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是如何“任性”地造就了新加坡的成功?

古往今來,偉人的成長似乎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每每要經歷各式各樣的打擊、失敗和痛苦,九死一生之後才終有所成;上臺之後,也因為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不得不講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違心的事。

李光耀則屬於極少數打破這一定律的偉人之一,他的一生順風順水,恣意任性:出身富裕家庭,終其一生,家庭美滿,婚姻幸福;在倫敦經濟學院和劍橋大學留學,35歲當上了新加坡總理,31年執政期間,將新加坡從一個南洋小國發展成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備受讚譽,名滿天下。更不可思議的是,和一般領導人面面俱到的講話風格不同,李光耀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從不屑於討好民眾,經常直抒胸臆,講一些政治不正確、讓人不舒服的話。對他堅信的事情,他從來斬釘截鐵,不留餘地。也因此,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新加坡人敬重他,卻很難說愛他。但他的“任性”,卻自有其道理。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

這麼多年來,李光耀的出位言論可謂不勝枚舉。他認為美國的成功並不是理念和原則的功勞,而是因為某種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運氣、充足的資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來自歐洲的充裕的資本和技術,以及兩個大洋使美國免受世界衝突的影響。1980年代新加坡飛行員罷工時,李光耀告訴那些飛行員:所有和政府對抗的行為都不會有好下場。2011年新加坡大選,李光耀在警告選民如果選擇反對黨“必將後悔”,他們“可以用未來五年來懺悔”。而在李光耀的一系列“雷人”的言論中,最遭到詬病的,是他深信不疑的優生學。

1983年8月14日晚上,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了出人意表的講話。李光耀在講話中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像他們一樣有所作為,就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因為這會導致孩子的相貌像父親,而智商像母親,因此,“醫生決不能和護士或秘書結婚,因為這樣會降低下一代的智商”。這一論斷因為有違“人人平等”的固有觀念,因而引發了強烈的反彈。

但李光耀自有其道理:生物學已經證明,人的智商和能力80%是天賦決定的,因此,人生而不平等,一個人是否是可造之才早已註定,再多的社會工程學或政府幹預也無濟於事。政府政策頂多讓大家在起跑點獲得平等的機會,卻無法確保公平的結果。解決辦法是創造有利條件讓最能幹者可以大展拳腳,從而為大眾製造工作機會,然後再重新分配盈餘,讓能力較低者受惠。

這些在很多人看來不夠政治正確的理論,成了新加坡精英主義治國方略和很多公共政策的起點: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每隔兩三年就依據考試成績對學生分流,經過多次分流後,到中學畢業時,有10%左右的學生可以拿到政府的獎學金到名牌大學深造,學成歸來後是各個機構的重點培養對象,未來的部長和議員基本都從這些人裡產生;50%中級水平的學生可以進入一般大學,將來從事一般管理工作;剩下的40%被安排讀技校,確保有一技之長。

而那10%的精英,正是新加坡的未來所在。在李光耀看來:“堪稱社會中流砥柱的人約300名。他們挑起策劃和執行政策的重擔。如果這300人共乘的客機不幸墜下,新加坡社會必將瓦解。這說明本地領袖人才是很有限的。”因此,人民行動黨四處尋找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擔任高級領導人。而讓他們從政,意味著他們可能要放棄200萬、300萬,甚至500萬、800萬的年薪。所以,政府高官的薪金也必須水漲船高,這樣才能吸引到精英。因此,從1994年到2012年初,新加坡部長的薪水和48名國內主要行業首席執行官平均薪資的2/3聯動,這樣一來,李顯龍總理的年薪達到218萬美元,是美國總統的4倍,哪怕是普通部長的年薪也高達100萬美元以上。

與此同時,承認人人不平等並不意味著讓弱勢群體自生自滅。在李光耀看來,“要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首先把蛋糕做大。過於注重收入均等化不利於激勵那些有才華的、勤勉的人力爭上游。”因此,新加坡的稅率很低,“因為累進稅會扼殺勤奮工作和創造財富的主動性,尤其是扼殺了有本領、有能力這樣做的人。

而在對人民的照顧上,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可謂無微不至:推行組屋制度,讓人民居者有其屋,因此新加坡沒有“房奴”,年輕人在結婚前半年就可以申請組屋,價格用公積金就足以支付。生了孩子,政府再協助你換更大的組屋。而且組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價格昂貴的商業住宅反而交通不便;照顧父母,生育孩子等都可以減稅;為單身人士組織派對,幫助他們組織家庭;擔心人民不懂得投資之道,於是由政府打理人民的公積金,替大家理財;治安良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顯然,新加坡政府殫精竭慮,視自己為父母官,人民則是不大懂事的孩子,其施政的潛臺詞是:你不需要思考得太多,just follow me。

這樣一些別具一格的制度設計,確實造就了新加坡的成功:政府的廉潔高效遠近聞名,那怕是淡馬錫這樣的國有企業也保持了很強的競爭力,每個人都被迫力爭上游,這保證了社會的活力。對人才的重視,使得新加坡湧現出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外交家:馬凱碩、許通美、杜贊奇、考西坎……

但久而久之,這一套制度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學生小小年紀就被分流,貼上標籤,容易傷害自尊心,尤其是對那些開竅晚的男生不公平,也無形中浪費了一些人才;完全以分數作為評判好壞的標準,這種現代的科舉制度早已經過時;選拔出來的人才日益同質化,經歷也大致相同,未必能適應互聯網時代對差異和創意的需要;對成績好的另眼相看,重點栽培,最後拿高薪,而資質一般的一生都只能從事低收入的工作,會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讓後者心生怨恨;過分強調個人對自己負責,就意味著有些人註定會在競爭中被落下,新加坡的基尼係數因此達到了0.48的高水平,在發達經濟體中排第二;沒有退休保障,公積金一旦花完,很多70多歲的老人家被迫在市場上收碗碟或賣汽水,晚景淒涼,而醫保只保到90歲,活得太久還可能會面臨無錢看病的問題……



世間再無李光耀

李光耀的“任性”,在國內國外都給新加坡帶來了一些麻煩。新加坡前駐美大使許通美就深有感觸地說過:“李光耀的聰明有時使他顯得有些傲慢,他的執著可能被理解為獨斷,他的直率則被理解為輕率。我記得,有一次,我曾經希望總理在發表關於他國的言論時謹慎一些。……總理回答說,他向來以直率而著稱,不可能期望他像一個外交官那樣發表言論。他指出,如果他弄亂了羽毛的話,外交官就應該把羽毛撫平。我抗議說,作為我們的總理,他也是我們在世界上的首席外交官。”

而在新加坡國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輩創業的艱辛、當年被馬來西亞“休”了之後四顧茫然的困難局面,對年輕一代新加坡人已經恍如隔世。他們對自己所獲得的照顧已經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們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不足,對政府的施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政府部長的高薪,外來人口大量湧入帶來的競爭壓力,都讓新加坡人的不滿不斷升級。李光耀那種恩威並重、高高在上的精英做派,也日益脫離了新加坡的感受。

儘管直到去世前,李光耀對自己所作的一切依然自信滿滿,言之鑿鑿,並責備年輕一代新加坡人不知感恩。但他也承認,新加坡未來10年大概一切如常,之後就不知道了,而人民行動黨遲早有一天會失去執政權。顯然,時代已經變了。在今天這樣一個社交媒體勃興、人與人之間關係日益扁平化的時代,李光耀式的“任性”,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他是一個偉人,但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而新加坡,將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後李光耀時代。

李光耀是如何“任性”地造就了新加坡的成功?

趙靈敏,暨南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曾任《南風窗》執行主編,現為《新京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報刊特邀國際問題專欄作家。長期致力於國際關係研究與評論,是當下中國不可多得的具有專業學術背景、優質媒體從業經歷以及活躍在一線的女性國際關係評論人。

趙靈敏時評風格中正,細膩嚴謹,無譁眾取眾之心,有潤物無聲之效。趙一直與目前網絡上喧囂的“公知式”評論保持距離,擅長以故事、數據和有依據的趣聞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創立了獨具一格的“趙氏文風”。

最新推出視頻“世界靈敏度”,在中國各大視頻網站播出。9月11日新加坡大選當天上線“新加坡特輯”,連播三天,分別聚焦李光耀、李顯龍和新加坡的反對黨。新加坡眼會同步推送,敬請關注。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