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餘漫。

其實保險這個話題,不算什麼新話題了,隨著時代經濟地發展,做為寶爸、寶媽,我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做父母的平平安安的時候,我們就是孩子的保護傘,沒有任何問題。但天災人禍,誰也無法預料。若是我們其中一個人發生意外,那麼家庭收入的支柱就會出現問題,可孩子還小,他要怎麼辦呢?

我們奮鬥一生,說到底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加強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我們當父母需要做的準備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那麼剛剛結婚有小孩子的寶爸、寶媽,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配置自己的保險呢?

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1、三口之有,想要給家庭配置保險需要從父母先開始

因為我們家買過,本人也特地研究過,因此對保險多少有些瞭解。在我看來,其實保險主要分大病險、意外險、醫療補充三大類。

(1)大病險是指重疾,也就是生病住院。

既然是重疾,不用說了,肯定是非常嚴重了,我們平時上班所交的醫保是大病小病都保,但它有一定比例,而且是直接從賬單裡劃。

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重疾保險都是給付型,也就是隻要你確診了是重疾,就可以按手續跟保險公司報,直接按保額給你,至於你是拿這筆錢用來治病了,還是拿來做別的了,保險公司不會管你。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K媽媽的重疾險是30萬,癌症。一旦確診,保險公司直接給付30萬,之後的保險不用交了,保險關係結束。至於這30萬,他們家用來幹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干涉。

(2)意外險,其實說白了就是生病以外的原因,最簡單的理解如車禍、摔了一跤、高空墜物等。

我想細的就不用細說了吧,每家保險的宣傳單或者合同單都會,有明確規定哪種意外是保的,哪種意外不保。比如酒駕出了意外,意外險都是不保的。

(3)醫療補充:這個一般是住院以上,不管是什麼原因住院,只要過了免賠額都可以報銷。

大部分人都有醫保,尤其是上班族,公司都會給我們交,這也是國家政策強行規定的。除了這部分,商業保險中也有醫療補充,若是有醫保的人,那麼它補充的就醫保沒有交的那部分,跟醫保一樣屬於報銷型。

若沒有醫保的人,那麼這個醫療補充就是按一定比例報銷,也是事後報銷。

因為父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一般來說保險經紀人、保險人都會建議我們個人先從自己保起,然後再是孩子。因為一旦我們做父母的經濟出現問題,孩子的保費是需要繼續交的(如果有豁免權的另外),但是若保在我們身上,我們會直接獲得保額,並且不需要再繼續交納我們自己的保險費。

我們大人所獲得的保額不僅是對當前收入損失的一種補充,同時還可以緩解家庭壓力,甚至是用來交孩子的保費。

上面的三種,重疾、意外、醫療險只是簡單的分類,不要以為三類保險都買了,它就一定什麼都保。具體的還需要看合同,每一份保險合同都有自己的保險範圍。很多人發現,自己好像買了不少保險,但有的情況卻不保,其實就是你買的保險類型剛好就是不保你所發生的情況。

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2、30歲左右的父母,在無法配置全保險時,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挑重點配置

有買過保險的爸媽會發現,別看保險經銷人員吹得撲天蓋地,好像買了很實惠似的,但真正算起來,其實價格都不便宜,很可能超出家庭的承受範圍。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都只建議家庭拿出年收入的10-20%來做保險配置,並且從大人開始,尤其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做為過來人,我是26歲左右買的,女性,表示那個時候重疾險,保額30萬,需要年繳納6000多塊錢,每一年還會有些不太一樣。至於同樣是這個年齡的男性,我也瞄了一眼,表示比我貴好幾百塊錢。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了,同樣是30萬保額的重疾險,男性比女性要高出好幾百塊錢。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30萬的保額,保險費也會越來越貴。也就是說,即使只是夫妻雙方,每個人重痴險保額30萬,所繳納的年保險費絕對已經超出了一萬塊錢。

孩子可能會便宜一點,只需要繳納三分之二。但問題是,這僅只是重疾,如果你再納繳意外險、醫療補充險,那麼做為年齡30歲差右的年輕父母,三口之前每年所需要繳納的保險費需要兩三萬塊錢。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很可能達不到。那麼在這種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挑重點配置。

這個重點一般指的是家庭支柱,也就是說家庭收入主要來自於誰,那個人就最應該配置保險,因為經濟支柱一旦發生意外,若沒有額外的經濟補充,甚至連保險費都有可能拿不出來。

但經濟支柱若是有保險賠償,那麼這筆錢不僅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可以用來繳納家庭其他人的保費。原則上:重疾>意外>醫療補充。所以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重疾險,其次才是意外,最後醫療補充。

如果是從事高危工作的人群,表示意外險的保費金額會因為工種的緣故,費用升高。

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3、請記住,保險不是一下子買齊的,是根據家庭情況逐步完善的

興致沖沖地跑去買保險,突然發現自己的錢根本不夠給一家人配的,十分心焦。表示,其實我們家也不是一下子就買齊的,而是根據當時的經濟情況,慢慢補齊和調整的。

我和先生從事的都不是高危行業,所以我們就從重疾險開始配置,同時兼顧孩子的校園險,然後再補充意外險、教育金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支付寶上補充了消費型的住院醫療,以及加入了“互助寶”。我抱的保險觀念是:我並不想從保險上賺錢,我只是希望當我的家庭發生意外的時候,能夠有人幫我分擔風險。

很多人關心的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能夠拿到多少錢,我會不會虧;我關心的是,當這件事情發生時,家庭的經濟壓力有沒有成功轉嫁出去。

我沒有關注那種兼帶理財型的保險,直接奔著重疾、意外去,以最小的支出能夠達到最大的效果。花了好幾年時間,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完全補充,還在不斷完善當中。

至於他們說的那種即使沒有發生,可以用來拿來養老的滿期金,我也不抱著那種養老的希望。表示,現在老人的壽命越來越長,70歲、80歲我拿來養老,還不如拿來充當到時候的醫療費用。

不知道大家關注過沒有,當你保額越高的時候,你的保費也是越高的;你所期望的功能越多,那麼你所付出的保費同樣也是越高的。

我個人覺得,我不需要那麼多功能,重疾就是重疾,意外就是意外,醫療補充就是醫療補充,至於理財功能……我想做更單純的理財規劃。

保險是家庭的保護傘,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做好保險配置

4、保險裡有很多坑,永遠不要聽信別人的傳言,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配置

保險裡的坑很多,做為非專業人士,表示我們根本無法完全看出來。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配置,簡單一點。

我之前遇到的一個最大困惑就是,我明明是衝著重疾去的,對方給我的卻是一個套餐,同樣30萬保額的重疾險,按對方的算法我需要多付出去2000、3000塊錢,所獲得的是對方所謂的“高回報”,比如當我因病不能工作,每天高達300塊錢以上的經濟補貼。

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反正我記得有這樣一種補貼。我分析了一下,表示這是一種消費型的,也就是我發生了,才有,如果我沒有發生,那麼這筆支付就換不回任何回報,白花了。也許我理解有失誤,當我當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我就問對方:這些所謂的附加我不想要,我只要單純的重疾,行嗎?

附加在主險上面的醫療補充,其實也是消費型,會隨著我的年齡增長金額有所變動不說,若是哪一天發生了,之後還能不能保也是另說。這種,我已經選擇了支付寶裡的補充,已經不需要了,希望去掉。

這種OK。但問到其他的,就會發現有一些附加功能是沒辦法去掉的,它就是一個套餐,跟我們去買手機套餐一個道理。之前大明星韓雪就發現,我們買的手機套餐中,每個月的剩人科流量都是不計入下個月的,所以她發起了關注,希望得到解決。

現在我們手機流量若是當月沒有用完,可以計入下個月。但對於已經辦理了家庭寬帶套餐,已經有了無限流量卡的家庭來說,其實還是存在“浪費”現象。比如我的電信是無限流量卡,我的流量全用它的;但我的移動手機卡餐套卻一定會有流量……

也許大家要說我遇到的保險人可能不太專業,否則不會給一個你不需要的套餐,保險公司我就不點明瞭,挺大的,但表示,他們那個保險套餐不是他決定的,是公司規定的套餐,要買也得按最小額買,不能不買。

攤手,他們說是保險規劃,給你制定的一個私人的、全方位的保險方案,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套餐,根據不能拆,你能有什麼辦法?

我只能換保險公司,換保險產品,儘量挑一個功能單一一點的。好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歡迎大家留言與我討論。或者,你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