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评述:理财业务双轨制模式浮出水面

市场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随着国有五大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全面获批,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的脚步越来越近,2019年有望迎来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元年。

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初衷之一,是在资管业务上与母公司实现风险隔离,从而有利于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地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有责”和“买者自负”。

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从发起设立到招兵买马,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面临着不少较为现实的问题:如合作伙伴如何选择;人事体制机制如何安排;业务发展如何定位,都是当下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成立理财子公司,首要面对的是资本问题。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理财子公司应当由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发起设立,股权结构上可以由商业银行全资设立,也可以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共同出资设立。

从目前已披露筹备计划的商业银行来看,基本都拟定为全资设立,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合资设立计划出现。不过,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而言,10亿元的资本门槛却令其望而却步。随着未来市场的发展,中小银行加入战局,以合资形式出现的理财子公司也会占据相当份额。

银行成立独立的理财子公司之后,合规、法务、营销、系统等岗位都需要重新配置人员,而最主要的还是对投研人才的渴求。从投研队伍建设来看,随着子公司未来投研体系逐步扩大,从债券的信用评级开始,未来向股票投资方向发展,逐步向基金公司看齐。

在国有大行理财业务改造过程中,总行资管部+理财子公司并存的“双轨制”模式正在浮出水面。国有大行在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同时,基本都保留了总行资管部:一方面是出于业务考虑,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新老产品存续问题还需总行资管部负责;另一方面是出于人事考虑,如若撤销总行资管部门,那么原部门人员的去向将成为问题。

在解决资本及架构大框架之后,银行理财子公司最重要的任务要数业务及产品的定位问题。在大资管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竞争更趋激烈,在此形势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如何定位业务方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突围的关键,如当前较为流行的“固定收益+FOF/MOM”投资策略模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CWM_NIFD】



市场评述:理财业务双轨制模式浮出水面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