快速比對識別,這種所謂的實名制很容易流於形式。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慧建設——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雲平臺",則實現了數據雲端同步以及用工領域的全方位監管,顯著提高了用工管理水平。相信在未來,相關部門和施工企業不能完全掌握工人信息的困境將成為歷史。

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功能:於細節處見變革

回到問題的最開始,建立實名制數據平臺,其首要目標就是要解決勞動用工薪資問題並規範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在建築用工層面,以往發工資的形式往往直接採用現金髮放,這就為監管埋下了巨大隱患。"唐新蔓表示,現金髮放的形式一是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二是不方便留存證據。在建築用工方面,可能會面臨被拖欠工資、信息記錄缺失而造成維權困難的情況;在建設或施工單位方面,則有可能會面臨部分建築用工偽造證據,虛報、冒領工資,或者採取激進手段要挾、勒索以獲取非法利益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雲平臺已與貴州省內的貴州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開通接口以開展線上代發工資措施。藉助於實名制管理平臺,建立工資專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確保工人工資足額髮放,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這也是國家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目前,雲平臺已實現銀行工資代發近5000萬元;發送欠薪預警89931條;監管部門根據預警信息累積檢查項目186個,杜絕欠薪金額約4000萬,受眾達16000人次。

在勞動用工監管類型方面,雲平臺試圖走得更遠。作為平臺五大系統之一的APP移動端系統,由"建築管家""用工管家""悠悠打工"三大版塊組成。據介紹,"建築管家"主要對建築領域的勞動用工進行管理服務;"用工管家"主要對建設領域以外的其他行業勞動用工進行管理服務;"悠悠打工"主要應用於勞務關係調配,以幫助用工企業和務工人員實現信息互通,實現務工人員的有效調配。從這三個APP各自的功能即可看出,與國內許多建築工人實名制平臺相比,"智慧建設——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雲平臺"的監管與服務範圍並不僅僅侷限於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而是在以行業精準監管為重點的基礎上,朝著打造勞動就業、收入、社保信息共享大數據平臺的方向發展。而就在去年5月,"智慧建設—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雲平臺"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指定為遵義市關於"就業收入社保信息共享及大數據監測分析"試點項目,作為全國僅有的四個試點之一,該平臺無疑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如何變智慧?貴州這個成功實踐可以告訴你!

發展:走出人力信息數據化的"遵義經驗"

為規範建築市場秩序,加強建築工人管理,維護建築工人和建築企業合法權益,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培育專業型、技能型建築產業工人隊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今年2月17日聯合印發了《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並於3月1日正式實施。與此同步,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也已正式上線。

作為整個遵義市勞務用工數據傳送省級平臺的指定平臺結構,"智慧建設——勞動用工監管綜合服務雲平臺"的建設不僅走在了實名制大趨勢的前頭,同時還為整個貴州省的實名制管理工作提供了不少經驗。

2016年9月,國家部際聯席會議第六督查組赴遵義督查全面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時,對創建雲平臺的創新舉措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以點帶面,全面推廣;2016年12月,經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多次考察指導,最終將該雲平臺確定為貴州省農民工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運營商。隨後,貴陽、安順、六盤水、畢節、黔西南、黔南等以市、州為牽頭單位,組織各市、州區縣的各級職能部門及用工單位相繼赴遵義考察學習,並先後以州、市、縣(區)為單位啟動雲平臺在各區域的實名制管理工作。

"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算",近年來,遵義市的大數據產業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快速發展、聚集發展,走出了一條與貴陽市和貴安新區差異化的融合發展之路。在人力信息數據化方面,遵義市也在建設雲平臺的實踐中得出了獨特的"遵義經驗"。

在未來,隨著全國實名制數據平臺的不斷髮展,勞務用工人員信息將進一步實現有效整合,使資源最大限度優化配置,為行業用工帶來巨大改變。(王婕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