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南不识盩厔(zhōu zhì),北不识盱眙(xū yí)”这句出自清代陶澍之口的谚语,后来多被用来反映南北的差异。

盱眙县是全国最早建立县的县城之一,距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这里曾孕育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拥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荣获“中国旅游强县”等称号。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盱眙县地名的由来

据《盱眙县志》记载,盱眙县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是因山得名,因境内有座盱眙山而以此命名。《清史稿·地理志》记载的正是这种说法,说“盱眙东,盱眙山,县以此名。”

一种是单字还音说。盱眙是古吴国的“善道”,吴音和中土音不同,它是由吴音的“善道”音转变为“盱眙”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其字义来命名,即盱为张目,眙为举目,城建山上,可以望远。《读史方舆纪要》和《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的正是这种说法。

经过考证,三种说法中字义命名的说法难以成立。至于单字还音的说法,只有俞正燮一人这么认为。盱眙历代县志和其他舆地著作都没有这种说法的记载。而以语音变化来确定一个县名,并不多见。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明太祖朱元璋的盱眙情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自从这首歌谣在大江南北传唱开之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朱元璋的籍贯似乎已成定论。

近年来,一些专家经过考证史籍觉得,朱元璋的祖籍并不是凤阳。那朱元璋是凤阳人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说法:他生在濠洲钟离也就是安徽凤阳,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清朝以后,便出现了泗州盱眙的说法。

元末明初时,盱眙地属泗州。洪武二年被称为“帝里”,洪武四年更名为凤阳府,“凤阳”地名由此而生。明朝时期,盱眙地属凤阳府,说凤阳(府)出了朱元璋这话没错,但说盱眙是朱元璋的故里似乎更为合适。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古代最牛皇家陵墓

位于江苏盱眙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下葬地。

由于黄河水患频发,加之水利学家潘季驯的方案不够完美,使得明祖陵被湖水吞没了300余年。直到1963年,因洪泽湖大旱,明祖陵这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什么朱元璋要将陵墓建在低洼的地方呢?

这就不得不提他的爷爷朱初一了,在朱元璋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朱初一逃难到泗水,曾算过卦象,算命先生告诉朱初一,泗水会是朱家的风水宝地,如若将朱家祖坟建在泗水,后代子孙中会有天子。朱初一弥留之际告诉朱元璋,要将他葬在泗水。为感激老祖宗,朱元璋在登基后,修建了祖陵,虽然地势低洼,但他还是将曾祖墓和高祖墓一并迁入了祖陵。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堪比蓬莱仙境的第一山古城

作为盱眙的标志与名片,来到第一山才算是到了盱眙。位于城区北部的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北宋书法家米芾题的“第一山”而得名。这几行字差不多是米芾的绝笔,他在写下这几行字后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明代吴承恩更是在《西游记》中将第一山与蓬莱仙境相媲美。

1985年定名“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

盱眙县,淮河边,青山相拥,碧水相依

小鱼锅贴

小鱼锅贴最早被称为小鱼锅塌,是江淮地区有名的小吃,洪泽湖当地渔民长期生活在湖上,在众多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这么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期,因灾荒逃难到淮水边,在与逮鱼、放牛、砍草、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将每个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小鱼,锅边贴饼,用这种快捷省事的办法做饭来填饱肚子。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是脆香鲜嫩,后来逐渐成为湖上渔民与沿湖农民的家常菜,人们称它为"小鱼锅塌"。

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宴席,特地命人将渔妇请进宫,专门为他做这道"小鱼锅塌"。从此以后,宫里称这种吃法为"三鲜小鱼饼",民间则叫它"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逝世后,这道菜在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却一直沿传了下来。

近年来,小鱼锅贴又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原始的“一锅熟”,而是将锅贴、活鱼分锅做,“锅贴”由之前的贴在锅边变成了如今在锅边摊成的“簿饼”。讲究的还会在面里放上芝麻、萝卜丝,或是改用玉米面、高梁面等做成不同品味的“锅贴”。有的会在吃之前将“鱼汤”涂在“锅贴”上,还有的会用“锅贴蘸鱼汤”,这样吃既有原“韵”,又添新味。

营养小贴士:

盱眙小鱼锅贴中的鱼采用的是新鲜的活鱼,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病人的“一剂良药”。

鱼中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而言,鱼肉嫩而不腻,既可以开胃又可以滋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