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今天和大家聊聊類風溼性關節炎,這個病很多老年人都有,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很多老年人生活在農村,有了病痛會忍著,結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痛苦異常。我覺得,做子女的,一定要了解父母的身體,多關心,多問問,找到方法幫助她們,這是真正的孝順!辛苦撫育我們,我們一定要回報給父母幸福!所以,您多瞭解一些這個病,或許可以有大用處的。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西醫的病理學發現,此病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裡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那麼,這個類風溼性關節炎都有哪些症狀呢?

首先,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然後,會有以下症狀同時出現:

(1)晨僵:所謂晨僵,就是指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感覺,一般關節炎都有這個症狀。普通的關節炎時間會比較短,一般在半個小時以內,類風溼往往長一些。

(2)關節的改變:

①一般小關節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發展嚴重了,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這和普通的關節炎是有區別的,一般的關節炎多數是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而類風溼的最初表現,往往就是這些小關節,手腕或者手指開始疼痛,這個區別大家要記住的。

②關節畸形:我們看到很多類風溼患者的手指,都是明顯變形的,這就是此病的特點。此病患者的手足關節往往隨著疾病的發展變形,痛苦異常。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3)關節外表現:類風溼性關節炎,之所以危害較大,除了關節部分疼痛難忍,還因為它對身體臟腑有很大的危害。這個病會導致人發燒,局部腫脹,同時可能累及心臟,腎臟,呼吸系統等,直至危及生命。所以,曾經有醫學工作者稱此病為“不死的癌症”,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此病最終帶來的危害,是難以想象的。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我曾經遇到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問題:“我的媽媽患了風溼了,每天關節疼得睡不著覺,怎麼辦?”我問:“您能確定是類風溼還是風溼嗎?”回答是:“不知道,就是關節疼!”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我覺得這就是做子女的不稱職了,您要帶母親去檢查,其實非常容易區分出風溼,和類風溼的區別的,要知道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您要搞清楚。

因為子女沒有醫學知識,老人更沒有,於是,老人只好去買點什麼風溼膏,對付著用,其實,沒有對症,效果哪裡會好呢?

所以,作為子女的,要努力學習醫學知識啊!

西醫對此病的治療,也是很有效的,服用西藥,可以立刻消除疼痛,但是遠期效果不好,往往停藥就開始又疼,所以不可以為憑藉。

那麼,中醫是怎麼看待此病的呢?

中醫對此病分型較多,基本上可以有這麼幾種分法,我姑且給列出來吧: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羅大倫:類風溼關節炎的中醫效方


那麼,有了這些分型,我們治療的效果如何呢?我告訴大家,效果是不理想的,有的時候患者會見效,但是有的旋即復發,有的伸直無效,所以,類風溼是一個非常難治的疾病,算是疑難雜症了。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子,是吉林老中醫史鴻濤先生。

這個方子的主方是這樣的:

生黃芪200g 秦艽20g 防己15g 紅花15g 桃仁15g 青風藤20g 海風藤20g 地龍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甲珠15g 白芷15g 白鮮皮15g 甘草15g。

此方可隨證加減,以改動方中藥物用量為主,或將藥物稍事變更。熱盛為主,可加漏蘆30g,漏蘆清熱而不傷陰;以寒為主者,可加制附子10g,增強散寒止痛之力;頑痺正虛、關節變形者,可加當歸20g、制附子10g、伸筋草15g,並改甲珠30g,加強溫補穿透之力。

我個人的心得是:這個方子在應用的時候,我一般會去掉防己,加上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如果患者陰虛明顯,則加生地,一般用到30克左右,服藥有上火的症狀的,加上知母15克。沒有陰虛或者上火的,則不必加。

方子裡面的甲珠,就是穿山甲的鱗片,這個藥一般我很少用,因為穿山甲是很珍貴的動物,但是,如果治療大病,還是可以用的,只是熬藥太可惜,此藥非常昂貴,可以研磨成粉,每次沖服3克。

此方服用,一般一週即可見到明顯效果,堅持服用,遠期效果很好。

這個方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黃芪的用量大,這裡的黃芪,是生黃芪,一般我們用,也就用到三十克左右,但是其實這是很有侷限的,要知道,黃芪的力量比較和緩,非大量不足以治病。清代的王清任,在補陽還五湯裡面,甚至要用到一百多克,這是善用黃芪之人。至於黃芪為何可以治療此病,主要原因就是,無論是風寒溼熱什麼邪氣侵襲經絡,其實都是自己的正氣不足,經絡空虛,衛氣羸弱導致,所以,此時可以通絡,可以散寒祛溼,可以清除溼熱,但是,正氣是一定要補足的,這是扶正驅邪的路子,所以《神農本草經》裡面說黃芪:

“主癰疽久敗創,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

而歷代醫家加以發揚補充,使得黃芪的作用得以彰顯,比如清代黃元御說黃芪:

“清虛和暢,專走經絡,而益衛氣。逆者斂之,陷者發之,鬱者運之,阻者通之,是燮理衛氣之要藥,亦即調和營血之上品。”

我們在藥店裡,會看到兩種黃芪製品,一種是炙黃芪,一種是生黃芪。炙黃芪藥性偏溫熱,主要是補中;而生黃芪,黃元御認為藥性是涼的,從我們的實踐來看,也確實很少見到吃生黃芪上火之人。生黃芪的作用,則主要是走經絡,走體表,補衛氣,祛除風邪。所以這個方子裡面用的是生黃芪。

這個方子服用的時候,可以請附近的中醫幫助加減,可以先從一百克的生黃芪用起,用兩三副,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再增加到二百克。有的患者反應,服藥後感覺有力量在身體裡面走,脹脹的感覺,這就是氣血開始運行的緣故。

其實,很多老中醫都總結過治療類風溼的方子,但是,這個方子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好方子,有的中醫自己家人患了此病,就把名醫的方子拿來使用,結果發現其他的方子效果都一般,而這個方子卻療效突出。其實,最重要的,是這個思路,就是扶正驅邪的思路,而扶正這個任務,前人給總結出來了,生黃芪的力量比較大,這樣的經驗,我們是需要繼承的。非常可惜,我查了一些文獻,發現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不足。我的任務,就是把這樣的方子選取出來,告訴大家,因為我知道大家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挨個方子試驗,所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總結選取是非常重要的。

此方出自《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痺證專輯》一書,這套書收集了很多老中醫的經驗,我曾經用很長的時間研究這套書,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每一種病,一定會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方子,一個思路,藏在這套書裡面,這書裡面,有的老中醫是泛泛而談,像教科書一樣辯證整齊,我覺得價值不大;有的則是獨有心得,一針見血。如果把這套書來回地研究,最終,你會發現,每種疾病,中醫都有著非常有效,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只是這些方法並沒有為大家所熟悉而已。所以,《內經》講的好:“雲不可治者,未得其術耳。”

很多疾病,前人已經為我們總結出了很好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不被淹沒才好!

好的,各位親愛的朋友,今天這個類風溼就寫到這裡,記住,這是類風溼,不是風溼,如果區分不清楚,就去醫院做個相關檢查,如果是類風溼,則這篇文章,是可以幫助到大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