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大爺有話要說


人老了,很多慢性病就找上了門。

很多老年人並沒多加註意,

覺得都是“小毛病”,

可是這些小毛病連著大毛病,

很多都險些要人的命。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劉大爺,

患上了心臟病,

沒想到做了心臟手術沒多久之後,

糖尿病也來了。

“醫生也說,這些病啊,都連著來。”


像北京的劉大爺一樣,以為糖尿病是突然來的,沒什麼徵兆,其實不然。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項國際大型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而對於中國糖尿病患者來說,著名的“大慶研究”隨訪23年的數據也證實這一觀點,每2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個死於心腦血管疾病。[2]此外,我國72% 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3]

像劉大爺這樣,本來就患有心臟病又得了糖尿病的老人並不少,而且,如果不當心,糖尿病會變成心腦血管疾病的幫兇,互為高危因素。

糖尿病“傷心”沒商量,悄無聲息要你命!

糖尿病為什麼會容易“傷心”?

2型糖尿病患者長年的高血糖讓血液粘稠、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從而引發糖尿病併發或伴發心腦血管病變;其次,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著許多相互關聯的易感基因,也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等。高血壓會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風險增加4倍,而當2型糖尿病患者並存血脂異常時,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也會進一步增高,高尿酸血癥則是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4]。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同樣是低血糖好發人群,嚴重的低血糖也容易誘發心梗。

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5]。而且,糖尿病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比較複雜,很多患者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比如,早期可能無臨床症狀,“悄無聲息”或者症狀比較隱蔽,出現頭暈、失眠、多汗、心悸等症狀,過度活動後則會出現氣促、胸悶等。

對於心梗這類糖尿病併發症,發病患者一般都具有較長的糖尿病史,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對心腦血管的損害就已經開始。這種損害緩慢發生,同時可能合併了糖尿病的神經病變,使患者對疼痛的感覺不明顯。因此,一旦發生嚴重的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死,極易造成生命危險。

所以,像劉大爺這樣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就要在控糖的同時,注意心腦血管的保護。

小心駛得萬年船,“控糖”的同時要“當心”

糖尿病併發或伴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在早期發現並進行有效控制,到了晚期病情加重,治療起來就很困難。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同時,要額外關注心腦血管的獲益。也就是說,在使用降糖藥物時,不僅要關注其降糖效果,還要關注其是否有減少心腦血管病變和死亡風險的作用。

正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對於像劉大爺這樣患有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

參考文獻:

[1] de Marco R, et al. Diabetes Care. 1999 May;22(5):756-61

[2] An Y,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Jul;38(7):1365-71.

[3] Ji L, et al. Am J Med. 2013 Oct;126(10):925.e11-22.

[4]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險危險因素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5] World Heart Federation. Diabetes. 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