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自主招生來了!三個影響不可不知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了!三个影响不可不知

來了,來了,“史上最嚴”自主招生來了!


從今年起,高校自主招生人數迅猛的增長態勢可能要戛然而止。


有統計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次從16萬迅速攀升到83萬,這一數字幾乎佔到全國高考人數的1/10。


受政策影響,今年自主招生人數將大幅減少,自主招生“獨木橋”將略顯擁擠。


那麼,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究竟“嚴”在哪裡?將會給學子升學帶來哪些影響?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了!三个影响不可不知

變化一:招生數量明顯減少大部分院校縮減近一半自主招生名額

目前,除了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名額仍為170人較去年沒有變化外,其他院校都有縮減,大部分院校縮減了近一半的自主招生名額

比如,武漢大學今年計劃為192人,去年計劃為350人,減少了158人;

中南大學今年計劃招生120人,比去年減少近300人;

中國傳媒大學今年計劃103人,比去年減少37人。

不僅如此,清華、武大、廈大等多所高校還取消了部分文史類專業,或是在招生計劃中削減了相關文科專業的招生數量。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了!三个影响不可不知

變化二:降低優惠分數政策最多降20分優惠成為上限

以往院校最低優惠能夠降到一本線以下20分或更多,但目前來看最多降20分的優惠成為上限。

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都按此設置。清華大學明確,自主招生認定的優惠降分一般不超過20分。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了!三个影响不可不知

廈門大學規定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廈大在生源所在省份省級招生部門提供的模擬投檔線下20分以內,不低於生源所在省份第一批次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

變化三:論文和獎項重要性降低論文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

從報名門檻來看,在今年各個高校招生簡章中,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成為不少高校的“標配”。

目前,除了中國政法大學外,其他高校去年報考條件的“論文、省三獎項”,今年基本都變成了“奧賽省一獎項”,部分高校對單科成績、文科類競賽獎項都無提及。

目前,已公佈的招生簡章中幾乎都明確提到了“論文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

變化四:體質測試納入考核部分高校對不合格者“一票否決”

從考試內容和形式看,體質測試也成為眾多高校考核內容

譬如,南京大學體測項目為50米跑、立定跳遠。蘇州大學在面試環節增設了體測,測試項目為100米。

各校體質測試的項目和評價標準各不相同,部分學校僅將體測成績作為錄取參考;部分學校將體測成績納入總分;也有不少學校對體測不合格學生“一票否決”。

這三個影響不可不知


自主招生競爭將更加激烈

有關專家表示,今年很多高校都縮減了自主招生規模。坑少了,蘿蔔可能更多。因此,自主招生競爭將更加激烈。

但是對各校來說,總體招生規模並沒有縮減,考生們仍然可以通過統招和其他測試方式入學。


自主招生透明度和公平性提高

目前,有資格進行自主招生的學校,基本都是名校。儘管名額很少,但機會卻是千金難買。

過去,由於自主招生不唯分數論英雄,高校有很大的自主權,容易滋生各種問題。

此次壓縮招生規模、壓減優惠分值以及明確論文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有助於招生工作的公平和透明。


倒逼學校專業特色建設

教育部要求“高校要根據學科特色,從選拔具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學生的角度出發,科學確定自主招生專業,原則上以基礎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為主。”這就意味著,高校要從攤大餅式的學科思路迴歸到特色和強勢學科建設上來

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也在倒逼高等教育改革,推動高校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招生綜合評價體系,從而為未來高校探索特色化辦學提供條件。

寒窗書劍十年苦,指望蟾宮折桂枝。

自主招生政策的變化,影響著數十萬學子和他們背後的千千萬萬家庭。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請一定把它轉給你周圍需要它的親友。

來源│經濟日報

審核│馮金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