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大家好,我是笙簫沐雨~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綠皮書》正在熱映中~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以往的奧斯卡最佳,雖然也有一些個名不副實之作,但大多還當得起這‘最佳’二字。

可是近幾年不太對勁,真正值得拿獎的反而只是提名,例如:《海邊的曼徹斯特》、《愛樂之城》、《三塊廣告牌》等等。

而那些在提名名單中只能排倒數的作品,卻因為有著LGBT、黑權等等所謂的‘政治正確’因素,一舉成為全年的大贏家,例如:《月光男孩》、《水形物語》。

怪不得很多人說:現在的奧斯卡,越來越不像一個藝術殿堂,反倒成了北美權利運動的風向標。

但即便如此,也有一件事是不得不否認的:雖然拿獎的帶有某種傾向性,但獲得提名的幾部影片,那是算得上當年的極佳作品的。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那在聊回今年的《綠皮書》,是不是它的獲獎也是有上面所說的原因呢?

其實不是。

不能因為《綠皮書》中有那些政治正確的因素在,就武斷的判定說它和前兩屆一樣,是靠著這些原因才拿獎的。

當今年的提名名單出爐的時候,大家其實就知道最佳影片不是《羅馬》就是《綠皮書》了。

但《羅馬》畢竟屬於外語片,而外語片想拿最佳,是必須得超出其他作品很多才有機會,所以《綠皮書》的最佳是實至名歸的。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還有一點可以佐證,《綠皮書》是拿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正因為最佳原創劇本獎沒有最佳影片那麼受關注,所以也就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因此拿獎的作品,一定是有個好故事,比如89屆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和90屆的《三塊廣告牌》以及今年的《綠皮書》。

《綠皮書》的故事說起來很簡單:

在1962年,美國又一次掀起了‘白人至上’運動,本來地位就不高的黑人群體,又一次承受了打擊,尤其是在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美國南方,因為那裡生活著的上層白人,都是奴隸主的後代,所以在南方的男人地位最為底下。

一位黑人鋼琴家,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稍稍改變一下南方的偏見,決定受邀去南方巡演,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找了一個白人司機,並帶上寫有各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信息的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

一場“白+黑”旅途就這麼開始了......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但其實這部電影的出彩,除了故事太好之外,也是和演員的表演分不開的。

否則就算故事再好,演員若是個面癱或者乾脆就是摳圖的話,那只是個金玉其外的作品。

首先是白人角色——維果·莫滕森,本身他飾演這個角色的人設其實就蠻討喜。

他是一個吃貨,會因為吃到正宗的肯德基而笑的像個孩子,還瘋狂安利給別人;甚至還能說出一句人生箴言~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而他又是個白人‘老炮兒’,整日混跡在紐約的夜場酒吧,熟知這個社會的潛規則(這也是黑人博士僱傭他的原因)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但你別看在《綠皮書》裡的維果·莫滕森是這樣一個形象,其實人家年輕時的時候也是很帥的: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這是他在《指環王》中的形象,而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則是《神奇隊長》,以後一定會專門給這部電影寫一篇文章的。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單單是看《神奇隊長》和《綠皮書》這部電影,你根本不會相信這兩部相差不到3年的電影,竟然是一個人演的。

而且他為了演出《綠皮書》的效果,特意增重了30磅,嗯,現在估計在減肥吧~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說完了白人,再說說黑人——馬赫莎拉·阿里

奧斯卡最佳男配,兩次提名兩次獲獎。

誰能想到這麼一個突然升起的好萊塢新星曾經是個籃球運功員呢?而且和納什還是一個時期的。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他上次提名男配並獲獎靠的是《月光男孩》,一部黑人LGBT電影,馬赫莎拉·阿里在其中演繹一名黑人毒梟,一下子征服了奧斯卡評委: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就這麼一個形象,一轉頭就成了黑人鋼琴家,還擁有心理學的博士學位,揮動手指談起了鋼琴,甚至還挺像那麼回事: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事後很多人都問:“影片中的鋼琴都是阿里自己真彈的嗎?”畢竟為了這個角色阿里特意找人專門學了一段時間鋼琴,縱然影片裡曲子不是他本人彈奏的聲音,但能讓人完全相信是他彈的,就能看出表演實力了吧~

除了彈琴之外,這個角色的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點:你必須演的“不那麼‘黑’,也不那麼‘白’甚至都不能太‘男人’。”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至於結果怎麼樣,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就說明一切了。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除了以上說的這些,《綠皮書》還有很多感人的、搞笑的、引人深思的情節。

比如,白人和妻子的感情,眼神中都寫滿了愛~~~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還有黑人代替他為她妻子寫的每一封情書,你們學到了嗎?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而搞笑的情節就更多了,雖然是將種族的故事,但畢竟是一部公路片,歡樂的氛圍也是一直貫穿整部電影: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但在插科打揮之餘,影片依舊藉著兩位演員之口,道出很多人生的道理。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憑啥奧斯卡最佳影片要頒給它呢?

《綠皮書》確實值得一座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白+黑’的組合讓人想到很多電影:《觸不可及》、《遺願清單》以及那部《為黛西小姐開車》

巧合的是,《為黛西小姐開車》中的摩根·弗里曼也是通過這種‘白+黑’的開車片,奪得一座男配小金人。

從《為黛西小姐開車》的黑人給白人開車,到《綠皮書》中的白人給黑人開車,好萊塢用了整整30年的時間。

而真正做到無視地域、無視膚色、無視性別的人人平權,不知道全世界還需要多少年?


這裡是光影餘聲,我是笙簫沐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