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今日关注了高邮这项推动乡风文明的大动作

4月9日,《新华日报》要闻版聚焦高邮5911座土地庙变身生态空间,土地庙拆除后原地栽种的160株桂花树,从此没了烟雾缭绕,多了满目新绿,高邮文明新风建设的脚步一直不停歇。新华扬州观察全文刊发。

新华日报今日关注了高邮这项推动乡风文明的大动作


新华日报今日关注了高邮这项推动乡风文明的大动作

3月初,高邮市城南新区保丰村的村头,一座建成23年、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土地庙在挖掘机声中倒下。看着土地庙拆除后原地栽种的160株桂花树,曾经负责管理土地庙、如今打理这片桂花林的柏井林感慨道:“没了烟雾缭绕,多了满目新绿,真好!”

柏井林告诉记者,这几年,当地不少农户凑份子捐建土地庙,乱建滥建、翻新之风盛行。尤其是一些富裕村民攀比谁建得更大更豪华,甚至城里小区旁边土地庙扎堆,传统风俗变了味。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这是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职责。土地庙滥建翻建现象严重,不仅违规占地,还引发了攀比风,群众意见比较大,促使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清理违规的土地庙。”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建奇说。通过与宗教民俗专家座谈和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高邮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拆除方案,仅用26天的时间,就将全市5911座违规土地庙全部拆除。

“清理土地庙,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乡亲们省下不少‘香火钱’。”柏井林表示,以往每逢初一、十五,村民们都要上香供奉,逢年过节还要献上贡品,一年下来至少要四五百元,有些人家一年要花上千元供奉香火。

“香火钱只是花销的小头,翻新土地庙才是无底洞。”甘垛镇副镇长张美兰对于蔓延的土地庙翻新攀比风深有感触,“过去的土地庙都是泥造的,后来翻新成砖头,再到贴瓷砖、大理石。从简陋到豪华,从三五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有人光买个铜炉就花了6万多元,最豪华的土地庙建造费高达48万元。”每座土地庙都有20户-30户人家日常上香,每月初一、十五,高邮乡间总是烟雾缭绕,如今5911座土地庙被清理后,高邮城乡的生态环境也加了分。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高邮保丰村村民胡尔朝一早起来畅快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土地庙拆除前,每逢初一、十五都是他最难受的日子,因为家靠土地庙,村里家家户户都要上香,整个上午他都要在“烟火缭绕”中度过。“以前每到烧香的时候,空气都熏得人无法呼吸,一上午散不去。如今庙地变林地,不仅空气污染的困扰没有了,等到了花开的季节还可以享受桂花香,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土地庙基本属于违规建筑,大量占用农村耕地和城市公共设施场所。”高邮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颜建江介绍,此次高邮拆除的5911座土地庙,占地面积达72680平方米、建筑占地达39521平方米。这些土地空出后,农村以复垦植树为主,城市则用于建设市民公共空间。

土地庙清理工作完成了,可高邮文明新风建设的脚步却远没有停止。潘建奇介绍,除对控减土地庙进行长效管理,高邮市委市政府今年还下决心控减棋牌室数量、控减“红白事”费用等,全市将建设文明道德督导志愿者队伍,让群众来监督和举报不文明现象。同时,将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新华日报记者 李 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