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漲停!格力集團為何頻頻“拋售”優質資產?最新迴應來了

4月9日開盤格力電器一字漲停,報51.93元,封單超130萬手。

格力电器涨停!格力集团为何频频“抛售”优质资产?最新回应来了

控股股東400億甩賣格力

格力電器在4月8日傍晚對外發布了格力集團擬轉讓公司控制權的最新消息。格力集團擬協議轉讓格力電器15%股份。目前公開徵集轉讓的方案制訂還沒完成,本次公開徵集轉讓也尚需取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機構的批准,是否能取得批准及批准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15%的股權對應格力電器9.024億股股票。記者注意到,這部分股權的交易對價尚有待確定。按照停牌前格力電器的收盤價估算,15%股份的市值為426億元。而在過去30個交易日,格力電器的股價均在42元/股以上,以此粗略推算,格力電器15%股權對應的價格至少需要380億元。

格力电器涨停!格力集团为何频频“抛售”优质资产?最新回应来了

格力電器董秘:對公司的整體戰略規劃不會產生影響

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獨家回應《中國企業家》,“這個事件跟上市公司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也是接到集團的通知,公告稱集團正在向國資委遞交申請,但是具體什麼時間能夠批准、能否獲批,我們也都不清楚。”望靖東還稱,“一切以公告為準,而該事件對格力電器的整體戰略規劃並不會產生影響”。

此前,對於誰來接盤格力電器股權,外界有多種猜想。家電分析師劉步塵4月8日晚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格力經銷商或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接盤15%股權中的部分,剩下的由其他外部戰略投資者接手,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會大一些。無論如何,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一旦發生變更,格力電器的不確定性會大大增加。

格力集團為何頻頻“拋售”優質資產?

格力电器涨停!格力集团为何频频“抛售”优质资产?最新回应来了

從成立至今,格力集團就一直是格力電器的控股股東。天眼查顯示,格力集團有限公司為珠海國資委百分之百控股,也就說,格力電器始終是國有持股,從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朱江洪時代開始,格力電器就在不斷引入戰略投資者。自2006年起,格力集團也開始不斷降低對格力電器的持股比例,從最初的50.28%絕對控股降至目前的18.22%。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珠海格力電器的十大股東有——佔股18.22%的珠海格力集團、佔股8.91%的河北京海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佔股7.86%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以及前海人壽、中國人壽、高瓴資本等,董明珠個人也位於十大股東之中,佔股0.74%。

而從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來看,格力電器一直都是優質資產,那麼為何格力集團要對這樣的優質股不斷進行“拋售”?

實際上一直以來,大股東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中國企業家》梳理發現,在董明珠的上一屆任期,2012年5月25日至2018年5月31日,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之間就有分歧。2016年11月,董明珠辭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彼時有人猜測,這可能會是董明珠離開格力電器的序幕,當然這樣的猜測也在董明珠2019年連任後得以終結。

早在2018年春節以後,董明珠是否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從格力電器這兩年的營收業績也可以看出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地位,據財報顯示,2017財年,格力電器營收1482.86億元,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財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2000億。

資深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更是對《中國企業家》直言——“格力集團並不能對下屬子公司格力電器施加實質性影響”。如果強制更換領導人,作為大股東的格力集團也需要一定的風險與責任,而在格力集團轉讓控股權後,由誰來擔任格力電器的掌舵人,也無需再由政府過問,可完全由市場決定。

其實早在2013年,發改委就曾發文支持民企、外企收購控股國有企業。即所謂的混改(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國有控股的企業中加入民間(非官方)的資本,使得國企變成多方持股,但還是國家控股主導的企業,來參與市場競爭,混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國企在改革中更有競爭力和活力,讓國企的治理體系更符合現代企業治理機制。 2018年10月,中央又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推動混改,2019年1月,國資委又再度明確政策支持。在這樣的檔口下,對於格力集團、珠海市政府而言,推動格力電器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大勢所趨。

但不能忽略的是,在格力集團轉讓格力電器股權的同時,依然保留了3.22%的佔股,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對格力電器的投票權。

接盤者浮出水面

格力电器涨停!格力集团为何频频“抛售”优质资产?最新回应来了

而自從格力電器發佈停牌公告後,外界就對接盤者有無限猜想。

4月1日,市場先後傳言稱,阿里巴巴、京東將收購格力電器5%的股份,而後阿里、京東雙方都證實該消息不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於格力電器集團的發展絕對是好事。

在諸多媒體的猜想中,也可能是董明珠團隊接盤,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從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天機已經洩露”。

在他看來,格力集團所轉讓的15%控股權,一部分可能會落入格力電器管理團隊與核心經銷商手中——這也被大部分業內人士認同。而在目前的大股東名單中,京海擔保引人側目,京海擔保本就是格力的核心經銷商,已持有8.91%的股權,且由於格力電器的股權結構一直比較分散,京海擔保掌握部分股權並不會影響董明珠的管理地位,對於格力電器的管理團隊而言,426億(根據格力電器目前股價測算出來的底價)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此外在阿里、京東都否認“5%”的消息後,另一個買家——富士康浮出水面。曾有珠海國資委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近來富士康在珠海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接盤方。而4月9日早間,富士康方面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稱,“不評論媒體及市場流言”。

“大家都很關心改制的結果,我認為,改制會給格力電器帶來巨大不確定性。這裡的‘不確定性’是個中性詞,有可能是巨大利好,也有可能是利空,但關鍵看最後誰會成為大股東,這不僅決定董明珠的去留,也將影響格力電器的未來”,劉步塵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早前,董明珠曾在博鰲論壇發表講話,在她看來,更願意把當下的國企混改看成怎麼樣推動國企市場化的工作,“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無論企業背景怎麼樣,都能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起到積極向上的作用,那國企混改就有成果了。”

也正如董明珠所言,格力電器一直都是中國企業發展中的一個異類,屬於“國企、民企”優勢都不佔,是真正從市場上打拼出來的企業。而格力混改的事件也並非孤例,在談及該事件時,TCL也常被媒體拿來做對比。

1997年,TCL從100%的國有變成國有控股;2002年,TCL引入國外投資者;2009年,李東生個人認購6310萬股,而後TCL宣佈“本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但TCL的結局是否會是格力電器混改的結果,還未可知,一切都要等“另一隻靴子落地”。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誰是最後的接盤人,格力集團轉讓15%的股份,都有望提升格力電器的經營活力。且如果有第三方資本的戰略投資介入,對於正於“多元化轉型期”的格力電器而言,都將成為助力。

中金公司:上調目標價16.5%至68.7元

中金公司稱,格力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很可能導致格力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的公眾公司。若真如此,管理層有望通過受讓或者股權激勵方式持有更多股份,對股價的關注度會大幅提升,公司治理結構料改善,估值提升空間大。基於治理結構改善的預期,上調目標價16.5%至68.7元人民幣,漲幅空間46%,維持“推薦”評級。治理結構較差,一直是格力電器相比美的集團存在明顯估值折價的原因,當前格力電器PE估值比美的低40%。

中信證券發文稱,格力集團15%股份的最終受讓方尚未明確,若受讓方為管理層或者引入第三方戰投參與混改等,預計公司未來激勵體制、股東回報策略都將更加靈活,與管理層、公開市場股東利益綁定更加緊密。此外,市場化混改方案能夠解決格力集團與公司之間的長期治理問題,穩定公司管理層更替、經營預期,進而提高公司的市場化經營活力。

上游新聞據中國證券報、中國企業家、每日經濟新聞等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