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将朱可夫,百战百胜,但为何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黄应秋



朱可夫苏联元帅,被认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虽然朱可夫被称为战神,但有一个情况就是,朱可夫指挥的战役虽然最后都能取胜,但己方的损失远远大于敌人。比如朱可夫的成名战,与日军的诺门罕战役,朱可夫的伤亡是日军的两倍。白俄罗斯战役,朱可夫伤亡77万,德军伤亡40万。


朱可夫并不是百战百胜,也遭遇过失败。那就是1942年的"火星"行动,当时苏军为了拔掉刺入莫斯科咽喉的勒热夫突出部这根刺,消灭德军第九集团军,动员了190万军队,意图通过绝对的优势,消灭德军。德军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的指挥下,依托地形构筑防御纵深,组建交叉火力网。在苏军进攻下,德军防线不断向后弯曲却并不破裂。莫德尔设计的弹性防御很有效,在德军进攻乏力后,德军进行反攻,反包围了突入的苏军。这一战以苏军惨败而告终,苏军死亡和被俘约26万,伤约50万,而德军只伤亡4万人。这一战也成了朱可夫的军事生涯的唯一败绩。

从第九集团军战后的战报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出朱可夫指挥的部队每次伤亡都比敌人大。

"敌军虽然开局雄心勃勃,进展顺利,一旦遭遇不测和伤亡以后,立刻失去理智,疯狂而徒劳地冲击坚固防线。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多次出现。在逆境中俄国人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俄国人本质上迷信蛮力,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盲目遵循战前部署,不会随机应变。”

战后苏联为了提升朱可夫的英雄形象,刻意抹去了这一场战斗,在资料中也以别的地名代替。


在中国人的眼里,百战百胜的战神,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也许在战斗民族眼里朱可夫这种作风就应该是战神。


好奇而已716


小油瓶首先纠正一点,被誉为“胜利的象征”的朱可夫也并不是百战百胜!

朱可夫幼时出身贫寒,但却凭借优秀的军事素养当上了苏军的陆军参谋长,诺门罕一战朱可夫初露锋芒,第一次在战场上成功试验了大纵深的战术,后来朱可夫临危受命,先后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出色的指挥成功的击退了两次德军全力进攻,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举歼灭了保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成功扭转了苏德战场上的不利形势。接下来朱可夫又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最后朱可夫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率先拿下柏林,结束了欧洲战场上战斗。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朱可夫,哪里有朱可夫,哪里就有胜利,朱可夫也亲切的被苏联人民成为“战场上的救火队员”,被斯大林誉为“胜利的象征”。

▲一身荣誉的朱可夫元帅

然而人们记住的大都是朱可夫的胜利,朱可夫也不是神,他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胜利的象征”朱可夫最惨痛的军事失败

那是在1942年的春天,朱可夫凭借莫斯科战役的威望,升任苏军副总司令,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朱可夫为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策划了围歼勒热夫突出部27万第九集团军的“火星行动”,参战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地图

“火星行动”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7个集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德军发起向心攻击,但是朱可夫明显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这次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后先后有5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增援了莫德尔。

面临苏军强大的攻势,德军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苏联的大军根本撕不开突破口,虽然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而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而德国名将莫德尔立刻抓住翻盘机会,投入预备队反击突破最深的4万苏军。

▲发起冲锋的苏军部队

为了挽救败局,朱可夫孤注一掷,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继续进攻,企图救援被围苏军,苏军发起人浪冲锋,但立刻遭遇德军凶猛的火力扫射,残酷的战斗进行了3天,苏军仍然在拿不下德军坚固的防线,被围苏军只能丢弃所有重武器,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返回苏军战线,至此“火星行动”苏军惨败,战后统计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大炮1100门。而德军的伤亡仅在4万余人左右。

▲勒热夫战场上的德军依托良好的防御体系击败了进攻的苏军

这就是令朱可夫铭记一生的“火星行动”,当然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如日中天,形同战神,苏联也极力掩盖朱可夫的缺点和败绩。

一将功成万骨枯,“胜利的象征”朱可夫是这句名言最贴切的典范!

一将功成万骨枯,朱可夫这位常胜将军的功成之路,也同样是用无数士兵的献血堆出来的,但相比其他国家,俄国人付出的代价更高。

为什么说朱可夫即使打了很多的胜仗,但仍然是自己士兵的损失远远大于德军的损失呢?

(1)苏联军队的密集冲锋战术

第一个例子是以赛罗夫斯克高地强击战,在这场战斗中俄军一个营的兵力对德军的一个碉堡发起了进攻,结果俄军营长在进攻中死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最后那只原有700多人的俄军营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两名德军机枪手,其中的一个机枪手已经疯掉了,因为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俄军尸体。

▲苏联红军发起密集冲锋

第二个例子是1943年一位步兵营营长的战斗经过记录,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营长在回忆1943年12月的一次战斗经过时写道:“开始冲锋了。我们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

▲苏联红军发起密集冲锋

营长拼命地喊着:‘冲啊!……去你妈的!冲啊!……向前冲!冲啊!我枪毙了你!’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枪林弹雨中怎么可能从地上爬得起来……不管怎么说,指挥员们到底还是把‘黑色的农村步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几次进攻。但是,这是徒劳无益的。敌人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还没走上两步,就都像柱子一样纷纷倒下。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苏联人进攻时,导致他们毁灭的最大障碍是进攻时的密集冲锋,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德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样的强攻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倒下,因此苏联人的战术素养非常值得怀疑,他们明显没有德国人“会打仗”,感觉苏联人步兵进攻战术似乎还在沿袭冷兵器时代的模式,靠人海战术往前平推,不惜牺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谋求胜利。

(2)整体指挥官素质低下,对士兵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

与德军相比,苏军的整体指挥官素质比较低,而一支军队的战斗风格和战术素养是和他的指挥官的能力分不开的,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几乎很少有苏联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时候,多数都是占人数绝对优势的苏军以大量的伤亡代价歼灭少数作战素质较高的德国军队,然后战后再源源不断的用生力军弥补战斗损失,这样苏军又能持续保证兵力优势。

▲斯大林的不惜一切代价命令,缺乏对士兵们生命应有的珍惜

由于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经常见到的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所以自上而下,整个苏军指挥官们都缺乏对士兵生命应有的珍惜!!!

(3)朱可夫的作战艺术依赖人海战术,

苏联著名的叶廖缅科元帅曾经点评过常胜元帅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特点,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比敌人兵力多至少2-3倍,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

其实这里面有朱可夫的考虑

由于朱可夫深知苏联军队在整体战术素养方面仍与德国军队有差距,朱可夫还深知自己的基层指挥官一旦遭遇不测和伤亡后,往往会失去理智,选择疯狂而徒劳的冲击坚固防线,因为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出现过。在逆境中的苏联基层指挥官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

▲朱可夫依赖人海战术有着对战局明晰的判断

所以朱可夫知道,苏军只有在人数上占优势,才能取得对的作战的优势,才会考虑对德作战。

这样就是为什么斯大林听说中国的淮海战役,中国以60万兵力战胜了美械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队,其中还歼灭55万时,高呼这简直就是东方奇迹,因为他们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斗,与中国人灵活机动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说句不好听的,朱可夫的这种依靠比敌人付出更多的伤亡代价方式取得胜利,在中国早就被当做败军之将了!

综上所述,由于整体战术素质和战术指挥不如德军,苏军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击败德军,所以即使是朱可夫也要依靠人数优势获取战争胜利,但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人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以及崇尚蛮力不懂的变通的密集冲锋战术,导致了苏联军队巨大的伤亡。


小油瓶侃历史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一个沉重的话题说起:

那是1937年6月11日,前苏联的《真理报》发表了图哈切夫斯基(苏联最早五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军拿破仑"之称)等8名军事将领被捕并交付军事委员会审判的消息。这次被捕的除图哈切夫斯基外,还有陆军的2位司令、1位军区副司令、1位军事学院院长、1位干部部长和2位军级干部。

1937年6月12日,军事法庭宣布,“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的图哈切夫斯基等8人,全部都因犯“间谍和叛国罪”而被枪决了。

1937年8月,斯大林在红军政治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在红军中产除“人民公敌”并揭露他们的活动。之后,前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就对武装力量发布了命令,说红军中存在一个分支密布的间谍网,为此,要求部队:凡是和间谍多少有点关系的人,都要作出交待;多少知道或怀疑别人有间谍活动的人,要向上级汇报。

从此,在前苏联的军队内部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清洗“人民公敌”的运动。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前苏联军队中5个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指挥员中的3人,16位司令员中的14人,12名二级集团军军长中的12人,67名军团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2名一级海军最高指挥员中的2人, 2名二级海军最高指挥员中的2名,6名一级海军指挥员中的1人,15名二级海军指挥员中的9人,28名集团军政委中的25人,97名师政委中的79人,36名旅政委中的35人被处决或被劳改营,国防人民委员会和最高军事委员会80人中的75人离职,军官团里的半数以上的军官(大约35000人)被枪毙或者送劳改营。

由于这些毫无根据的镇压,红军失去了最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三位元帅被控“外国间谍”、“人民公敌”而被消灭了,各军区司令员都死于非命,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或被处决,或被降职,或被长期监禁,所有军团司令、几乎全部师长、旅长和半数以上的军队政工干部被撤职......

这些镇压,几乎消灭了前苏联红军中的全部敢干力量,使红军元气大伤。这一切恰恰发生在二战即将全面爆发的前夜。在二战已经爆发后的1940年,前苏联红军中70%以上的师长、70%左右的团长和60%左右的兵团部队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都是任职只有一年左右的新人。

德军参谋长冯.贝克在评估1938年夏季军事形势时说:“可以不必把俄国军队看成是一支武装力量了,因为血腥镇压大伤其元气,使它变成了一部懒散的机器。”

我认为,这就是朱可夫的部队战死士兵比敌人多的主要原因。


新编童谣


朱可夫是二战时期苏联的第一名将,也是斯大林的“救火队长”,至于说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军多应该有夸张的成份在其中,也并没有百战百胜这一说法。



朱可夫全名叫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是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朱可夫与1896年12月1日出生在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是个鞋匠,母亲在农场里干活,童年时的生活十分艰苦,造就了他坚韧与沉稳的性格。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在战争中表现优异被提升为下士,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至国内战争结束时,他已经升为骑兵连连长。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1924年到1930年间,朱可夫又进入著名的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深造。但使朱可夫真正步入一流统帅行列的队伍中就要属“诺门坎战役”。


1939年9月,日本关东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紧急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骑兵出生的他是却是装甲理论的支持者,通过诺门坎战役,他不仅打服了日军,还成功的将装甲理论运用到实际战争中,并取得胜利,由于各方资料统计出入较大,比较可信的是苏军伤亡27880人,日军伤亡19000人,从数字上看确实苏军吃了亏,但此战不能仅凭伤亡人数来看,日本当时出动的是关东军的精锐部队,意在试探苏军的实力,这一战一下遏制了日本企图北进的战略意图,自此战略重心改为南进,苏联解除了来自远东的威胁,为斯大林后来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及时调回远东部队奠定了基础。



1941年6月22日,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全面入侵苏联,战役初期猝不及防的苏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在基辅战役中升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力争放弃基辅,但遭到斯大林的否决,斯大林不服的后果就是60万苏军在基辅被包了饺子,这一战惨败彻底打醒了斯大林,认识到朱可夫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战役中,朱可夫就成了斯大林的“救火队长”,哪里战势不利,朱可夫就出现在哪里。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中,朱可夫战胜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此后,红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德国本土。1945年,由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入柏林,与其他部队一起解决了最终的BOSS。在二战的将领中,像朱可夫那样在东方收拾了日本,又在西方反推了德国的寥寥无几。


思货时间


在2005年俄罗斯进行的由苏联元帅库利科夫、索科洛夫,苏联大将瓦连尼科夫、加利耶夫、戈沃罗夫、特列季亚科,苏联装甲兵元帅洛西克、苏联海军元帅卡皮塔涅茨、苏联炮兵元帅米哈尔金等参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活动家、统帅和将领名单”中,崔可夫位列第一序列战略和战役-战略级的统帅与将领的首位,对他的评价是“他拥有抓住紧迫形势实质的独特能力,每次都能最大程度的符合具体情况的创造性决心和战法;有超强的组织能力;在实施所定下的决心,完成赋予的任务方面,具有坚定的意志”。

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柏林战役苏军损失人数远远低于德军,是在搞不明白提问者这个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荣华之武器堂


为什么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军的伤亡较大?因为,所有进攻战斗都是由我军发起的主动攻击,而且,越南北部山高林密,进攻路线不易展开,许多主要地段,越军都早前试过炮,打得准。并且,我们部队都是仰角进攻,速度快不起来。不过,主动攻击的好处是,我们抓获的越军俘虏比较多。


团作训参谋


朱可夫指挥的战役也不全是惨胜。

1、苏联斯大林需要塑造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来激励全国人民,增强凝聚力!

2、二战前期对面德军的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优于苏军,所以苏军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战胜!二战后期的苏军战斗力就爆棚了,横扫日本七十万关东军!


2019名明


说实在的,整个二战苏军的战术指挥能力和士兵的战斗素养在各参战国中是较低的。这与战前大清洗脱不了干系,大批有经验的指挥官被清洗,导致整个苏军指挥能力极速下降。苏德战争开始后,缺少指挥的苏军一溃千里,又损失大部分精锐的基层官兵。后面新组建的部队都是临时征召,朱可夫指望这样的部队打出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不现实的,只能靠人海战术惨胜。


孟永钦


还记得苏联士兵所搭乘的交通工具么?坦克,在坦克外面坐着。

苏联没有什么步兵战车,工业滞后的解决方案就是步兵直接搭乘坦克,以完成步坦配合的战术需要。二战开始时,德军一个大包围几十万苏联士兵就没了,苏联正式对抗时,坦克上挂的士兵每7天补充一次,最长寿的士兵活不活两周。


次班天行鬼


战神?以多打少我也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