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迪:我為什麼要到美國留學

鄧文迪:我為什麼要到美國留學

一,鐵三角的友誼贏得美國機票

鄧文迪不喜歡被壓縮浪費的感覺,她總是搶在別人前面,搶在命運前頭,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也不止一次地說過,她是一個行動果敢、聰明無比的野心家。

當這個野心家在國內大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時,更加堅定了去美國的決心!但她不想以機會主義的淘金方式踏上那塊異邦土地,她的目標非常明確:進入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拿到真金白銀的學歷。

曾經,她與同時代的年輕人一樣嚮往美國,幻想那個迷醉世界裡的豐富物質和便利生活。此時此刻她的想法已經大有不同。

她清楚地知道,美國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更為先進、開闊、充滿機會和誘惑的生活方式。她不懼挑戰、不怕吃苦,只害怕沒有學習知識的平臺和施展才華的空間。於是她在廣州醫學院努力學習英語期間,結識了來自美國的 Jake Cherry 夫婦,因此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徹底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1987 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本是平常的年份,但對於鄧文迪來說是不同尋常的。她的命運,在那一年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她來到了夢寐以求的玫瑰國度。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了第一個小高潮,從此淚水與汗水、鮮花與掌聲、爛菜葉與喝倒彩,交織在她的天空。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Jake Cherry 先生在廣州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工作,他 42 歲的太太隨夫而來。因為太太時間充裕,某個巧合日子,她偶遇叫作鄧文迪的漂亮女孩,這女孩不同於那些懶散的普通大學生,她不僅樂於助人,而且非常上進。

擅於抓住機會的鄧文迪,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學習英語的絕佳機會,她和這位中年外國女人經常聯繫,一來二去的交往中,Jake Cherry 先生便也加入其中。

雖然那時的廣州四處充斥著學習英語的熱潮,但有能力和真正老外對話的人也並非隨處可見。即便 30 年後的今天,能講流利英文的人還是比較稀缺的物種。

Jake Cherry 夫婦在廣州的生活,因為語言障礙,日常很是枯燥,懂英語的鄧文迪,性格開朗,大方得體,為人熱情,言語幽默,很樂意幫助這對外國夫妻,自然便成為了他們生活旅遊的嚮導。

在鄧文迪急迫需要更深入的語言環境時,Jake Cherry 夫婦像高舉著明燈的使者般闖進她的生活,有如天助也。這樣的機遇,誰肯輕易讓它從手邊溜走。尤其像鄧文迪一樣,有頭腦、有理想、有堅韌個性的野心家更懂得珍惜這個機會。

鄧文迪:我為什麼要到美國留學

二,異邦紅葉夢

1988 年 2 月,鄧文迪在 Jake Cherry 夫婦的幫助下,獲得了美國留學生簽證。雖然她在廣州醫學院還差兩年才能正式畢業,她卻毅然放棄,隨之進入美國一家社區學院——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

其實,鄧文迪和普通留學生一樣,尋求的是美國人擔保入境方式,只是她的機遇比別人好,有一對美國夫婦的經濟保證,能比別人更快、更順利地拿下籤證。

Jake Cherry 夫婦把她安排在自己家中,還和她們五歲大的女兒合用一間臥室,她因為在學習之餘兼而照顧恩人的小女兒,便擁有了一張屬於自己的帆布床,同時 Jake Cherry 夫婦也向她承諾了學費方面的資助,直到她學成為止。

雖然這種留學條件,在美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比那些為落腳到處找廉價出租房、為生計四處打工的奔波留學生,強出太多倍。但是,她仍能切身地感受到異域生活的不易。

在美國,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中,一切需要從頭開始,包括學新的課業、交新的朋友、適應新的環境。

Jake Cherry 夫婦的保護和資助畢竟有限,尤其當 Jake Cherry 太太發現她和 Jake Cherry 先生“關係非比尋常”時,兩個女人的友誼從此便結束了。

那是鄧文迪極其艱苦的人生歲月。如今再回首,多少有些心酸。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單薄的、毫無背景的中國女孩初到美國時的種種境遇,可以理解一個女孩在那種境遇下的種種選擇。

但是,鄧文迪絕對不會服輸,她積極的行動力,她堅韌不拔的精神, 總能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條件,在她人生最需要改變時,改天換地,扭轉乾坤。

例如,她熱愛排球,就把熱愛付諸實踐;她渴望開闊的生活,就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她希望有更好的未來,就努力到了美國;她想進入名牌學府,便爭取到了耶魯大學的就讀名額;她想擁有更廣闊的社交圈,就著手研究時尚圈……

她發現美國式教育允許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獨立思考正是她的強項。她用擅於規劃的頭腦,開始規劃她的留美生活。

美國社會流行一句諺語:上帝是公平的。體現在時間上,最貼切不過。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不會因為一個人是王孫貴族,就故意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一個人是乞丐,就飛速流轉;更不會因為鄧文迪是個中國留學生,就特別對待。

鄧文迪:我為什麼要到美國留學

三,朝花夕拾的求學與打工模式

鄧文迪第一項規劃從時間開始。她每天將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早六點起床,八點至十一點上課。下課後,她和許許多多沒有背景的普通留美學生一樣,不能出去逍遙閒逛,找中國餐館打工,替美國家庭帶小孩,常常晚上十點之後才能下班,回家溫習當天課業,睡覺時已是深夜。

整整四年時間,她都忙碌得像個飛轉的陀螺,恨不能把一分鐘掰成兩半來用。美國學校以學分制來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不管學生平時在做什麼,學分夠了就可畢業,這為她打工賺錢提供了方便。

另外,在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時,她改學經濟學,也能兼職會計方面的工作。正式工作上的語言交流,與在中餐館打工和給人家看小孩的生活交流不同,需要更多專業詞彙才能準確表達語義。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語言能力更上一層樓,與外界的溝通越來越順利。

繁重的打工生涯,並未影響鄧文迪的考試成績。考試對於鄧文迪來說,並非難事。在中國教育體制下走出來的中國留學生,從來不會畏懼考試,鄧文迪又是應試高手,所以,她順利拿到了畢業證。

那時,在鄧文迪看來,為留學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極其值得的。

在以後的歲月中,她重新回憶學生時光,總會充滿無限眷戀—那是一段非常有意義的人生。嚴格地說,那是她脫離父母監管,獨立生活的伊始。不,應該是獨立生存的開始。

“生活”與“生存”大有不同,“生活”更多注重情緒情感方面的需要,大意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就好;“生存”側重於衣食住行、金錢方面的需求,大意是必須在保證自己餓不死的前提下,再過上好一點的物質生活。

她初到美國,就在面臨生存挑戰的情況下堅持學習、打工,努力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活,如果沒有超強的忍耐力和堅韌的毅力,早就卷著鋪蓋捲回老家去了。

跨躍大西洋的求學之路,絕對不是那麼容易,也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不身臨其境,不親自嘗試,很難想象箇中滋味。這些困苦的經歷,時時激勵鄧文迪必須在美國混出個名堂出來。

在當時,她與千千萬萬個在美留學生沒有什麼不同,手中捧著的加州州立大學畢業證並不是一塊萬能的敲門磚。

那時候,她還不是什麼人生的大贏家,只是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單薄的華人女孩。

有人陪伴的路,再長也不覺得苦;有人分擔的累,再難也不覺得痛;而有些路,必須一個人走;有些事,必須一個人扛;有些苦,必須一個人受。她自強自立,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一步一個腳印,果然路如人心,越美越寬;學如江海,越積越多。

鄧文迪:我為什麼要到美國留學

作者簡介:張呂清,財經主持,CCTV老故事頻道《公益中國》欄目製片人。品牌中國聯合創始人, 本前健康聯合創始人,界面投資聯合創始人。寧德市北京青聯副主席,南昌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趙光耀,紫禁城醫藥集團董事長,十多年來,他在打拼事業之餘,熱衷慈善,多次積極參與慈善義診會診活動,為當地百姓造福。旗下有從事影視傳媒、國際貿易等業務的多家子公司。

本文摘自圖書《鄧文迪:女人明白要趁早》,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