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1259年的钓鱼城保卫战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元宪宗蒙哥大汗画像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要塞

13世纪中叶,在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犹如狂风般席卷欧亚大陆,以至于被西方基督教世界心惊胆寒冠之以“上帝之鞭”的蒙古骑兵的铁蹄下,一座毫不起眼的、位于中国四川东部的小城要塞——“钓鱼城”却傲然屹立36年,成为让基辅、莫斯科、巴格达、大马士革这些世界名城有几分惭愧的、居然成为征服地图上没有被蒙古大潮湮没的仅有亮点。

更让人倍感荡气回肠、唏嘘感慨的是,这座堪称无名之辈的内陆小城,却意外刹住了一路凶猛狂奔的蒙古战车,在760年前爆发出无与伦比的超巨能量,甚至撬动了地球另一端,改写了十三世纪亚洲、欧洲、非洲的历史和格局。

那么,在重庆嘉陵江畔的这座海拔高度不足400米、方圆仅两平方公里的小小古城要塞钓鱼城,是如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顽强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元)精锐之师,守城36年而不败的辉煌战绩呢?

1

蒙哥大汗为何御驾亲征“钓鱼城”?

在成吉思汗的孙辈之中,拔都、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都是勇武过人、能力出众的佼佼者。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派遣三弟旭烈兀率兵开始第三次西征,派遣二弟忽必烈率军征伐云南大理,自己则留守蒙古帝国(13世纪的)首都哈拉和林。

但是战局的飞快进展,令蒙哥汗处于一度尴尬境地。

作为靠征战中取得赫赫战功来提升树立自己威望;靠南征北战中掠夺巨大财富凝聚部众的草原游牧民族。自己的两个兄弟在征战中连连告捷,声威如日中天,让人坐立不安。

三弟旭烈兀的西征大军先后攻克《一千零一夜》中的名城巴格达,灭掉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紧接着攻陷叙利亚,取得了傲人战绩。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巴格达

另一路自己二弟忽必烈的南征大军,不仅治理汉地取得成功,而且攻伐云南大理凯旋而归,声望日隆,威名远播。

对比之下,留守蒙古本土的蒙哥汗自己寸功未立,声望眼见着就要被自己的两个弟弟超越、比下去。

当时旭烈兀远离蒙古本土,自己一心想筹建“伊尔汗国”,虽然声望日增,但不会对蒙哥汗味构成威胁。

可是智勇双全、善于笼络人心的二弟忽必烈则不然,他居于漠南,临近蒙古本土,文治武功,备受众人赞誉,如果任由其实力发展下去,自己的权威不堪设想。

当然,蒙哥能即汗位,也不是吃素白给的。想当年蒙哥亲率雄兵与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一路败钦察、破斡罗恩、攻克乌拉基米尔城,也是蒙古人眼里的一位“天神般”的大英雄。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压倒二弟的名声,蒙哥汗决定亲率大军征讨南宋,借以彰显自己的赫赫战功和杰出才能。

于是,公元1256年,蒙哥决定御驾亲征南宋,自己亲率4万大军,号称十万,一路浩浩荡荡,大举进攻四川。

呵呵,你看这位偏心眼的蒙哥大汗先后给众人分派了任务,却唯独没有给二弟忽必烈安排差事,理由是令人调笑皆非的(忽必烈)“患有脚疾,需要关照”。

蒙哥汗的灭宋大战略为:屠蜀灭宋。即从哈拉和林兵分两路向中原腹地进军,东路军在淮水汉水一带作战,重点是夺取襄阳后南下鄂州,西路军则有自己带兵进攻四川,打通夔门,沿江东去,与东路军在鄂州会师,直捣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蒙古大军横扫欧洲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2

一座孤零零的钓鱼城何以抗拒蒙军36年?

之一,精心选址的城池位置,让善于攻城拔寨、锐不可当的蒙古大军第一次感到束手无策。

钓鱼山城雄踞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之处,依山临江而建,嘉陵江水汹涌澎湃,自北直奔钓鱼山而来,绕山屈曲环西折南而流,形成钓鱼山三面环江的险峻形势。

钓鱼山上建有高大险峻的外城、内城和八座堡垒式的城门,“炮石不可及”,“梯冲不可接”(《合州志》)。

城南城北各筑一道直达江边的一字城墙,既有利于城内外沟通,又能与外城形成互相支援之势。可以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屏壁重庆,保卫巴蜀,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之要塞关隘。

十三世纪的蒙古大军,之所以能所向无敌,一是靠蒙古铁骑披坚执锐,二是靠出大炮战车的无坚不摧。

当时的蒙古大军手中还握有宋朝刚刚发明的高科技武器——投石机和火炮,军中还特别设置了“炮石军匠”这一专业攻城部队编制。

然而,这些大型笨重、威力巨大的“大家伙”、攻城利器适合在宽阔大平原城市作战,在地域狭小、山多水稠的小小钓鱼城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叫人一筹莫展。

钓鱼城修筑在险山峻岭之上,倚绝壁而成,平时用木栈道交通。开战时抽去栈道木板,使城墙前很长一段距离成为绝壁,这种地形使蒙军无法在城头火力控制范围内修筑前线工事。

而冲车、鹅车之类的大型攻城器械更是无法将其推进支城下作战,只能选择火炮和投石车。然而钓鱼城在修建之时经过了充分的考虑和论证,火炮和投石车在城外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位。蒙军曾在城下进行过构建火力阵地的尝试,但是一仰头便发现其阵地的空间都暴露城投火炮的攻击之下,根本无法立足。倘若将火力阵地后撤,又等于退出了最佳射击范围。

无奈之下,蒙军只好采用最原始的步兵攀爬云梯、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的“人海战术”攻城方式,因此伤亡极大,久攻不下。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地形图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南宋四川城防

之二,南宋王朝三任守将历经20余年精心营造的“金汤要塞”,堪称古代山城防御体系的杰作。

公元1240年,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彭大雅兼知重庆府时,为了抗击蒙古军,就开始以三面据江的钓鱼山为据点,修筑了钓鱼山寨。

公元1242年,新上任的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命令冉进、冉璞二兄弟主持修筑钓鱼城,并将合州治所迁到这里,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

他还虚心采纳川中才子“二冉”的建议,以江为线,以山为点,在四川全境构筑其独特的山城防御体系。沿北方入境的嘉陵江、沱江及支流,构筑营造一道道坚固的要塞,回避与战力超群的蒙古军野战,阻截沿江南下的蒙古大军出川攻宋。

公元1254年,王坚任宋军合州守将,为了防御蒙古来攻,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徙而来,钓鱼城由此发展成为有十多万人的、宋蒙(元)战争时期四川战区最大军事重镇。

经过三任官员的长期不懈努力,到蒙哥大举攻城之时,摆在他面前的钓鱼城已是一座坚不可摧、中流砥柱一般的蜀中军事要塞。

经专家论证,钓鱼城的修筑突破了古代筑城防御的传统营造法式,堪称是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的伟大杰作。其城池选址,功能布局,城防体系构建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无愧为中国古代战区筑城防御建筑体系的光辉典范。

宋军精心选址的钓鱼城从长期抗战的需要出发,采取了内城与外城结合、江防要塞与山城结合;垦田积粟与长期战守结合、补给通道与藏兵运兵暗道结合的科学构筑方法。

城上攻防设施兼备,生产、生活与军事区域分区井然,给养、给排水设施自成系统。

钓鱼城除了大天池外,尚有小天池13处,水井92眼,山上有耕地2000余亩。可以解决水源、粮食之需。蒙军围几年,宋军守几年,蒙军一旦退兵,军民便下山种粮,带来食盐等生活必需品。

明代的《合州志》称:“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周回五百余步,名日“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又开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备不干。城中之民,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

譬如整个城池要塞有多道城墙,内外城墙之间的区域又是相对隔绝的,这意味着敌军攻占任何一个区域,都不能占领整个外城。

内外城墙大都建在悬崖绝壁之上,敌人即便攻占了外城,仍就面对着居高临下、高耸在绝壁上内城的宋军打击优势,却被动挨打,毫无计可施。

内城里有宋军大营,有四通八达的马道通向外城城墙,城头告急,援军可以顺着马道迅速调动驰援,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城墙内侧地面与城头齐平,意味着在任何地方军队和守城物资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调上城头作战。

又如宋军的指挥中心——合州衙署“司令部”所在地,根本不在钓鱼山最高处的三顶之上,而是巧妙隐蔽在主峰之下山坳中的一个二级台地上,攻城的蒙军从山下仰视基本难以看到发现,更处于炮火和弓箭射击的死角,体现了古人的高超智慧。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极其隐蔽的地下通道,方便物资人员进出,并可以随时在夜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袭扰敌军。

之三,钓鱼城宋军守将王坚,智勇双全,善于团结群众,兵民一家,同仇敌忾。

兵民乃是胜利之本,“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说的就是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城防图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保卫战的功臣王坚塑像

3

“钓鱼城保卫战”几个难忘的精彩细节?

01 人心

有道是“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在钓鱼城攻坚战中,双方将帅把“心理战术”运用得可谓淋漓尽致。

片段一:宋军守将王坚毅然斩杀劝降使者。

公元1259年3月,王坚听说蒙哥亲自带大军来攻,便率领军队举行大誓师,将土无不感奋,决心誓死保卫山城。蒙哥进驻钓鱼山城东的石子山,切断钓鱼城的外援,然后派遣降臣晋国宝到钩鱼城劝降。王坚誓死守城,绝不投降,他深知蒙古帝国的规矩是只给人一次投降的机会,一旦没有及时投降,便面临着破城之后全城17万军民,尽数被屠杀的命运。为了誓死捍卫钓鱼城,凝聚民心,他把晋国宝押到阅武场(练兵场)斩首示众。广大军民见之无不鼓舞,军声大振。

片段二:蒙哥汗亲自慰问大将病情。

由于南征的蒙古大军人数众多,又必须横渡江水湍急的天险(嘉陵江和白水交汇处),如果用船只一艘艘地渡河,将会花费大量时间,贻误战机。

蒙军征蜀先锋汪德臣建议,将船只连接起来作为桥梁,果然在一夜之间就搭成了浮桥,大军得以不费吹灰之力顺利渡江。蒙哥汗大喜,下令赏赐给汪德臣白银30斤。在攻城战役中,汪德臣打仗非常勇猛,经常身先士卒,冲锋在战斗第一线。在后方督战的蒙哥汗也被他的精深所感动。当时汪德臣偶染小病,蒙哥汗亲自来到病榻前慰劳道:“你的病是为我家而得的。”不但赐给汪德臣葡萄美酒,还将自己身上的玉带解下来赐给汪德臣,鼓励道:“喝了我的酒,佩戴了我的玉带,病很快就会好的。”此举令汪德臣这枚流血沙场勇的猛悍将感激得涕泪并流。

02斗智

钓鱼城久攻不下,时间很快来到了炎热酷暑的盛夏,有长江三大火炉之称的重庆盆地迎来的“桑拿天”,令这些习惯于凉爽草原的蒙古勇士斗志锐减,叫苦不堪。

为了摧垮蒙军战斗意志,使其按照传统习惯撤军北返避暑,王坚叫守城宋兵先后从高大城墙上扔下两条30斤重的大鲜鱼、百来斤上好的面饼(让攻城蒙军明白城内的粮食物资非常充裕),并附书信一封,邀请城下的蒙军一起来共享,并号称钓鱼城固若金汤,再攻打10年也休想攻下。

但是蒙哥汗不能停止攻击,众目睽睽之下他没有退路,只能进行一场结局难料的豪赌。

03斗勇

场景一:王坚实施“斩首行动”,偷袭蒙哥汗大营。

公元1259年5月10日凌晨,宋军主将王坚亲率50名敢死队员,从秘密地洞——皇洞出发,悄悄潜入蒙军石子山大营。

王坚算计好蒙军阵营的漏洞,率勇士们向蒙哥汗的营帐挺进,在蒙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居然深入到了蒙哥汗的核心营帐。王坚一声令下,宋军顿时暴起冲锋,直扑蒙哥汗御帐。侍卫虽然奋死抵抗,怎奈力有不支,眼见死神已将勾命绳索套上了蒙哥汗的脖子。

千钧一发之际,意外情况出现了,只见援军——蒙军勇将“赵阿哥潘”及时赶到,此人彪悍无敌,史载他一人便“手杀数十人”。王坚见蒙古援军持续赶到,遂放弃斩首行动,退回了钓鱼城。

场景二:汪德臣单骑劝降。

蒙哥在宋军援兵不到的形势下,又派汪德臣用云梯猛攻钓鱼山城。汪德臣不顾城上矢石乱飞,冒死单骑来到城下,大声喊话:“王坚,我此来是为了挽救你们一城的军民,赶紧趁早投降吧!”

王坚虽然知道援兵被断,仍然凭险坚守,誓与钓鱼山城共存亡。

他听到汪德臣喊话,毫不理会,命令士兵发炮石猛轰作为回答。

当时忽然天降暴雨,登城的士兵在云梯上睁不开眼睛,面城上的宋军低头防御,却看得真真切切,滚木礌石携雨而下,一时间云梯折断,蒙古兵土纷纷从云梯上跌落下来,伤亡惨重,汪德臣被飞石所中,连惊带吓,病重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蒙哥连攻五个多月,仍然不能入城,心中焦急。如今又伤亡了一员大将,气得发疯,他将自己的大帐移至钓鱼城下,亲自指挥攻城,扬言不破此城,誓不收兵。

蒙哥大汗的十万蒙古骑兵(蜀中蒙古军、不断赶来的援军),被众志成城的南宋军民阻止在钓鱼山下,战争进入了进退不得、极为尴尬的胶着状态。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城墙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俯瞰图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蒙军大将汪德臣雕像

4

蒙哥大汗钓鱼城死因之谜?

自己的心腹爱将、征蜀先锋汪德臣之死,令蒙哥汉暴跳如雷,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夏季彻底拿下钓鱼城。

七月,蒙哥汗将前敌指挥所的御帐移至内城对面的马鞍山高地,亲自到一线擂鼓助阵。

蒙哥汗嫌马鞍山高度不够,无法观察到城内动向,于是令人连夜搭建起一座高塔,塔楼上竖立起一座桅杆,命人爬上桅杆观察。

这天,蒙哥汗自己爬上马鞍山,亲自擂鼓助阵,史书称“声闻数十里”。蒙军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冒着炮石箭雨,直扑钓鱼城头。

王坚听到了战鼓声声,也看到了那座扎眼的高塔,忙调来大炮,瞄准射击。只听炮声雷鸣,炮弹击中了木塔,上面连人带桅杆被轰出去百步之外。

也就是此刻,方才咚咚起劲的鼓声戛然而止,蒙哥汗在木塔下擂鼓助阵,受到意外打击, “炮风致疾”而死。

也就是说,这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哥大汗被击毙在钓鱼城下。

关于蒙哥大汗的具体死因,各种史籍记载不同,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为宋人炮石击中而死”,有人说“染上瘟疫而亡”,至今尚无定论。

之所以造成众多死因的说法,主要是蒙军讳言最高统治者被宋军所击毙造成的。

据学者分析,蒙哥大汗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瘟疫说。巴蜀的农历五月,气候已经相当炎热,由于水土不服,蒙古军中疾疫流行。据《史集》记载:“由于那个地区的气候(恶劣),他(蒙哥汗)得起赤痢来了,在蒙古军中也出现了霍乱。他们中间死了很多人。世界的君主用酒来对付霍乱,并坚持饮酒。但突然,他的健康状况恶化,病已到了危急之时。”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元史》)。

二是为宋军炮石所伤,并染上瘟疫而死。蒙哥汗在督促士兵攻城时,为宋军炮石所伤,接着,又染上了流行疾病,加之心情不好,虽百般调治,均不见效,不久就猝死军中。

三是蒙哥汗在激战里中箭身亡。印证这种死因的最早史料是公元1264年出版的《世界史节本》(舒利亚史学家阿部耳法剌底著),该书认为蒙哥汗在指挥攻打钓鱼城的激战中,被宋军流矢射中而亡。

意大利人马克·波罗在《马克·波罗游记》中称他来元朝游历时,从元朝朝野上下听闻元宪宗(蒙哥汗)是在攻打钓鱼城时被宋军击毙的。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关楼

5

“钓鱼城保卫战”之作用早已超越中国范围,深远地影响到世界格局。

36年间,一座打不垮、攻不陷的川东小城傲然挺立,以超出世人想象的强硬姿态阻击了如狂风卷落叶般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

36年间,尽管蒙古从被征服之地搜刮资源,如绞肉机一般无休止地投入到围攻这座古城的战役中,结果上至蒙哥大汗、下至将军、元帅、丞相接连殒身城下,却始终无法得手,不得不折戟铩羽而归。

伟大的“钓鱼城保卫战”,不仅使如日中天、气势正盛、先后征服了大宋、大辽、印度、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罗马等伟大帝国的、面积达3千万平方公里的大蒙古帝国国内为争夺汗位,产生了严重的内乱和分裂,中断并延缓了宋蒙(元)战争的整个历史进程,改写了亚欧大陆的历史版图。

历史学家考证,正是由于蒙哥大汗突然死在钓鱼城这座不起眼之川东小城的征战中,蒙古弯刀意外失手,产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 “

蝴蝶效应”(蒙古诸王为争夺汗位陷入内斗,导致战线全面收缩),征西大军匆忙从欧亚各地撤军,直接影响到了在地球的另一端的西欧战场,西欧人在瑟瑟发抖的绝望渺茫中,突然获救了:只见如狂风潮水般卷来的蒙古铁骑,居然在一夜之间,毫无征兆、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抽身而去,不见影踪,欧洲各国和阿拉伯世界才得以躲过一场覆灭危机。

多少年之后,西方人才了解到,正是万里之遥的中国合州钓鱼城的顽强抵抗、折断了恐怖的“上帝之鞭”,意外改变了世界格局,拯救了西欧。

当得知原委,西方人感激涕零、不吝溢美之词,充满敬意地将钓鱼城称作“上帝折鞭处”,“东方的麦加城”!

为了彰显纪念举世瞩目、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在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代战场的沙盘模型。好让后世的人们永远铭记这一段辉映史册、荡气回肠的辉煌篇章。

伟哉!钓鱼城!

壮哉!守城36年而不败、傲然屹立在13世纪亚洲东方的——中国钓鱼城!

参考书目:《元史》、《合州志》、《十三世纪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钓鱼城》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南宋因钓鱼城之战延续20年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阿拉伯的教堂建筑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

欧亚历史大拐点,上帝之鞭被折断,震古烁今的“钓鱼城保卫战”

震古烁今,荡气回肠的钓鱼城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