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为了维系政治稳定以及实现政治集团之间的利益捆绑,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政治联姻,其中不少联姻故事更是被传为历史的佳话,比如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独孤信家出了三位皇后女儿等等,这些直到现在都耳熟能详。

在清朝初年,也有这样一段政治联姻,对于整个大清王朝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正是这段婚约的缔结以及在这之后一些列事件的发生,才推动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即康雍乾盛世的诞生。

而这次政治联姻,正是康熙皇帝与其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政治联姻。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孝庄太后一改“满蒙和亲”的“国策”,主动让康熙迎娶赫舍里氏。

孝庄太后,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历史上称之为孝庄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同时也是顺治皇帝的生母以及康熙皇帝的祖母,是清朝初年杰出的女政治家。实际上,孝庄太后与皇太极的婚姻就是一桩彻彻底底的政治联姻。

孝庄太后与她的亲姑姑哲哲,先后嫁给了当时还是“四大贝勒”之四贝勒的皇太极,哲哲为正室大福晋,孝庄为侧福晋,而这样的婚姻安排正是努尔哈赤为了巩固和维持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战略同盟关系而有意为之的。

实际上,皇太极并不是仅有哲哲和孝庄两位蒙古后妃,在皇太极后宫之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五宫后妃,即正宫皇后哲哲、关雎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以及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均来自蒙古。而这五人也仅仅是出自两家:哲哲是海兰珠和孝庄的亲姑姑,他们都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娜木钟和巴特玛璪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遗孀,林丹汗去世后,皇太极纳这二人为妃,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和控制察哈尔蒙古的势力。

在皇太极去世后,顺治皇帝福临登基,在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先后主持和安排下,顺治皇帝迎娶了两位来自于科尔沁蒙古的皇后,为的也是要继续贯彻“满蒙和亲”的政策,以维系与蒙古的良好关系。

但是到了康熙朝时期,孝庄太后则没有继续贯彻这一从皇太极开始的“国策”,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候的孝庄太后和年幼的康熙皇帝面临着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和敌人,这个人便是鳌拜。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因天花去世,临终前将年仅8岁的玄烨确定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鉴于顺治初年时期出现的多尔衮摄政专权的经验教训,顺治皇帝在与其母亲孝庄皇太后商议后,并没有继续选择由宗室王公辅佐幼主,而是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康熙继位时,这四位辅政大臣也在顺治皇帝的灵位前进行了宣誓:


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起初,这四人还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原本排名四人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而“四大辅政大臣共治”也逐渐变为了“鳌拜专政”。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其实仔细分析这四个人的出身背景便不难发现,“鳌拜专政”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一方面,索尼、遏必隆、鳌拜同出自于两黄旗,可以说他们的利益基础和利益出发点是一致的,而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有勇无谋,这个时候的鳌拜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索尼、遏必隆以及整个两黄旗集团的利益代言人,这一点也是得到了索尼的肯定的。

另一方面,就是苏克萨哈的特殊的性。索尼、鳌拜、遏必隆都是出自于两黄旗,只有苏克萨哈出自与正白旗,并且苏克萨哈曾经是多尔衮的亲信,靠的是出卖了多尔衮及两白旗的其他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所以无论是基于两黄旗与两白旗自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以来长久存在的尖锐矛盾,还是对苏克萨哈人品的鄙视,在四位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始终处于孤立状态,经常性的受到打击和排挤。

而鳌拜的专权极大的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同时由于鳌拜的专权乱政与结党营私在朝堂之上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八旗内部的矛盾,以及满洲大臣、汉族大臣和西洋传教士官吏之间的矛盾也是日益加深。鳌拜也成为了年轻的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但是,自多尔衮时期开始,就确定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作为康熙重要依靠的孝庄太后无法走到台前,而此时的康熙皇帝尚未亲政,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所以这个时候想要扳倒鳌拜,还需要从辅政的四位大臣中选择可以联合的势力。

索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康熙和孝庄太后优先争取的对象。

而孝庄太后之所以要优先争取索尼,还是鉴于索尼的地位与威望。不管是资历还是地位,索尼还是要生生的压过鳌拜一头,鳌拜自己也是对于索尼非常的忌惮,并且是非常的敬重。况且此时的赫舍里家族不仅仅是索尼位居首辅,索尼的两个儿子噶布喇和索额图也是朝中的重臣,所以整个赫舍里家族的实力都是非常的强悍。

再来看看遏必隆。遏必隆打仗厉害,但是有勇无谋,而且遏必隆的地位和声望更多的是仰仗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时期“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本身可圈可点之处并不显著,况且他本身就是鳌拜的依附,唯鳌拜马首是瞻,联合起来的实际意义不大。

苏克萨哈,那就更不用考虑了,与苏克萨哈联合就相当于把自己置身于其他三位大臣的对立面,非但不能改变现有的局面,反而会将自身陷入更为糟糕的境地。

可以说,与索尼联合,是康熙和孝庄太后想要除掉鳌拜而在当时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选择,而联合的方式便是联姻。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与安排下,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年仅12岁的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索尼长子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即后来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通过这样一桩政治联姻将整个赫舍里家族与皇家实现了利益的捆绑,让索尼、噶布喇、索额图等朝中赫舍里家族的重臣全部站在了康熙一边。

于此同时,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康熙还迎娶了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为妃,拉拢了遏必隆以及整个钮钴禄家族,松动了遏必隆与鳌拜之间的紧密关系,争取了遏必隆在康熙与鳌拜之间保持了尽量的中立,也是进一步孤立了鳌拜。

而伴随着康熙皇帝与索尼岁女赫舍里氏的大婚,除掉鳌拜也为康熙、索尼以及孝庄太后提上的议程。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索尼临终前上疏请求康熙亲政,正式拉开了康熙除掉鳌拜、收归大权的序幕。

康熙皇帝与自己孙女赫舍里氏的大婚,仿佛给体弱多病的索尼送上了一剂良药,至此开始,索尼便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像是足足年轻了二十岁,索尼开始行走于朝堂之上,真正尽到了首辅大臣应有的责任。

而这个时候,索尼做的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他在临终前所能为康熙和孝庄太后做的最后一件的事情,就是上疏力谏康熙亲政。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以遵照“顺治皇帝十四岁亲政”的祖制为由,亲自牵头,联合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上疏请求康熙亲政。

而康熙并没有马上同意亲政,反而要四大辅政大臣继续行使辅政的职责,同时康熙还以忠心爱国为由,加封索尼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康熙没有马上亲政却加封了索尼,这是明显的“欲擒故纵”,让大臣们继续上疏,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自己亲政,康熙才会真正的走上前台。

而康熙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舆论,逐步统一朝堂之上的思想,为之后的亲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抚四大辅政大臣,特别是鳌拜,避免因为马上收归权力而引发朝局的动荡。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只要还是四大辅政大臣辅政,索尼的地位就是始终高于鳌拜,就能继续牵制、压制住鳌拜。

但是终究是岁月不饶人,三个月之后的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

同年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在朝臣的再三恳求之下正式亲政,而这样的结果全部有赖于索尼在世的时候为他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索尼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成为了康熙皇帝除掉鳌拜的关键所在。

尽管康熙已经正式亲政,但是康熙亲政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就在这一天的朝堂之上,由于两黄旗与两白旗的“换地事件”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了鳌拜强迫已经亲政的康熙皇帝杀掉了苏克沙哈全家,这对于康熙皇帝是一种莫大的羞辱,而康熙皇帝也就此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

但是除掉鳌拜谈何容易,且不说鳌拜权倾朝野,无人能够将其拿下治罪,要知道鳌拜是皇太极亲封的巴图鲁、长期担任皇太极的亲兵卫队长,武力那是非常的高强,没有掌握任何武装力量的康熙皇帝是断然无法将鳌拜降服的。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但是在此之前,索尼和孝庄太后已经为康熙完成了规划,执行这项计划的人选便是索尼的三儿子,索额图。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剧中康熙皇帝的发小、同年伴读魏东亭从市井之中找了十多位少年入宫,每天带领着他们训练摔跤,而康熙最终也是依靠这些少年智擒了鳌拜。不过正史当中,伴读阶段的魏东亭,历史原型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而智擒鳌拜这个时候的历史原型恰恰就是索额图。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索尼在临终前特别交代,让自己的三儿子索额图辞去了大学士和吏部侍郎等所有一切职务,担任康熙的贴身侍卫,而他的职责有两个:第一,作为康熙皇帝最为信任的外戚,要保证康熙皇帝的绝对安全;第二,便是从上三旗的贵族子弟中选拔布库少年,并且负责他们的训练工作,为的就是擒拿鳌拜做准备。

最终,在由索额图全程参与策划和实施之下,康熙皇帝依靠着索额图和他训练的布库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鳌拜,当即宣布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决定将鳌拜革职、处斩。已经知道自己已然是穷途末路的鳌拜,脱掉上衣,亮出了身上的伤痕,而康熙皇帝也为之感动,宣布将鳌拜有死刑改为监禁,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鳌拜就郁郁而终。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康熙能够除掉鳌拜,索额图自不用说,是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但是也不能忽视赫舍里家族其他人的作用。

首先要说的便是索尼。索尼在临终前极力维持政局稳定并且力谏康熙亲政。而亲政后的康熙皇帝不管是在能力实力上,还是在舆论上、地位上,都逐渐提升,而这也成为了康熙最终能够除掉鳌拜的基础,更是让康熙在除掉鳌拜之后,可以进一步主持清算鳌拜集团的同时,保证了朝堂和政局稳定,使朝廷的权力中心得以平稳顺利过渡。

其次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便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康熙在前朝与鳌拜斗智斗勇,赫舍里皇后坐镇后宫,很好的帮助康熙处理后宫之事,成为康熙皇帝的重要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人在身边遍布鳌拜耳目,大权尚未掌握随时又要面对政局动荡的情势下,夫妻同心,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这段艰苦的岁月,赫舍里皇后对于康熙的鼓励和爱护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康熙心里上的莫大感动和支持。

正是得益于赫舍里家族的支持与帮助,康熙除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敌人鳌拜,并且将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康熙有着足够的力量开始治理整个大清王朝,也就此开创了一代盛世。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索家的辉煌盛于索额图,同时更是败于索额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赫舍里家族的辉煌仅仅历经两代人便戛然而止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皇后在诞下皇子胤礽后,因为难产而去世。一年之后,康熙念及与赫舍里皇后的深厚感情,以及这个赫舍里家族在这之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将胤礽册封为太子。至此开始,整个赫舍里家族在朝中的权势达到了巅峰。

作为赫舍里皇后的叔叔、太子胤礽叔姥爷的索额图,担任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几乎参与了康熙朝前中期所有重大朝政决策,并且在平三藩、收复台湾、征讨噶尔丹、抗击沙俄等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然而,随着太子胤礽年龄的增长与索额图权势的不断提升,索额图也变得愈发的贪婪和腐败,并且结党营私,长期与明珠集团相互碾压,弄的朝堂之上是乌烟瘴气,让康熙皇帝非常的不满。更为致命的是,太子胤礽逐渐“变坏”,距离康熙对于胤礽的要求和标准是渐行渐远,而康熙坚定的认为,这一切都是拜索额图所赐,都离不开索额图的教唆。

终于,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额图被康熙拿下,圈禁在宗人府,当年九月,索额图被活活饿死。而在这之后,康熙皇帝又先后于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两度废黜皇太子胤礽,并且在第二次废黜胤礽后,将其圈禁直至去世也没有将其再放出来。

伴随着索额图被治罪处死,太子胤礽被废圈禁,整个赫舍里家族也失去了在朝堂之上最为重要的依靠,也就此衰落,而这距离赫舍里家族的鼎盛辉煌时期,也仅仅过去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尽管赫舍里家族的最终结局会让索尼失望,也会让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感到无比伤感,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康熙皇帝与赫舍里皇后的政治联姻依然是一段非常重要并且非常成功的联姻,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赫舍里家族的索尼、索额图、噶布喇以及赫舍里皇后在协助康熙除掉鳌拜,重塑皇权地位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之后的以索额图为首的赫舍里家族也亲自参与并且见证了康熙皇帝开创一代盛世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此期间也有着积极的付出与贡献。也正是因为赫舍里家族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使之成为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家族势力。

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开启了一段王朝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