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外出就餐“開水燙碗”並不能消滅細菌,這些才是正確的消毒方式!

隨著一次性消毒餐具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很多市民在外出就餐時,不太放心餐具的衛生安全等問題,都會選擇在撕開包裝後,用開水燙一下碗筷來消毒殺菌。那麼,用高溫開水真的可以有效殺菌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高溫蒸汽殺菌

100℃開水一般要持續20分鐘

“外出吃飯肯定會用開水衝一下餐具,現在這些包裝好的餐具感覺不太放心。”愛乾淨的市民黃女士出門吃飯總有個習慣:不論是包裝著塑封膜的消毒餐具,還是餐廳的固定餐具,她都會仔仔細細接上一壺熱水沖洗一下再使用,甚至還要用紙巾再裡裡外外擦一遍,稱高溫可以有效地清潔餐具。

有一次,黃女士在市區某連鎖餐廳吃飯的時候,發現服務員自行端上了一大盆滾燙的熱水,當面把她桌上的餐具重新進行燙洗,黃女士看了對此好感倍增。殊不知,這些日常清潔行為,卻很有可能是“無用功”。

其實,出門在外,通過餐具傳染疾病的現象十分罕見,感染性腹瀉多數情況是由於食物本身變質或被細菌汙染。常見的病原體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大腸埃希菌、黴菌等,少見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痢疾桿菌等。

部分病原體對高溫敏感,可以通過高溫蒸汽的方法消滅,但是溫度要達到100℃,時長一般維持在20分鐘以上。換言之,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我們在餐廳使用的開水,為了避免太燙嘴,是遠達不到100℃的高溫,而且也沖洗持續時間短,根本無法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曾經,也有媒體對此做過實驗,拆開餐具樣品包裝,用熒光檢測儀進行檢測,顯示錶面細菌數值為46RLU。所謂的RLU指的是相對光單位,由於被測樣本所含細菌等微生物的數量與所含的ATP值(微生物新陳代謝的能量物質)、以及ATP值與發光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因此通過檢測發光值即能得到被測標本所含細菌等微生物含量。換言之,RLU越高,則物體表面菌落等微生物含量越高。

而用100℃開水對餐具樣品進行淋燙後再取樣,餐具表面細菌數值為40RLU,僅僅下降才不到3%,效果非常微弱。

要想吃得乾淨

“看聞摸”辨別合格餐具

既然“洗”不靠譜,用紙巾多擦幾遍,餐具能幹淨嗎?

需要注意的是,衛生紙的擦拭,很有可能會使細菌數量大量增多。

“紙巾帶有一定的粉塵。而用於消毒的溼紙巾裡則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不一定都能入口,用其擦碗反倒增加了安全隱患。”專家表示,但用開水燙洗的習慣,也並非是毫無用處的。高溫熱水確實可以沖洗掉餐具表面一定的灰塵、雜質、洗潔精等殘留物。

除此之外,專家還提醒,大家外出就餐,最好選擇衛生條件好、經營狀況好的餐廳,這樣的餐廳餐具清洗消毒相對嚴格,同時食材週轉快,不易出現變質食物。

另外,在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消毒餐具中,如何辨別產品是否合格,消費者也要多留一個心眼。

一是看包裝,看塑封膜上的生產信息(比如廠址、聯繫電話、產品保質期等)是否齊全;還要看塑封膜表面是否乾淨無食物殘渣、黴點,消毒餐具經過高溫消毒烘乾,不會有水分,如果包裝膜裡有水珠,基本可以判定不合格;

二是聞,撕開塑封膜後,可以聞餐具上是否有刺鼻、發黴的氣味,如果聞起來有洗潔精或者消毒水的味道,很有可能是消毒餐具未洗淨;

三是摸,如果摸起來有油膩感、粘手,說明餐具肯定沒有清洗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