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文丨西部菌

假期前的杭州,一下子迎来了两个重磅消息。

第一个是区划上的调整。浙江日前批复同意杭州市设立钱塘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新设立的钱塘新区范围包括现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个是人才政策。杭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一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和人口是极其重要的要素。此次区划调整,涉及到发展空间整合,新设立的钱塘新区,将成为杭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则对应着人口的扩容,配合新区诞生的组合拳,人才竞争不至于缺少平台和产业支撑。

杭州本身就处在后峰会、前亚运的高速发展时期,近两年的表现有目共睹,杭州没有满足于既有成就,而是接连出手,充分显示出作为新经济第一城的勃勃野心。

01

杭州为什么要设立钱塘新区

钱塘新区降生前,这片土地上的两大园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和规格待遇其实不算低,而且一度是杭州东进的重要着力点。

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要早很多,它成立于1990年,还是国家级开发区。

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0年获批,是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典型的制造业聚集区,以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超过80%。

不过相对于杭州城西的科创大走廊,城东发展并没有带来预期成绩,比如2017年汽车产业的产值只有350亿左右。这跟整个杭州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

杭州以第三产业为主,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2.3:33.8:63.9,数字经济是重头戏,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的24.8%。与此同时工业的投资和占比逐渐下降,去年5.8%的二产增速,比6.7%的经济增速还要低。

城东的产业结构跟杭州的整体气质不算太搭,但数字经济服务业再发达,也得有二产做实体支撑,抛弃制造业本身就不现实。而经开区的下沙高教园属于浙江最大的高教园区,能够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不管是实现两翼均衡发展,还是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城东都有整合的必要。此前杭州的提法也正是“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个杭州新城”。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而且从空间层面看,整合大江东和经开区的目的,还在于缩小和嘉兴、绍兴、宁波等地的物理距离,向东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因此钱塘新区跨过了钱塘江,采用跨江设区的模式,目的正是为了避免地理屏障导致地域分割、重复建设,影响区域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布的浙江大湾区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江东新区”的概念,当然最终采纳的称呼还是“钱塘新区”。名称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区能有什么样的待遇。

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钱塘新区的地位不用说,之前的省府文件就明确提出“做好设立浙江杭州国家级新区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现在最大的悬念是,国家到底给不给这个名分?

02

设置新区,也是为抢人腾出空间

在理解了杭州区划调整的背景后,再来看同期推出的人才落户政策,会发现它们并不是偶然撞在了一起,从中能看出杭州这座城市的“聪明”。

石家庄推出零门槛落户政策,将人口竞争推向新的高潮。具体到杭州,其实去年落户政策已经放宽到了专科学历,当然限定门槛为“紧缺专业”,同时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

目前《通知》没有明确居住年限及社保缴纳年限这两个条件,也没有提及年龄限制,直接零门槛落户的概率比较低,不过总体上落户门槛大大降低,可以进一步释放抢人大战的红利。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但任何形式的人口竞争,都必须得有产业或者平台作为容器支撑,把抢来的人装进去。

所以观察去年抢人大战的成绩单,以常住人口增量作为参照,排在榜一榜二的还是深圳和广州两大一线城市,分别为49.83万和40.6万。如果北京和上海愿意大门洞开,那前四名多半不可能有西安和杭州的一席之地。

因为一线城市抢人不是靠落户补贴,而是繁荣的产业和机会繁多的就业岗位。同样我们甚至可以预料,石家庄哪怕没有落户门槛,常住人口增长可能还是会比一些强二线城市慢。

对杭州来说,整合城东、设置新区,就是再造一个抢人留人的空间容器,加速冲击千万人口的新里程。

去年杭州常住人口能够增长33.8万,摘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数字经济功不可没。

城西的科创大走廊,作为新经济的全国高地,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宝贵空间,但是只靠新经济这一个招牌来抢人,迟早面临着天花板效应。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还有个背景不得不提,眼下的互联网行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来自头部企业的裁员动作接连上演,以至于有声音认为互联网的寒冬正在到来。

对于杭州来说,如果还是将人才竞争的筹码全部压在互联网数字产业上,未必还能有太大增长空间。

所以此次设区和降低落户两套组合拳同时打,还可以理解为,将抢人的空间重心适当向城东转移,在互联网产业之外,重新谋划人才竞争的抓手,同时为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智力供应。

而且,位于城东的高教园区本身就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推出高标准建设的钱塘新区,同时将落户门槛降低,其实也是盘活现有的科教资源,将人才就地产业化。

03

杭州打出组合拳,会触动哪些城市

距离2022年杭州亚运会还有三年时间,这几年杭州的城建还将有不小的动作,像去年就有9个地铁项目开工,全都得赶在亚运会之前完成。

此前西部城事分析过计划单列市和各地的双子星格局,其实,从省府明确提出支持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这次空间大整合,可以明显看出,在强省会的趋势下,杭州的风头正在逐渐盖过双子星的另一主角,也即计划单列市宁波。

加上宁波本身就位于杭州东部,所以,在浙江省内来看,此次杭州“东整”战略下降生的钱塘新区,将进一步延伸杭州的辐射范围,两座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

而在省外来看,杭州打出一套空间和人口战略的组合拳,无疑会对一些同等级可对标的城市产生巨大触动。

近一点的如南京。南京和杭州都是省会,都是副省级城市,而且也都处于双子星的经济格局之中。但南京在经济总量上一直被苏州压制,在省内缺少号召力,以至于被坊间调侃为“徽京”,这一点形成了和杭州的不同。

此外,风格上更加沉稳、传统的南京,也有别于网红加持的杭州。眼看着杭州越来越强,省会存在感逐渐凸显,南京当然有理由着急。那么杭州之后,南京会及时出手吗?

新一线城市中,成都同样有理由着急。去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长仅次于杭州,两地的经济总量相差也不是特别大。处在黄金发展期的杭州,这两年类似的大手笔一个接一个,成都要坐稳新一线城市头牌的位置,就得时刻接受杭州的冲击。

设立新区、放宽落户,杭州出手后宁波南京成都该急了

当然话说回来,此次的空间整合动作,能否根本改造杭州的产业和经济面貌,间接影响新一线城市之间竞争的版图,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因素就是前面说的,新区到底作为什么角色存在?单纯的功能区,还是行政区,还是国家级新区?不同的行政等级和身份,同样会影响对人才、产业的集聚效应。

其实这两年对国家级新区的审批已经在逐渐收紧,新区的政策红利同样不同往日。而且除了已有的19个国家级新区外,正在争夺这一头衔的,还有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等十多个新区,竞争异常激烈。

考虑到浙江已经有舟山群岛这个国家级新区,而目前为止,同一省还没有坐拥两大国家级新区的先例,浙江想要靠新设的钱塘新区去竞争名额,不是没有可能,但难度其实相当高。

所以杭州发展钱塘新区,更多得依赖自身,而不是等国家的政策。这意味着杭州的组合拳打出去之后,带来的不只是红利,更有压力——如何保证整合后的大江东和经开区能产生1+1大于2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